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MP3播放器,竟然引發了一場涉及20多家企業的“知識產權訴訟大戰”。深圳市湯姆遜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湯姆遜公司”)狀告22家企業侵犯其擁有的兩項MP3專利權的案件,3月27日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法律界人士稱,一家公司同時起訴20余家單位侵權,創下了國內專利侵權案中被告最多的新紀錄;而對于飽受侵權之苦的MP3行業來說,本案的審判也許具有標本意義。
庭審:激辯侵權責任
3月27日,深圳市駿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駿冠公司”)作為這場“知識產權訴訟大戰”首場訟案的被告,出現在深圳市中級法院的被告席上。
湯姆遜公司訴稱,駿冠公司未經其許可,大量生產了外觀與其獲得專利完全相同的MP3,除通過網站進行廣告宣傳外,還通過全國各地的代理商、經銷商大量銷售。根據該公司網站上的內容、產品包裝盒、銷售收據等證據,駿冠公司應承擔生產者和銷售者的侵權責任。
駿冠公司辯稱,該公司銷售的MP3是從另一家生產企業進的貨,所以該公司不是生產者,不存在知識產權侵權的責任。
湯姆遜公司則認為,即使駿冠公司是從其他公司購買的產品,因其以自己的品牌進行銷售,與生產企業的關系實質上是委托加工關系。根據相關司法解釋,任何將自己的姓名、名稱、商標或可資識別的其它標識體現在產品上,即表示是產品的制造者或生產者。
辯論結束后,法庭主持了調解。但雙方對調解數額爭議較大,調解未能成功。由于此案涉及面較廣,法院宣布擇日開庭作出判決。
《中國經濟周刊》從湯姆遜公司獲悉,目前已有三家被告企業和湯姆遜公司簽訂了和解協議,另有幾家正在商談之中。
侵權:投資50萬元研發的專利遭竊
“早在2005年3月,我們就發現有企業仿冒這兩款產品;2005年8月,仿冒達到了高潮,多達100多家企業!睖愤d公司董事長趙志明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其投資50萬元開發出的兩款新型MP3產品—帶彈出USB接口的F10E型和魔鏡F10H型,在市場上出現了大批仿冒產品。而初次發現仿冒時,距離這兩款新品上市才剛剛兩個月,當時湯姆遜公司申請的外觀設計專利尚未得到批準。
“這些企業根本沒有獲得專利權人的許可,除了有一些未經注冊的企業非法生產外,侵權企業大多為正規注冊登記的企業,甚至包括在業界頗有影響的北京某公司!壁w志明忿忿地說。
在相關產品分別于2005年6月29日、10月19日取得專利權后,湯姆遜公司立刻調查取證,鎖定了22家MP3生產商、代理商和銷售商,并于2005年12月和今年2月以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為由,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趙志明說:“我之所以要狀告這22家企業,一方面是為了通過法律途徑,警誡那些侵權商家;另一方面,也為了啟迪生產廠家注意對自己知識產權的保護。”
混亂:MP3侵權盛行
MP3被侵權絕非僅此一例!吨袊洕芸吩趶V州太平洋電腦城等賣場調查時發現,大多數柜臺都有至少數十個MP3品牌銷售,價格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而這些品牌的MP3,無論從外觀設計、功能設置到品牌標識,均與知名品牌三星、索尼、愛國者等極為相似。
“MP3行業仿冒盛行,利益驅動是根本原因! 湯姆遜公司的代理律師—廣東金圳律師事務所曹建軍律師認為,這些仿冒產品完全照抄別人的專利方案,就是為了賺“快錢”。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廣東深圳、東莞地區的MP3生產廠家就超過1000家,此外“三無”(無注冊、無檢測、無生產地址)的地下作坊、OEM加工廠更是多如牛毛!皟扇齻人就可以合伙成立一個MP3‘公司’!壁w志明說,“他們是造成中國MP3市場混亂不堪的罪魁禍首!
“很多產品都是‘公模廠’生產的仿冒產品。這些‘公模廠’看到市場上什么產品暢銷,就幾十個小品牌共用一套或幾套模具,生產出一模一樣的產品來。還有很多的侵權企業直接從模具廠購買‘公!鈿,組裝出侵權產品!睖愤d公司一工作人員人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此類MP3質量低下、工藝粗糙,不敢標出生產地址或胡亂標注,售后服務根本不能保證。由于他們沒有開發成本,售價低廉,給真品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功能、外觀差不多,正品600元,假冒的只有300元,你說會買哪個?如此一來,侵權企業有時甚至比專利企業獲利還多。” 趙志明稱,侵權已對公司造成至少500萬元的經濟損失。
深圳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知識產權法博士朱謝群認為,MP3專利主要是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技術門檻低、投資小,這是該行業侵權現象盛行的原因。另外,深圳擁有全國最大的電子元器件市場,生產廠商只需投入幾十萬元,“照單抓藥”采購電子元件,然后找到MP3模具生產商提供的“公!,經過焊接、組裝,MP3就可以出廠了。這次訴訟中不少被告就都是在深圳注冊的企業。
不過,更令人吃驚的是,這些企業嚴重缺乏知識產權意識!吨袊洕芸吩诓稍L中了解到,一些卷入此案的被告企業聲稱不知道自己侵犯了別人的專利權;更有被告企業稱,MP3被仿冒是常事,他們的產品也常被仿冒,卻不知道可以申請專利來進行保護。
保護:呼喚完善的法規條文
趙志明對《中國經濟周刊》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對于MP3這類時尚型產品來說,更新換代很快,基本上是三個月一款。但是法律規定,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及審核的時間至少一年。在專利證書還未發放之前,就會被大量商家仿冒,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并且由于無法確定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利益的具體金額,常常不能得到合理的補償!
“現在,專利產品屢被侵權時,企業權益很難獲得保障,別看我們現在起訴22家侵權企業,但索賠的金額卻是根據侵權產品的銷售量而定的,但他們的銷售量,我們又從何獲知呢?”趙志明擔心,任何一家侵權企業最終被處罰的金額,可能僅為其侵權所得利潤的百分之幾甚至千分之幾。
其實,這種憂慮在其他行業也存在。今年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光明乳業董事長王佳芬遞交了一份議案,呼吁修訂現行《專利法》有關內容,其中就包括縮短專利申請和實質審查的時間,以及提高侵權賠償數額。
不過,深圳大學法學院的曾月英教授持不同看法,她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專利法》是一部比較完善的,帶有中國特色的法律。中國人口眾多,并且有著極大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國內關于這方面的專業技術、專業人員有限,因此,一定時期的專利審核時間是一種負責任的作法,保護了大多數人的利益!
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專利申請量達到47.6萬件,較2004年增加34.6%;商標申請量達到65萬件。這兩項數據創造了全球知識產權申請量之最。
對于“侵權商家賠償太小,處罰過輕”的提法,曾教授認為:“中國法律比較重視實際效力,經濟處罰,即所謂的民事救濟相對于國外較低,這樣可以確保其有能力執行!
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資深會員、北京紅徽國際知識產權事務所和廣東省紅徽商標事務所總經理廖俊銘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則指出,為保障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免受無法彌補的損害,我國2000年第二次修改的《專利法》專門增加了訴前的臨時措施條款。
該法第61條規定: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即將實施侵犯其專利權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
因此,專利權人或利害關系人可以依據該條款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在正式起訴前采取臨時措施制止侵權。另外,《專利法》第三次修改工作已于2006年正式啟動,建議方案將在年底之前上報國務院法制辦。(編輯:譚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