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生活 > 正文
 

31.8%房貸一族成房奴 擬限制住房面積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7日 19:42 揚子晚報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新浪網房產頻道最新一項調查(截至記者發稿時有15014人參與)顯示,有91.1%的人購房用了按揭。這群按揭族中,有31.8%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

  31.8%的房貸一族已成“房奴”

  如果是貸款買房,月供占你月收入的多少?

  月收入的20%~50%54.1%月收入的50%以上31.8%月收入的20%以下14.1%“買了房之后,我的生活完全變了。最要命的是,這種改變不是一年半載,而是漫長的15年!”北京購房者王俊曾因為在同學中最早成為有房一族而被戲稱為“鉆石王老五”,可是提及現在的生活,他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欣喜,顯得頗有些無奈。

  一個廣為流傳但未經證實的說法是,在中國,像王俊這樣生活被房貸按揭所改變的青年,有2600萬。而一個確定的數字是,1997年,中國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金額不到200億元;到2005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1.6萬億元。8年的時間,增加了近80倍。新浪網房產頻道最新一項有15014人參與的調查顯示,有91.1%的人,其購房方式是按揭貸款。

  一項來自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5年當地商品住宅期房均價每平方米6725元,居全國之冠。也就是說,收入還算不錯的王俊,要不吃不喝整整10年,才能在北京買得起一處60平方米的小房子。“現在房價這么高,想不貸款買房,要么有個好爸爸,要么就只能指望買彩票撞大運了。”王俊半開玩笑地說。

  過重房貸月供影響生活

  如果說,放貸按揭還算一種觀念的開放,給人以更多選擇的話,新浪網這次調查的另一個結果無疑讓人擔憂。調查顯示,在貸款買房的人當中,54.1%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20%~50%,甚至有31.8%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

  按照國際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貸按揭的一條警戒線,越過此警戒線,將出現較大的還貸風險,并可能影響生活質量。美國的銀行就明確規定,每月償還的按揭貸款以及與住房相關的稅費,不得超過貸款人稅前收入的28%。而中國銀監會在2004年9月發布的《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風險管理指引》中指出:“應將借款人住房貸款的月房產支出與收入比控制在50%以下(含50%),月所有債務支出與收入比控制在55%以下(含55%)。”也就是說,即便是按照中國銀監會更為寬泛的標準,也有31.8%的人,其房貸月供超過了50%這一警戒線。

  與此相對照的是,2003年,美國人把約1/3的收入用來支付跟住房相關的一切費用,另外1/3花在交通和食物方面,約10%花在個人保險上,5%用于娛樂和外出旅游。

  過高的房貸月供正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這次調查發現,77.9%的人認為房貸還款負擔太重,使他們的生活質量下降。很多按揭買房的人自稱為“蝸牛”一族。他們身上背著房子,在享受著高薪、白領、有房一族等諸多心理安慰的同時,也承受著“一天不工作,就會被世界拋棄”的精神重壓,生活質量大為下降:不敢輕易換工作,不敢娛樂、旅游,害怕銀行漲息,擔心生病、失業,更沒時間好好享受生活。他們常常戲稱自己正在堅定地叩響“憂郁癥”的大門,甚至一只腳已經邁了進去。

  在影響生活質量之外,月供占收入比例過高的另一個隱憂是,這必然導致儲蓄的下降。對很多人來說,購房已不是個人行為,甚至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在供房。有人用“六一模式”概括全家供房的情景:六個人,年輕夫妻、男方父母、女方父母用多年的積蓄共同出資,在城市里買一套房。

  一項來自中國社科院的統計顯示,2003年,上海、北京兩地家庭負債比例分別達到155%和122%,已經超過美國同期的115%。而在目前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我國開始逐漸步入老齡社會的大背景下,人們又必須留出部分積蓄以備失業、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的不時之需。“我們養房,誰養父母?”對于未來,王俊顯得有一些憂慮。

  地價不是房價上漲主因

  據第一財經時報報道,對于不少開發商將去年國內部分城市商品房價格快速上漲的理由歸結為地價上升的說法,國土資源部日前予以了否定。

  國土資源部14日發布的《2005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2005年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的平均水平約為每平方米1230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城市綜合地價增長了4.44%。近期國內個別大城市商品房價格的上漲幅度已經接近20%,而住宅地價增長僅為5.67%。

  自2004年8月31日土地出讓實行“招拍掛”以來,很多地產商將房產價格上漲與地價掛鉤,是因為住宅用地的招標拍賣。對此,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資產處處長岳曉武表示:“‘招拍掛’是充分體現市場競爭的制度,制度本身不會人為地抬高地價、房價,只是為公平競爭提供平臺。”

  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房價大幅上漲,以北京為例,2006年1~2月,北京商品住宅預售平均交易價達到6776元,同比再度上漲17.3%,而上海房價也開始全面反彈;相比之下地價只是小幅上漲。

  業內人士分析,造成房價短期內大幅度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需求釋放、人為炒作和結構性不合理等因素。而目前一些城市商品房面積過大、檔次過高是一個為各方公認的普遍存在問題。

  擬行政調節商品房供地結構

  建設部住宅產業司司長沈建忠在日前房地產形勢報告會上指出,房地產市場存在結構性問題。截至3月份,40個城市當中有20多個城市的商品住房120平方米以上的占50%,有16個城市的

戶型面積在80平方米以下的不足10%。

  “去年定了一個120平方米作為享受優惠政策輔助商品房的標準,并且允許地方浮動20%,除了個別城市以外,絕大多數都是用到極限140平方米。”沈建忠認為,除了長期需要通過稅收調節杠桿外,短期內可能要采取些行政的手段。

  對此,岳曉武表示:“今后

城市規劃部門應對商品房用地的容積、戶型、面積進行確定,不能過大,標準不能過高,普通商品房面積應該在60~80平方米,并以此作為出讓土地的前提。”業內認為,主管部門通過一定的行政準許手段來適當調整結構矛盾的態度已經取得一致。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