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消費何以成了糊涂賬 支出何時才能透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0日 09:39 中國消費網 | |||||||||
今年3月,國家行政學院竹立家教授在《學習時報》上撰文指出:2004年,我國至少有公車400萬輛,公車消費財政資源4085億元,大約占全國財政收入的13%%以上;全國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億元以上;1999年的國家財政支出中,僅干部公費出國一項消耗的財政費用就達3000億元。三者相加,公款消費9000億元。 在沉默了數日后,財政部預算司有關負責人作出回應:我國每年公款消費近9000億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有關負責人的用語非常謹慎,“初步估算”、“實際生活中估計會略高于這一數字”的語氣至少說明,財政部自身對公款消費的實際數額也缺少翔實的數據,因而,底氣顯得不足。 這種底氣不足還體現在“技術”層面。財政部有關負責人的數據,是在《2004年度行政事業單位決算》基礎上“估算”出來的,而現實中,許多公款消費并不能在預算和決算中反映出來。4月3日,湖南常寧農民蔣石林以一名普通納稅人的身份將常寧市財政局告上了法庭,原因就是,該財政局超出年度財政預算購買兩臺小車,價值近40萬元,而該財政局的車輛編制只有4臺。一年就超出編制50%,可見,根據決算是無法“估算”公車實際消費金額的。 而且,除了預算資金,還有龐大的預算外資金,即地方、部門或單位憑借國家權力或由國家授權而取得的沒有納入國家預算管理的財政性資金。它由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自收自支、自主管理。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博士曾經撰文指出:目前,全國各級政府統計內的預算外收費高達5000億元,統計外的預算外收入至少5000億元,兩項相加即超過10000億元,而這些絕大部分來源于相關政府部門在土地、收費和罰款等方面的營收。這些通過收費形成的公共資金,其中一部分分散在政府的各個部門,成為各個部門利益的一塊“自留地”,查不清,道不明,更無監督可言。 很顯然,如果公款消費源于龐大的預算外資金而非預算內資金,那么,其具體數額財政部門是無從知曉的。由此,公款消費便成了一筆糊涂賬。 值得一提的是,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作出的“初步估算”是建立在行政事業單位公款伙食費為“招待費”的40%%的假設基礎上的,而實際比例可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筆者舉一例即可說明這一問題。4月19日,“新華視點”刊發了新華社的一篇報道,安徽省明光市司巷鄉政府為了償還吃喝招待款,先后賣掉政府辦公樓、電影院和鄉廣播站,并侵占了賑災專款修建的敬老院辦公,讓五保老人住進破爛不堪的米廠長達9年時間。 一個鄉級政府竟然吃喝到了“賣掉政府辦公樓、電影院和鄉廣播站”的地步,其公款伙食費占招待費的比例何止40%? 公款消費成了糊涂賬,暴露出來的是我國財政體制的弊端。其一,預算外資金總額過大,支出高度不透明。其二,我國財政預算的編制和執行,都是財政部門,這使得財政預算極容易變“軟”。而在許多國家,財政的編制和執行都是分離的。如美國,財政的編制是由總統辦公室預算委員會完成的,經國會批準后,政府預算就成為法律性文件,再由財政部去嚴格執行。 由于預算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部門,確保了預算的高度透明,在美國稅務機關免費發放給納稅人的許多稅收宣傳手冊中,都附有美國前一財政年度的聯邦收入和支出的詳細說明。其透明度之高顯而易見。而且,由于制定預算和執行預算是分離的,形成了互相監督和制約的良性機制,大大減少了權力隨意“發揮”的空間。在這種財政體制下,任何公款消費都不可能成為糊涂賬。美國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編輯: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