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紅薯PK3·15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7日 16:20 《理財》 | |||||||||
本刊記者 禹良俊 幾乎每年的“3·15”現場,我們都在目睹消費者聲淚俱下的傾訴和血的控訴。他們聲討的對象是那些生產“害人”產品的商家和不負責任的企業行為,這些企業也因此被拖進了“誠信”缺失的黑名單。
3月15日,記者在鄭州街頭看見一個趕著馬車賣紅薯的老農,他在面對每一位購買者詢問紅薯甜不甜時,總是很耿直地說:“不甜我是狗!”有的購買者擔心老農給的秤不夠,他就堅定地說:“不夠你吐我一臉吐沫!”圍觀的購買者大笑,沒有人懷疑老農的“誠信”,也沒有人懷疑紅薯不甜。 記者也趁興買了幾斤,回家后一嘗,果然香甜可口,但不免想起老農的誓言時,又滋生著另一種滋味…… 老農天生不是商人,卻精于商道。商道即是人道,在老農看來,如果把不甜的紅薯說成是甜的,那就不是人,是狗;如果秤上短斤缺兩了,就應該被人用“吐沫”唾棄,喪失尊嚴。 在更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比老農形象光鮮萬倍的品牌企業,聽到的是被廣為傳播的品質承諾,而每當我們遭遇因為產品質量帶來的傷害和損失時,往往被唾棄的卻是我們自己! 在現代商業潛規則中,我們已習慣于一個“被唾棄者”的角色,商道中滲透著一種財富的霸道。這種霸道是對商場游戲規則的肆意破壞,“3·15”就是破壞的產物。 古人云:“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睂⒄\信上升至天道人倫,已經在中國文化中傳承了幾千年。時至今日,利益與誠信天平的失衡,卻讓我們陷入了人文精神與商業利益的沖突。 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誠信機制的建立是現代企業贏得市場的重要基礎。海爾總裁張瑞敏說:“海爾有一個很流傳的廣告語——‘真誠到永遠’,一個企業要永續經營,首先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用戶的承認。企業對用戶真誠到永遠,才有用戶、社會對企業的回報,才能保證企業向前發展。在出現問題時,不管在何時何地,錯的一方永遠只能是廠家,永遠不是顧客! 1994年夏天《青島晚報》發了一則報道,譴責本市一名出租車司機把顧客買的海爾空調器拉跑了。海爾知道了這個消息后,給這位顧客送去了一臺空調器。當這條消息再次成為讓人振奮的新聞時,海爾卻認為這件事真正的責任在自己企業身上,如果當時海爾把空調器直接送到顧客家里,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由此,海爾很快推出了無搬動服務,并投資建立了自己的維修服務體系,作為與用戶溝通、了解需求信息的重要渠道。海爾認為營銷的本質不是賣,而是買,是花錢向用戶購買信息。當把服務視為企業發展戰略的一個關鍵環節時,這種服務便成為一種自覺、主動的誠信行為。 誠然,沒有一個商家會像老農那樣承諾自己的產品,但在老農看來,消費者既不需要承諾,也不需要“3·15”,而是要紅薯甜并且夠秤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