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環保’的概念,但是真正做到的有多少?怎么做算是環保,有沒有標準?”列孚是香港資深傳媒人和影評人,評論語言犀利獨到,與記者談到環保話題,一發端就冒出這樣一串問句。
列孚在接受采訪時正在吃飯,話題就從此說起:“我也贊成使用重復性筷子,但如何保證衛生?如果環保要以付出健康為代價,我相信沒人愿意。在廣州,我會盡量使用方便
筷子,因為擔心衛生問題;在香港,一般酒店供應的都是重復使用的筷子,但人們不用擔心,因為香港衛生條例對此作出了嚴格的規定,而且有關部門會隨時進行抽查,懲罰也很重。但是在大陸,不是我的態度偏頗,而是真的很擔心衛生問題,很多地方對服務行業的衛生管理不是很嚴格,這如何保證健康呢?”
列孚在打包食物時,時常會問對方這種飯盒是不是可降解的,“但在大陸有些地方沒有‘降解’這個概念,我只能無奈地接受,不然怎么辦?用手捧回去?而在香港多數地方都要求使用可降解飯盒。”
列孚生活在香港和廣州兩地,他感覺環保工作香港比廣州要做得好一些,一方面是香港的資源比廣州要少,香港人必須“開源節流”,另一方面香港人的環保意識要比廣州到位。
倒垃圾時,列孚會把垃圾分類處理,這是他在香港形成的習慣。垃圾分類在香港很早就推行了,而且效果不錯,市民們已養成了習慣。但是在內陸大部分城市,這個習慣還沒有培養起來,大桶的垃圾統一收走再掩埋,眼不見為凈。
“垃圾分類,不僅僅是給環衛工人帶來方便,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環境污染,同時也能更好地實現廢物利用。而我們所需的只是費點時間或是精力來分類。”列孚說。
列孚此次來廣州之前,在香港參加了一個“無膠袋日”的活動,環保組織呼吁香港市民不要使用塑料袋,參加此次活動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到超市都不使用塑料袋而改為紙袋或是筐子。列孚說這樣的活動每月都要集中舉行一次,他覺得長此以往會改變市民用塑料袋的習慣,“雖然覺得不太方便,但只要沒有打亂主體生活,為什么不做呢?”
如果沒有錢,有時候環保也會是一紙空談,列孚認為。生活用水約占整個城市用水的20%左右,沖廁用水又占生活用水的三分之一左右。在香港沖廁用水都是海水,但是這讓使用成本上升了(包括建設成本、污水處理成本及技術成本等),大陸多數沿海城市沖廁用水仍是自來水,雖然節省了一部分成本,但是大大浪費了水資源。
“但并是不說你有錢,就有資格浪費資源,浪費不能說明生活品質提高,需求有度才是正確的。比如用電,難道付了電費就意味著可以浪費嗎?現在不僅在香港在大陸很多城市都有相關要求節電的規定,比如空調的溫度不得低于多少度,在用電高峰期,觀賞燈要求熄滅。有錢不是說就有權從別人手中奪得更多的自然資源。”列孚說。
但是對資源的節省和使用都是有度的,過度節省和過度使用都是畸形。列孚說:“我認為環保是在沒有對生活造成妨礙的情況下,對資源需求的一種控制。我不會因為要節省資源而少喝一杯水,也不會因為省電而讓自己大汗淋漓,但是我不浪費,不會因為我的浪費而占用別人的資源。環保也要張弛有道,兩個極端都是不可取的。”(編輯: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