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一個小病所要投入的路費成本都成為問題時,農民的“看病難”與城里人驚呼的“看病難”之間的分別不言而喻。
“小病扛著,大病等死。”這是本報記者在各地農村采訪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這句話的背景是:貧困和遙遠的就醫路途。在這樣的背景下,那些疾病纏身的農民們,想要了解自己的病情是困難的,而治療則無異于一項“大工程”。
3月中旬,本報記者從北京出發,分赴山西(革命老區渾源縣)、青海(西部邊遠地區共和縣)、黑龍江(東北邊陲綏濱縣)等地農村,期望向您呈現貧困農村中現實的醫療狀況——這其中,包括那些被貧困包圍的鄉村、被疾病困擾的農民、困境中堅守的鄉村醫生和處境堪憂的鄉村衛生院。
采訪地點:山西省渾源縣西王鋪村
采訪時間:3月17日
“給我也檢查檢查吧!”記者剛從面包車里下來,一個村民便湊了過來。他以為村里來了醫生。
這是一個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的村莊,唯一的“赤腳醫生”也因貧窮而改做他行。因貧窮和就醫路途遙遠,許多人得病后,當小病成大病,甚至到了殘疾和臨近死亡時,都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
從沒去過醫院的病人
西王鋪村橫臥在恒山支系綿延的山峰里,村子被一條窄窄的公路分成兩半,一半坡上,一半山谷。
3月17日這一天,陽光溫和。上午10點鐘,72歲的趙登旺蹲在路邊曬太陽。在記者表達了想去他家看看的意圖后,趙登旺慢慢地站了起來,一瘸一拐地往家走。
同行的當地村民王瑜說,趙登旺的腿瘸了很久,還有“抽風”的毛病,有時正曬著太陽就突然翻倒在地上。不過,趙登旺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病,因為他從沒去醫院看過。
趙登旺的家是一間低矮的土屋,土墻上布滿裂縫。趙登旺的老伴聽見有生人進門,大聲地問出了什么事,并使勁睜眼。60歲的老太太眼睛幾乎是失明的,她說“小時候就看不清楚”,但從沒去過醫院。她的活動范圍僅限于炕頭和屋子,已經很多年沒走出過院子。
屋子里,趙家的所有財產是一張大炕、兩口缸、一個大鍋和一個鋁盆。兩口缸中,一口盛著水,另一口里面有幾個發黑的土豆。
王瑜說,老趙沒有勞動能力,因此沒有任何收入,目前主要靠村民接濟。
由于村里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趙登旺得到的接濟并不足夠應付生活。趙老太太說,家里很多時候一天只吃一頓飯,有時干脆不動煙火。
出了門,王瑜告訴記者,老趙唯一的兒子一年前得急病,還沒來得及送到醫院就死了,而老趙兩口一直不知道,也沒人忍心告訴他們。
老趙一家三口,一死兩殘,都沒有找醫生看過病,他們甚至沒有到達40公里外的縣醫院的能力。
路費與病情之間難選擇
出了趙登旺家,記者又到王瑜的家中看了看。
在西王鋪村,至少80%的人家房頂沒瓦,很多土坯的房頂上長有枯草。但王瑜家的房頂是蓋了瓦的。一名同行的當地人說:“房頂上有瓦的,就是富裕的人家。”
“富裕”的王瑜家里,除了鍋碗瓢盆外,值錢的財產是一臺17英寸的黑白電視和一臺60元買來的錄音機。
爐子上,烤著兩個黑黑的過了冬的土豆。王瑜面有得色,說:“我有糧,有煤。”
王瑜一家的主要收入靠種糧食,年收入約三千元。他有腰痛的毛病,老伴則有高血壓、冠心病,一年看病花費一千五六百元。
王瑜說,他每次看病都是一個“大工程”,要去一百多公里外的大同市,來回需要6個小時,路費40多元(春節時要60多元),看一次病約花費300元。
這樣的“大工程”,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王瑜并不會實施。
在西王鋪村,幾乎每到一個人家,就能看到一兩個有病在身的人,但像王瑜一樣能看得起病的人并不多,有的人家連路費都出不起。
記者采訪中,村民誤以為來了醫生,紛紛過來講述他們看病的難處:“看個感冒得跑十幾里路”,“買藥還要找人捎”,“很多人有病不看,扛著”……
見記者問這問那,但一直“不看病”,他們漸漸安靜下來。一個男子突然問記者:你帶藥了嗎?我要買藥。
當聽說是來采訪的記者,那男子“噢”了一聲,眼神中閃過失望,轉身走了。
赤腳醫生因貧困改行
西王鋪村目前沒有醫生,更沒有診所。村里本有一個畢業于大同衛校的赤腳醫生,叫劉濟世,但兩年前他“棄醫從商”,目前在“跑”出租車。
記者到劉濟世家時,他正在外面“跑路”。他的妻子說,因為實在掙不到錢,丈夫才改行的。
“一年也就進2000塊錢的藥。”劉妻說,當時兩天平均有一個人來診所看病或買藥。按20%的利潤計算,一年收入也就是400元。
當村里唯一的“赤腳醫生”改行后,村里人即便看普通的病也要去6公里以外的大仁莊鄉衛生院。但步行一個多小時或者花幾塊錢坐班車,顯然不是村民愿意付出的成本。
事實上,大仁莊鄉衛生院因落后的醫療條件并不被村民信賴。衛生院是一間平房,里面所有的醫療器械只有三件——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因此,村民看病多選擇去縣醫院(來回路費10多元),或去大同市(來回路費40多元)。
王瑜說,面對“昂貴”的路費,許多人選擇不看病,當小病熬成大病,需要去大醫院看的時候,更多的人選擇了放棄,或治療到一半的時候放棄。
西王鋪村戶籍人口500人,目前實際人口約300人,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多數老人患有疾病。
渾源縣衛生局李副局長說,在大仁莊鄉,80%的村子,收入和醫療條件如同西王鋪,而在渾源縣,80%的鄉鎮如同大仁莊鄉。
一個病人1萬元的生命困境
采訪地點:山西省渾源縣廣泥溝村
采訪時間:3月16日
一群孩子中,一眼看過去,目光就會定格在10歲的張迎蓮身上。她眼神里的靈光、嘴角的微笑,使人抑制不住想去看她一眼。
但她的命運并不樂觀。3年前,她被查出先天性心臟病。鄰村也有幾個孩子得了同樣的病,其中一個孩子3歲時便死了。
鄉衛生院院長說,像張迎蓮這樣的情況,如果不手術,很少有人活過20歲。
為救女兒父親自學成醫
張迎蓮知道自己有病,但她并不清楚是什么病,也不知道這個病意味著什么。
攝影記者的鏡頭對準她時,她顯得有些緊張。她努力想作出平靜的樣子,但很快眼神就躲閃開了。
張家房間里的大炕上方,扯了一根繩子,上面拴著輸液的管子。這是張迎蓮的父親張萬仁用來給她輸液的。
張萬仁是廣泥溝村的赤腳醫生。村里本沒有醫生,因為女兒的病,他自學了輸液和基本的醫療知識,除了給女兒輸液外,還順便替村里人看看病。
1萬元困住一家人
十幾袋胡麻類的糧食,堆積在外屋,那是張家所有的財產。張家有15畝地,年收入一千多元。
張迎蓮符合民政部“愛心助醫行動”的條件,張家只需出一半醫療費,就可以讓她接受手術。但張家出不起這1萬多元錢。
“她爸爸很清楚她的病情,也很著急,一直想給她做手術,但做不起啊。”鄉衛生院院長劉喜文說,“說難聽點,孩子就是在等死啊!”
孩子不知生命面對威脅
“45減20?是25!17加18是35……”對于記者的現場“測試”,張迎蓮眼珠轉動一下,脆脆地答著。
張迎蓮正在讀小學一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是班里第一名。她讀的是“復式班”——一年級至四年級都在一個教室里上課,由一名老師任教。
“這就是我的座位!”村支書打開教室門后,張迎蓮跑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接著又跑到黑板前寫字。她寫下的是自己的名字。
從教室出來后,張迎蓮很快不見了。當記者走向村口,看到她站在路邊,臉上帶著天真的微笑。
她并不知道,大人們正在為1萬元發愁。目前,她的父親能做的,除了給女兒輸液之外,就是企望死神晚些到來。(編輯:譚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