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承諾讓上海馬路可以“席地而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8日 09:22 中國消費網 | |||||||||
今年農歷大年初一,上海3.5萬名環衛職工向上海市民承諾:“今年上海城區600萬平方米的公共廣場和人行道將達到‘席地而坐’的清潔程度!” 一句承諾在社會上引起不同的反響。道路有必要干凈得可以“席地而坐”嗎?上海的道路能達到這樣的標準嗎?“席地而坐”光有環衛部門的承諾夠不夠?
由于人造就環境,環境也在塑造人。上海社會各界都希望,“席地而坐”的承諾能夠“逼”出上海市民的衛生和環境保護意識。 環衛工人在為實現承諾辛勤工作 大年初一剛剛作出承諾,上海市環衛職工便行動起來。為了實現對市民“早晨出門,路面如新”的承諾,從上海市市容環衛局局長到各科室負責人,再到廣大一線職工,在新年鐘聲響過之后,便手持掃帚、鐵鍬出現在全市的爆竹燃放點。他們有的掃,有的鏟,有的撿,有的甚至用手去摳。經常是這邊掃干凈,人還沒走遠,又有市民燃放的爆竹屑灑滿整潔的路面,環衛工人又返回再掃。 環衛工人韓學虎已經14年沒有回老家過年了,今年又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了除夕夜。本組的幾位環衛工人分別住在浦東高橋、北蔡和長橋等地,乘公交車外加騎自行車到清掃路段,僅單程就要花上1個多小時。 記者在街頭發現,很多“老環衛”在清掃道路時非常有經驗。在完成第一次大面積的打掃之后,他們會在一邊靜候觀察,一旦路上有垃圾出現,他們立刻上前清除,使路面隨時保持干凈。 據市容環衛部門統計,今年7天春節長假中,上海共清除生活垃圾72651噸,日均近1.1萬余噸。而其中令環衛工人頗為頭痛的爆竹垃圾,年初五當天就達到1200多噸,而除夕夜則為1100多噸,無論是垃圾總量還是高峰值,都大大超過了去年。 曾經三次榮獲上海市勞動模范的班組長徐招娣說:“只要全上海的市民都能過上一個干凈、快樂的好假期,我們再苦再累也值。”她表示,環衛工人的崗位責任意識都很強,讓路面干凈得可以“席地而坐”,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席地而坐”的承諾靠科技支撐 為了達到道路“大變臉”的目標,近幾年來,上海大力開展環衛科技工作,在市容環衛方面的科技投入超過8400萬余元,加大了垃圾處置的力度。可以說,這些高科技的運用讓環衛部門有了“底氣”,從而敢于承諾讓道路能夠“席地而坐”。 目前,上海市建成小型垃圾壓縮中轉站450多座,市區環衛運輸車輛全面實現了機械化,新建中轉站配套使用了國際先進的垃圾運輸車,目前市區的生活垃圾密閉化運輸率已達100%。2001年,上海建成日處理能力1000噸的浦東御橋焚燒廠;2002年,建成目前日處理能力達1500噸的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2003年又建成了一座日處理1000噸生活垃圾的生活垃圾生化處理廠,實現了生活垃圾的資源綜合利用。市容環衛部門表示,道路上的垃圾有了合理的“去處”,路面清潔就可以實現良性循環。 此外,上海市容環衛行業在每天的運轉中都產生大量的數據,涉及垃圾種類、垃圾量、垃圾收集點、運輸車等紛繁復雜的系列數據。為了整合與共享這些數據,提高數據的可利用程度,實現數據的資源化,上海初步開發了環衛基礎設施管理信息系統、環衛GIS系統、渣土管理信息系統、環衛企事業單位財務匯總統計系統等。目前,上海楊浦區、浦東新區、靜安區、盧灣區、市廢棄物處置公司等單位在環衛作業車輛、垃圾運輸船上都安裝了GPS衛星定位導航系統。 據悉,到2010年,上海生活垃圾將實現“兩個零”的目標,即生活垃圾零增長和原生垃圾零填埋,達到中等發達國家以上的水平。據透露,未來幾年,上海市區將再建2至3個垃圾焚燒廠和新建3座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場,2010年新建5座大型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政府在垃圾處理方面的投資總額將達200億元。 “口香糖道路”成攔路虎 幾天前的一個下午,記者來到南京路步行街世紀廣場,見到身著綠色工作服的市容環衛工人們手里拿著長柄簸箕和掃帚,正埋頭清掃地上的煙蒂和飲料紙杯等雜物,還不時蹲在地上,用刮刀鏟著粘在地上的星星點點的口香糖。 今年剛滿30歲的環衛女工小徐一邊抹著臉上的汗,一邊介紹著她的“掃地經”:掃垃圾就數口香糖最麻煩,用力大了容易損壞大理石磚,輕了就鏟不干凈。 一群中學生來步行街,幾乎個個嘴里嚼著口香糖;小徐本能地瞪大眼睛觀察。果然,其中一個學生嘴里“噗”的一聲,嚼過的口香糖落地,小徐趕緊上前蹲下清除。“口香糖容易曬干發硬,如果再被人踩過的話,想要清除它就比較費事了。”她說道。結果,這個吐口香糖的學生臉紅了,連聲向小徐道歉。 這些讓環衛工人們頭痛的路面被稱為“口香糖道路”。一旦有了口香糖或者類似很難清除的路面垃圾,想要保持道路干凈就非常困難了。 上海人民廣場是“席地而坐承諾”的關鍵地段,這里人口繁雜,活動也很多,衛生情況很難把握。記者在這里發現,很多市民對環衛部門的這項承諾很不“領情”。 “席地而坐?”市民王先生坐在噴泉邊上,把頭一抬,“搞什么啊,不可能的。道路弄得那么干凈干什么?”他一邊說著,一邊把煙頭往地上一扔。當然,這樣的市民還是少數,大部分市民都表示理解環保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要從細節做起,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更有市民對“席地而坐”提出疑問:路面真的能那么干凈嗎? 對此,上海市環境保護局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辦公室處長沈永林說:“我了解到,在很多發達國家的大城市里,路面確實非常干凈清潔,一個月不擦皮鞋都可以,坐在廣場、街道上更是沒有問題。” 好環境“逼”出市民素質 粘著口香糖、有著煙頭和痰跡的道路如何讓人“席地而坐”?顯然,公共環境衛生不僅要求環衛部門對市民作出承諾,同時也要求市民對這座城市作出承諾。 對此,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于海感觸良多。他提出:“單純指責市民素質問題是沒有意義的。效仿一些西方城市的經驗,讓環境來造就人的想法才是可行的。”他表示,在哥本哈根的城市建設中,很多設施的建設完全是為了人們的方便考慮。比如,道路靠近人行道的地方有石塊鋪就的坡度,“逼”汽車慢速行駛。另外,很多城市號召對人本身的關注,對城市環境的高要求就是對生活質量的高要求。“經營城市,不是光看它的GDP,一些人為的環境保護設施和舉措也能夠體現出城市的素質和人們的生活質量。” 好環境“逼”出市民素質,在上海也有先例。據了解,上海于2000年開始施行的“3分錢策略”,讓道路上很難見到“白色污染”。管理部門向一次性塑料飯盒生產廠家按每只3分錢收取污染治理費,作為回收利用的經費。其中1分錢支付給回收者的勞務費,其它作為運輸、管理和處置的補貼。于是,每月就有2000萬個廢舊塑料餐盒被“回爐”。據統計,3年來,“三分錢策略”讓上海回收一次性塑料飯盒12億多只,合計6854噸。有了這樣的規則或措施,可以促使人們逐漸形成節約現有資源、回收利用再生資源的意識,鼓勵市民使用對環境有益的“綠色產品”,少用或不用產生嚴重污染的產品。 在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2005年度對各區縣市容環境衛生綜合指標評價情況的通報中提到,中心城區已落實2507條(段)中小道路提高保潔標準;各區(縣)運用社會參與機制,通過宣傳、協調,激勵社會單位參與,完成廣場沖洗保潔51塊、面積80萬平方米,人行道沖洗242萬平方米;閘北區利用社會單位參與機制,實現了上海站南廣場和白玉蘭廣場“席地而坐”。如今,達到“席地而坐”標準的道路被用來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按照這樣的思路,無論道路是否真的要被用來“席地而坐”,如果干凈整齊的路面能夠“逼”出市民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這就能達成環衛部門和市民的共同承諾。(編輯: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