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當好官就不要搞污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2日 13:43 中國消費網 | |||||||||
4月中旬,國務院第六次環保大會在肆虐的沙塵暴中如期召開。會上溫家寶總理要求履新4個多月的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放開來抓”。肩負重托的周生賢表示,中國環保將進行歷史性轉變,不會再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將扭轉滯后的、補救的、被動的形勢。周生賢甚至提出了“要想當好官就不要搞污染”的要求,充分顯示了其治理環境的決心。隨著國家在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對環保工作的日漸重視,作為這項任務的“指揮官”――周生賢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1上任后第一個大動作 2005年12月2日,國家林業局局長周生賢接替因松花江污染事件引咎辭職的解振華,執掌國家環保總局。 周生賢一上任,就風風火火趕往受污染的松花江。12月5日,周生賢到達佳木斯,此時,污染團正在逼近這座松花江下游最大的城市。之前,他已委托副局長祝光耀赴此論證治污方案。同一天,國家環保總局還通報了4起由安全生產事故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 因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環保總局比平時更加忙碌,總局的網頁上,松花江水的硝基苯濃度每天都在刷新。沿著松花江岸,周生賢一行“頂風雪、冒嚴寒,行程逾千公里”。 在此期間,“前線”和總局的工作“兩不誤”,周生賢安排兩位副局長分別在黑龍江和北京協助工作。而在黑龍江,他已開始部署總局工作。 如何處理此次污染造成的惡劣影響,仔細調查出此次污染事件的來龍去脈,給國家和社會一個滿意的答復,成為周生賢上任后的首要任務。 另外,對于此次事件反映出的環保部門對于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防范重視不足、處置能力不足,對于應急信息的報告和反饋工作不力,環境應急監測能力不足等問題將在今后工作中如何有效解決,更是要考驗周生賢能否在今后工作中“強硬”起來的考驗。 12月8日,國家環保總局發出周生賢簽署的緊急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環境安全大檢查,重點指向重要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沿線的大中型企業。周生賢在檢查佳木斯一些企業排污情況時,對隨行的環境監察人員說:“我們環保的權威從何而來?就是通過嚴格執法,來樹立環保部門的權威。” 這是周生賢上任后的第一個大動作。“這不是例行檢查,這樣的行動在以前是沒有過的。”一位內部人士透露。 2不解的環保情結 在干旱的寧夏,周生賢生活和工作了50年。他與環保打交道,始于基層。 1978年,在同心縣下馬關鄉當黨委書記的周生賢,因搞“三北”防護林的樣板林試點工作成績突出,被請到北京介紹經驗。當時的林業部部長羅玉川與之合影留念。28年后,他成了羅部長的“接班人”。 為了彌補自己林業知識的不足,周生賢說:“到國家林業局后,兩年多時間,我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和下班后的業余時間,聽40余位知名專家講授了16個專題,累計共460多個學時。我還出版了論文,很多人都說按規定我可以拿博士了,但我不要這個學位,我學習不是為了搞頭銜,是為了工作。我要了學位反而降低我的威信。實際上學習和工作都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積累了才能在工作中很好地釋放。” 1999年2月,周生賢調任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由于1998年的特大洪水和新世紀以來北方的沙塵天氣,高層對生態保護空前重視。2003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肩負“再造秀美山川”重任的周生賢,因此而面臨機遇和挑戰。 2000年11月,周生賢出任國家林業局局長。12月,他向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遞交調研報告,提出將原有的十幾個林業重點工程整合為六項工程,實現了我國林業的“歷史性轉變”――從以產業為主到以公益事業為主。 數據顯示,周生賢領導下的中國林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全國營造林面積由上個世紀末的每年7000多萬畝,猛增到2002年的1.12億畝,此后連續3年超億畝。 2005年6月公布的第三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表明,56年來全國土地沙化首次實現了逆轉――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年均縮減1283平方公里。 因為濕地保護的成績,200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把“獻給地球的禮物”獎授予周生賢。2004年12月,濕地國際又將首個“全球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杰出成就獎”頒發給中國國家林業局。 3具有“戰略家”眼光 印度洋海嘯后,周生賢進一步看重沿海防護林的重要性。沿海防護林工程此后納入“十一五”規劃。他整合的“六大工程”,覆蓋了全國97%以上的縣,規劃造林面積超過11億畝。此外,他提出“五大轉變”,實現跨越式發展等論點。2005年初,他又作出了全國生態狀況處于“治理與破壞相持階段”的判斷,引起強烈反響。7月,他又提出“東擴、西治、南用、北休”區域發展的新戰略。 在許多人看來,學哲學的周生賢不但是個“戰略家”,而且是個“實干家”。 1995年春夏大旱襲擊了“苦甲天下”的寧夏西海固地區,當地建設“集雨節灌”工程,時任自治區副主席的周生賢把其概括為“深掏井,多打窖,節水灌,九字訣,千古鑒”,“修梯田、打井窖、鋪地膜,九字不忘,脫貧有望”,要求大力推廣。 周生賢把基層工作的特點也帶到國家林業局。他給“林業六大工程”提出順利實施保駕護航的“九字真經”――“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 2004年9月,國家林業局全面啟動了“林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林業部門下設的多個行政執法機構,被合為一個。僅2005年上半年,全國共查處各類違法案件20.1萬起,挽回經濟損失22877.77萬元。 2005年7月,林業局響應溫總理“建設節約型社會”號召,從節省紙張等細節做起,進行一場辦公資源改革。7月的北京最高氣溫39攝氏度,周生賢的辦公室里空調溫度比一般的地方稍高他還要求白天把辦公樓走廊能關的燈都關掉以節約用電。“舉手之勞,省下的就是寶貴資源。”周生賢說。 4三件難忘的事 1978年,周生賢在同心縣下馬關鄉當黨委書記。林業部在那里搞了一個三北防護林的樣板林試點。因為工作有成績,林業部請周生賢到北京介紹經驗。當時的林業部部長羅玉川接見了他,和他合了影。周生賢后來敘述:“就是這張照片,激勵了我前半生。我絕沒有想到,現在我竟然成了羅部長的接班人。這張照片我一直保存到現在,很珍貴。”所以現在周生賢跟勞動模范在一起時,他總是說沒有什么東西送的,就和大家照一張合影。因為他知道合影的激勵作用。 2002年在內蒙古北部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夏季雷擊森林大火,當時周生賢也參與了那次撲火行動。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和國家林業局的統一領導下,1.6萬多名軍警民在現場用21天撲滅了火,這時中央發來賀電,周生賢和一位副局長當時就擁抱在一起,臨時駐扎的小鎮也沸騰了,大家都在歡呼。周生賢現在回憶起來也充滿感情,“沒有經歷過戰場般撲火場面的人,很難理解我們當時的心情。” 第三件讓周生賢難忘的事就是2005年6月公布的荒漠化普查結果,這是56年來第一次出現荒漠化面積的絕對減少。6月16日中央討論環境問題時,胡錦濤總書記提到這件事,把這叫作“非常可喜的事情”。周生賢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1994年的時候,沙化面積每年擴展3436平方公里,相當于一個中等縣的面積。現在沙化面積一年縮小1283平方公里,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這我高興啊!” 5“我爭取不辭職” 由林業局接掌國家環保總局,周生賢走進一個更廣闊的生態保護領域,面臨更多更復雜的問題。有人士分析,“承上啟下”的周生賢上任后,面對的最大難題是“綠色GDP”。今年“兩會”期間,面對香港記者“如果再有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發生,您是否也會像您的前任那樣被問責而辭職?”的尖銳問題時,周生賢談笑間化尷尬于無形。 他說,“我很幸運”,因為我擔任局長后,中央進一步加強了對環保工作的領導,向全國發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這使我的工作有了一個非常有力的武器,“只要使用好這個武器,我就不會辭職”。 “作為一個環保工作者,我對發展有獨特的理解。那就是在一定條件下,發展就是燃燒。燒掉的是資源,留下的是污染,產生的是GDP”。“管慣了林子”的周生賢,對環境問題看得很透。在他看來,以犧牲環境代價來換取的繁榮是表面的、虛弱的,是推遲了執行的災難。特別是在一些“激情燃燒”的地區和行業,情況就更糟糕。 25年來,每一個“五年計劃”的經濟指標都能超額完成,惟獨環保指標大打折扣。今年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人們不禁要問――環保如何不欠新賬還舊賬?。“必須迎難而上,堅決完成任務。”4月17日舉行的全國環保廳局長會議上,周生賢的話擲地有聲。 他說,中國的環保工作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承上與啟下相接,困難與希望同在,機遇與挑戰并存。 (本報綜合報道)(編輯: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