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生活 > 正文
 

“金融期貨之父”中國傳教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4日 14:06 中國消費網

  “今天我能夠站在這個講臺上,說明中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已經開啟了”。4月2日,剛剛抵達中國不久的利奧·梅拉梅德出現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會議大廳。在當天名為“金融衍生品在中國”的論壇上,梅拉梅德面對200多位來自金融期貨界的聽眾發表了近半個小時的演講。

  年逾古稀的猶太人梅拉梅德被譽為“全球金融期貨之父”,現在是芝加哥商業交易
所(CME)的榮譽主席。

  本次訪華的特殊含義

  講臺上的梅拉梅德一身深色的西裝,目光深邃,雖70多歲高齡,講話卻一字一句非常清晰。

  這已經不是梅拉梅德第一次面對中國聽眾。自1984年9月首次訪華至今,他已經多次登上太平洋對岸這片土地。不過此次訪華似乎有了特別的含義。據知情人士透露,梅拉梅德此行還有會見金融證券政府部門高層官員的安排。而在一個多月前,中國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獲批籌建的消息剛得到證實。

  講演伊始,梅拉梅德有些激動。他說:“我今天站在這里,并參加這個論壇,證明金融衍生品在中國已經得到承認。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

  梅拉梅德稱,中國將成為下一個擁有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的國家,他將推動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與中國的合作。曾在30年前推動美國期貨市場發生根本性變革的梅拉梅德,一直以來扮演著“傳教士”角色,不遺余力的在全球各地推進期貨市場國際化。而這一次他的目標似乎是中國。

  畢生推動期貨市場國際化合作

  開展全球范圍內期貨市場的國際化合作,是梅拉梅德在多個場合表達出來的終極追求。也正是1987年美國股災時以梅拉梅德為首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與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的同舟共濟,才使得當時的金融期貨市場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在梅拉梅德全球經營戰略思想指導下,在世界各地進行金融衍生品的教育和推廣,早期曾幫助組建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和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進入亞洲。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先后進入新加坡、日本市場。目前,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已與國內三大期貨交易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梅拉梅德指出,中國需要一個和世界市場進行對等反應的機會。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將使國家資產有良好的分配,而這將有利于推動國家資產結構的改善。“金融體系是否成功主要表現在對資產分配是不是合理!彼f。

  關注中國金融衍生品推出

  似乎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已經領了梅拉梅德的情。昨天,被聘為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名譽教授的梅拉梅德在講演中稱,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金融衍生品的重要性,并在考慮下一步如何做。他透露,中國證監會將會推動股指期貨。

  一位現場聆聽演講的業內人士說,梅拉梅德的此番演講以及其他一些跡象表明,現在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建設不再是過去的“雷聲大雨點小”,而是“雷聲大雨點也大”。

  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主任唐旭看來,推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衍生品時機已經成熟。他說,中國以商品期貨為代表的衍生品市場已有10年歷史,已建立了一系列的風險管理措施和制度。對此,梅拉梅德建議,要想有一個完善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就必須對這個市場有很深的了解,同時應該有相關法律條例去監管市場。

  梅拉梅德的講演讓人看到了這位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國股災余震中挺身而出捍衛期貨市場利益的“斗士”的激情。他在演講結束時熱情地鼓勵現場聽眾:“我們希望在各個方面推進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

  我們相信,當中國人民享受金融衍生品的益處時,全球的人民也將從中獲益。你們當中的一部分人未來將成為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領袖!”

  ■個人小史

  梅拉梅德,金融期貨創始人

  利奧·梅拉梅德(Leo Melamed)被全球公認為金融期貨的創始人。他幼年即因逃避納粹迫害而遠離故國波蘭漫游成為“國際人”。他始終信奉自由市場經濟,執著于期貨市場國際化的“傳教”工作。

  1972年,梅拉梅德創辦了全球第一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國際貨幣市場(IMM)。

  在以后的幾年里,梅拉梅德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引入了許多不同種類的金融交易手段,包括外匯、短期國庫券、歐元,并在1982年提出了

股票指數期貨。

  1987年,梅拉梅德引入世界第一個電子期貨貿易系統,并由此確立了該系統奠基人的地位。梅拉梅德在美國期貨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他的幫助下,美國的期貨市場已經成為金融風險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梅拉梅德現任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榮譽主席。(編輯:劉洋)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