5萬億代價換來銀行造血機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1日 15:08 中國消費網 | |||||||||
本報昨日報道經過數年不良資產處置,中國銀行業拿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有數據為證,2006年一季度末,我國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21萬億元,不良貸款率8.3%。其中,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06萬億元,不良貸款率9.8%,首次降為一位數。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480.2億元,比年初增加7.4億元,不良貸款率3.9%,比年初下降0.3個百分點。而在2004年末,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72萬億元,不良
但在這些數據的背后,中國銀行業是如何取得這些成績,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迄今為止,我國政府為銀行業改革而進行注資、核銷壞賬等的費用已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使工、中、建、交等商業銀行在處置不良資產的過程中取得不錯的“成績單”。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為了將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改造成適應市場機制的現代金融企業,我國政府付出了高昂的“手術”費用。 從1999年起,我國開始了對不良資產的市場化處置進程。長城、華融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也就在這個時候成立,負責處置剝離出來的1.4萬億元壞賬。截至2006年3月末,這4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共累計處置不良資產8663.4億元,累計回收現金1805.6億元,占處置不良資產的20.84%。 2003年,當國有銀行第二次剝離壞賬的時候,它們選擇了世界著名投資銀行。當年6月,工行與高盛集團簽署諒解備忘錄,約定就解決工商銀行目前擁有的不良資產進行戰略合作,包括建立合資企業以共同投資價值約數十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資產、創建合資服務實體及開展資產管理的合作培訓等。緊接著,建行也與摩根士丹利公司就“不良資產處置試點項目”簽署了協議。 2003年底,我國又啟動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對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這兩家條件相對較好的國有商業銀行注資,2004年又從這兩家銀行中剝離了2700億元的不良資產。對比“成績單”上的數據,正是2003年底,兩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均由上一年度末的超過15%降為5%左右。 當然,也有學者研究指出,不良資產持續“雙降”這一成就,是在存貸款利率管制、利率總水平略有波動、而存貸款利差反而擴大的情況下取得的。 一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采取高貸款利率、低存款利率的政策,這實際上是以犧牲存款者的利益為代價來增加銀行的盈利空間,間接地為銀行的損失提供補貼。另一方面,監管當局“雙降”的考核指標也為商業銀行擴大貸款從而增大分母(所謂“分母對策”)來降低不良資產率提供了激勵。 該專家還認為,新增貸款的快速增長往往隱含著很大的風險。他告訴記者,大的跨國銀行通常將貸款增速控制在5%以內,大多數國外銀行的貸款增速會控制在10%,但是去年我國商業銀行的貸款增速普遍較高,有個別股份制商業銀行貸款增速甚至達到70%多,這無疑隱藏著巨大的壞賬風險。 因此,我們在解讀銀行業不良貸款持續“雙降”的時候,至少要考慮到以下幾點:一是如果剔除剝離因素,有些年度的不良貸款余額是不降反升的;二是不良貸款率的下降有可能因為貸款總額增大即分母增大而導致的;三是新增貸款的過快增長意味著未來更多不良貸款產生的可能性。 不論是直接核銷壞賬還是通過高利差間接補貼,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的改善凝聚著國人的辛勞。當我們已經付出了5萬億元的代價改造中國的銀行時,希望它們自身的“造血機制”已經建立起來,而不要在以后讓我們不得不一次次地再為它們“輸血”。 。ň庉嫞豪钚癫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