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曾引起爭議的鋪膜防滲,在濟南西部的河道中,再次上演。
這里正處于強滲漏區內,專家認為,防滲工程相當于給“大漏斗”裝了個塞子,河水無法下滲而白白流入黃河,由此造成地下水得不到補給,濟西水源將面臨危機。
此前,在這里進行了一年有余的濟西抽水試驗被叫停。濟西與城區的眾多泉水之間,到底是“一碗水”,還是“兩碗水”,至今仍存爭議。
被認為與防滲工程同具疑問的,還有另一大工程——東湖水庫。
一位水利專家認為,在眼花繚亂的工程和眾多部門利益的糾結之下,濟南保泉工程已經成為一座迷宮。
趵突泉的三股泉水汩涌而出,沖破水面后隨即泛著漣漪向四面散開,這個“天下第一泉”已盡失騰空之勢。
4月5日,濟南市趵突泉旁的地下水位監控儀顯示為28.20米。“如果水位再下降20厘米,趵突泉將停噴。”濟南市趵突泉公園一名工作人員說。
自開春以來,濟南干旱少雨,各大名泉噴涌勢頭比去年明顯減弱,地下水位步步逼近停噴警戒線。4月10日,市政府正式發布《保持泉水噴涌應急預案》,提出了緊急回灌、封井等多項措施。
而此前,為保持泉水長年噴涌,濟南市政府自1981年起投入巨資開始了長達25年的濟南保泉戰(見2004年8月20日核心報道《濟南保泉23年》)。
“應急預案應該針對重大突發性事件,而保泉是一個有預見性的系統工程,臨時抱佛腳是不管用的。”在4月6日的應急預案聽證會上,濟南市人大代表田學雷如是質疑。
同樣被質疑的還有施工之中的東風水庫防滲工程。
2001年起,濟南斥資20多億元引黃河水入市,目的是減少地下水開采以保泉。但因水質差、成本高及水庫滲漏等問題,引黃工程被迫擱淺。2004年7月,爭議20余年的濟南西部(簡稱“濟西”)抽水試驗啟動,在保持泉水噴涌的同時,濟南市民再次喝上了甘甜的泉水。
需提及的是,東風水庫防滲工程正處濟西水源保護區的咽喉地帶。“防滲工程對濟西水源地猶如釜底抽薪,破壞是致命性的。”有專家稱。
北沙河上的“大銀碗”
二期工程投資3.1億元,鋪底、襯砌面積從水庫延伸約10公里至崮云湖,使得該流域所有的強滲漏區變成非滲漏區。
4月7日,濟南城西,正在建設中的長清區大學科技園區內機器轟鳴,原先荒蕪的山地里,幢幢高樓正拔地而起。
這個規劃面積43.11平方公里、可容納15所高校30萬師生員工入住的新區是濟南新城“西進”的核心區域。
濟南市依山傍水,南為連綿的山區,北臨黃河。因地勢南高北低,豐富的降水在南部山區滲漏地下,并順巖層傾斜方向北流。在市區的地下,一塊致密的大巖體阻擋了水流,地下水受壓沿巖縫涌露地表,形成泉水。
這種特有的地理環境,使得濟南城東的老城區云集了趵突泉、珍珠泉等享譽中外的名泉,濟南因此也被貫以“泉城”之名。
“南部山區是濟南的生命之源。”山東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高級工程師商廣宇介紹說,濟南無論是地下水還是地表徑流,水源均來自南部山區。
在濟西,一條北沙河自南往北匯入黃河,其地下徑流還形成了一張天然的水源調節網。
北沙河將濟南城西大學城一分為二,并在新城中心形成了一片面積約1平方公里的天然洼地。洼地原是東風水庫舊址,如今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東風水庫景觀湖”。
4月7日,處于枯水期的北沙河正期待上游的雨水補濟。但干裂的河道上異常熱鬧,幾十輛挖土機、卡車和壓路機來來往往。挖土、壓實、鋪膜、填土、蓋石,工人們正驅動著機器為洼地進行防滲鋪底。
一塊塊不透水的銀色塑料膜被縫接成片,從新修的大壩向外延伸。遠遠望去,土黃色的北沙河中猶如鑲入了一只巨大的銀碗,在陽光下閃耀著白光。
工地現場的展示板,如此描述“東風水庫景觀湖”一期工程:軸線長2.3公里,最大寬度700米,湖面0.95平方公里,位于大學城中心部位。
防滲工程由濟南市西部城區指揮部負責實施,該機構是由市委領導掛帥成立的領導小組。
據指揮部一位人士獲悉,一期工程投資1.5億元,在原東風水庫用雙層防滲材料鋪底,庫容900萬立方米;二期工程投資3.1億元,鋪底、襯砌面積從水庫延伸約10公里至崮云湖,使得該流域所有的強滲漏區變成非滲漏區,同時建成人造河道蓄水景觀。
防滲破壞力
鋪底防滲相當于給“大漏斗”裝了個塞子,河水無法下滲而白白流入黃河,由此造成地下水得不到補給,濟西水源將面臨危機。
“簡直是胡鬧!”張延忠發起了脾氣,這位73歲的水利領域高級工程師曾多次到工地考察。
北沙河是黃河濟南段的一條支流,崮云湖至長清河段為該流域僅有的一段強滲漏區,特別是正在修建的“東風水庫景觀湖”一段,為強滲漏區的咽喉地帶。
“這塊強滲漏區像個大漏斗,不僅接受本地降水的入滲補給,更重要的是承接著上游50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非滲漏區的地表水的集中滲漏補給,是下游濟西水源地的生命線。”張延忠說。
1998年,山東省政府將該地劃定為“濟南市巖溶地下水源保護區”。
當地老百姓習慣稱這片洼地為東風水庫舊址,實則源于50年前的一件舊事——1958年,水利部門曾在此修建了大型水庫,因強烈滲漏造成下游農田積澇,被迫于1963年炸掉。
“半個世紀前的錯誤我們并沒有吸取教訓,這次來得更加致命。”濟西抽水試驗專家組一名成員說。
這名專家解釋,鋪底防滲相當于給“大漏斗”裝了個塞子,河水無法下滲而白白流入黃河,由此造成地下水得不到補給,濟西水源將面臨危機。
2005年7-9月間,濟南市政協人資環委員會組團,對濟西新城建設與生態環境進行了專題調研,由此形成的《建議案》對防滲工程給予了明確否定。
同年8月,濟南市環保局在向市政府提交的相關材料中,也明確提出了“禁止在北沙河主河道防滲”的警告。
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著名水利專家李殿魁教授更是尖銳地指出:“這種自殘手臂的行為,應立刻停止!”
但今年1月,防滲工程仍在一片爭議聲中破土動工。據濟南電視臺報道稱,工程將在140天后雨季來臨前完工,并蓄水成湖。
4月10日,濟南市規劃局副局長金德嶺告訴記者,東風水庫景觀湖工程事先有規劃,在參考了市水利局提交上來的專業報告后,規劃局僅僅在圖紙上劃定了建設范圍,其他具體事項就不清楚了。
一波三折的濟西抽水
去年年底,濟南市水利局組織專家鑒定認為,“開采濟西將直接影響濟南市區泉群水位”,矛頭直指濟西抽水試驗。
關于濟西與濟東(包括城區)的地下水,在學術界存在“一碗水”與“兩碗水”之爭。
1981年,濟南遭遇特大干旱,趵突泉、黑虎泉等四大泉群首次干涸。根據中央領導“要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恢復泉城風貌”的指示,濟南就此掀起保泉熱潮。
當時,濟西有豐富的地下水已成共識,有專家提出開采濟西地下水。但這遭到持“一碗水”的專家反對。
反對者主要來自原山東省801水文地質隊,山東師范大學地理系黃春海教授更是這一觀點的有力支持者和倡導者。此派觀點認為,濟西地下水與市區泉水是連通的,開采濟西水源會影響濟南保泉。
“兩碗水”派則認為,濟東、濟西兩水系相互獨立,濟東水系是泉域之源,而開發濟西水源可以置換濟東水源的開采,起到保泉作用。山東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高級工程師商廣宇即持此觀點。
1982年,濟南泉水出現了一次持續220天的長期斷流。1986年,濟南再遇大旱,保泉方向開始轉向引黃工程。
兩年后,投資2億元的引黃供水一期工程通水。1989年7月,投資22億巨資的引黃二期工程隨后上馬。
自此,喝慣了甘甜泉水的濟南市民開始飲用相對劣質的黃河水。
不過,引黃兩期工程并未完成濟南的保泉目標,2001年,趵突泉斷流時間達257天,次年更升至304天。
2003年1月,在引黃工程僅能維持市區兩個月供水的背景下,商廣宇、葉枝順、高明志三位地下水專家再次聯名上書省市領導:為迎戰2003年水荒,開發濟西地下水源應勢當快行!
新任濟南市長的鮑志強對此極為重視,同年1月23日召開的市長辦公會決定,試驗性開發濟西地下水源。至此,擱置20年之久的“兩碗水”觀點首次引起重視。
不過,被專家一致推崇的濟西水抽水試驗卻一波三折。
2003年2月,濟西地下水源工程開鉆施工。6月8日,濟西抽水試驗正式啟動,經化驗水質優良與泉水相當。
但到同年7月27日,投資3000多萬元的抽水試驗被濟南市委叫停,理由是市區地下水位快接近噴涌線,保泉更為重要。
時隔一年,2004年7月21日,濟西抽水試驗再次啟動。至2005年12月下旬,濟西抽水試驗持續進行了一年零五個月。
此階段的監測資料顯示,抽水試驗每日從濟西開采量達30多萬立方米,累計達1.5億立方米,地下水監測面積達1280立方米,地下水監測井120眼。
山東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的監測數據表明:在2005年濟西、濟東和城區降水量分別較上年同期減少約25%的情況下,濟西地下水位與上年同期持平,城區地下水位較上年同期略高。與此同時,2005年10月,濟南泉水涌水量、水位均創下近30年來同期最高紀錄。
“這一方面說明‘停東采西’保泉措施見到成效;另外也證明了濟西地區地下水補給量巨大,實際開采量明顯小于地下水補給量。”商廣宇說。除抽水試驗,課題組還采取停采、補源等試驗進一步佐證:濟西地下水與城區群泉之間聯系微弱,應屬“兩碗水”。
就在濟西抽水試驗進行之中,去年年底,濟南市水利局編寫了《濟南市保泉技術綜合研究》,并組織專家鑒定認為,“開采濟西將直接影響濟南市區泉群水位”,矛頭直指濟西抽水試驗。但有人士對鑒定結果提出質疑:該項目鑒定委員會主任正是“一碗水”專家黃春海教授,而他同時又兼任著該項目總顧問。
今年1月17日,課題組邀請省內專家召開“濟西抽水試驗與保泉供水”論證會。會上,濟西抽水試驗成果得到了專家們的一致肯定。同月,東風水庫防滲工程上馬。
“真不明白,對于越來越清晰的道理,有些人為什么總是視而不見?”4月11日,得知東風水庫景觀湖鋪底防滲已成定局,商廣宇無奈搖頭。
大工程利益推手
“多年前已被叫停的東湖水庫,為什么再次寫進了總體規劃?”張延忠表示不理解。
被認為與防滲工程同具疑問的還有另一大工程——東湖水庫。
去年12月22日公示的《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提出復建東湖水庫。“多年前已被叫停的東湖水庫,為什么再次寫進了總體規劃?”張延忠表示不理解。
東湖水庫始建于2000年,目的是緩解濟東工業區的用水需求,減少地下水開采。濟南市水利局是該工程的主要倡導者。東湖工程2001年底完成前期準備,投資8.9億元,占地1萬多畝,還被列為濟南市“十五”計劃重點建設項目。
2002年7月,工程開工之際,王忠烈等四位濟南市人大代表經長達數月調研,指出工程僅距濟南機場1.83公里、高9米,對民航構成安全隱患。
這一報告引起山東高層關注,東湖工程一時擱淺。
“這么大的工程,已經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審批,并且已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力,不能說不建就不建了。”4月10日,濟南市規劃局副局長呂杰說。
呂杰認為,雖然濟西抽水試驗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全國權威專家還沒有最終鑒定之前,濟南泉水究竟是“一碗水”還是“兩碗水”,畢竟沒有最后定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自然要采納政府主管部門——水利局的說法。”
一位不愿具名的山東省水利專家認為,有關部門已將濟南保泉工程變成了迷宮。“不難看出,一旦濟西水源確認,保泉供水成功,就無法再打著保泉的旗號上馬投資巨大、弊大利小的水利工程。”另一背景是,《總體規劃》提出,2020年中心城綜合生活用水每人每日定額取250升,單位人口綜合用水量取500升。
“這組數據偏高,會造成濟南市大量缺水的錯覺,為盲目上馬的水利工程提供數據支持。”對城市供水有深入研究的張延忠教授說。
南控紅線節節敗退
自從提出南控戰略后,開發商蜂擁而至,市民也陷入了“住南不住北”的誤區。
就在東西部節節失守之后,南部山區水源地也被政府納入開發之列。
商廣宇則將南部山區喻為“濟南生命之源。”據其介紹,自南向北,南部山區又可劃分為間接補給區和直接補給區。
一份水文資料顯示:在正常降雨年份,濟南地下水的補充主要依賴于直接補給區,直接補給區地下水補給量為1.6億m3/年,約占75%;間接補給區為0.6億m3/年,占25%;且直接補給區平均下滲系數為0.45左右,在該區降水可以迅速轉化為地下水并補給市區。
“因此,直接補給區保護面積的大小直接會影響濟南地下水位的升降,城市發展如果侵占了強滲漏區,濟南名泉和城市水源地的滲漏補給將受到嚴重威脅。”張延忠說。
2003年6月,山東省委原則通過了濟南市《城市總體框架規劃》,確定其空間發展戰略為“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10字方針。
南控,首次寫入政府規劃。但在地圖上,“南控紅線”究竟劃定在何處?規劃、地質、環保等部門就此展開討論。
據濟南一名房地產分析人士反映,自從提出南控戰略后,開發商以為是寶地蜂擁而至,市民也陷入了“南部上風上水,住南不住北”的誤區。
2005年12月22日公示的《總體規劃》,關于“南控紅線”的劃定引起了巨大爭議。
濟南市環保局一名官員說,依據規劃部門劃定的“南控紅線”,地下水直接補給區面積將由目前的536km2減少到270km2,在正常降雨年份,地下水補給量將會減少一半。
“據此推算,要實現濟南市泉群勉強噴涌和地下水取水量20萬m3/日,濟南市的年降水必須在810mm以上。而此前30年間,降水量超過810mm的年份僅占16.7%,這意味著泉群的噴涌將受到嚴重威脅。”這名官員說。
而地質專家介紹,目前,南部山區原有的24個重點滲漏點已經完全消失的有3個,如果按照規劃部門劃定的“南控紅線”進行控制,將有7個重點滲漏點完全消失,3個重點滲漏點將受到嚴重影響。
濟南市環保局一份研究資料顯示,目前規劃部門定出的南控紅線以北的直接補給區內,居住人口總量已經基本達到其承載能力,部分區域已經明顯超載,不宜繼續較大規模地開發。
環保部門通過檢測發現,南部地區已經檢出危害嚴重的有機污染物。
決策透明度期待
這次專家鑒定會屬秘密召開,而關系濟南保泉決策的鑒定結果至今未向社會公布。
“有人要環境,但老百姓要吃飯。”4月10日,濟南市規劃局副局長呂杰向記者解釋,在南部山區,目前分布有6個鄉鎮30萬農民,南控線南移就是為將部分貧困農村劃入城市規劃,帶動他們一起致富。
呂杰表示,目前《總體規劃》正送報國務院進行審批。“即使南部山區劃入了城市規劃,也不是隨意可以進行開發,更為詳細的控制性規劃將在兩年內出臺。”
值得關注的是,濟西抽水試驗的全國專家論證會于4月15日在濟南舉行。
記者近日從權威渠道獲悉,此次會議邀請了水利、地質、建設、環境等方面的16名國內知名專家,其中包括三名院士、一名國務院參事。
會上,專家對為期17個月的抽水試驗成果給予了“國外罕見,填補國內空白”的高度評價。同時,專家組在鑒定意見中明確提出,“研究成果對濟南市政府供水保泉可提供決策依據。”
但令人費解的是,這次專家鑒定會屬秘密召開,而關系濟南保泉決策的鑒定結果至今也未向社會公布。政府的決策透明度受到質疑。
“目前鑒定結果已上報濟南市委相關領導審閱,結果是否公布、何時公布,要等市里作出決定。”4月21日,濟南市一位政府官員說。 (編輯:譚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