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霍中彥
昨天,杭州灣畔的濱海古園公墓一名“老外”格外扎眼。這位名叫魯道夫·查特的德國商人,已經是第二次來到申城墓園“踩點”。他此行的目的是要在中國推廣新型金字塔式節地殯葬。
工程師出身的魯道夫受埃及金字塔啟發,發明了金字塔形式的殯葬。“節約土地”是魯道夫設計塔葬的首要考慮,他介紹說,這一產品根據大小可分6-11層,以6層為例,底層占地5米見方,每條邊有11格,最上層一格,一共121格。每格可以為一個小家庭盛放3-4盒骨灰,共可盛放400個骨灰盒。和同樣數目的墓穴相比,塔式殯葬可以節省約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土地。
這個塔葬產品還可以更為靈活地購買位置。客戶不必一次性買下數十年的位置,倘若客戶只付了5年的錢,到第6年這個格子里的骨灰盒會通過內部系統下放到地下室永久保存,空下來的格子可以再度出售,空間的循環使用進一步減少了對土地的實際占用。
對于這一新模式,不少專業人士擔心國人難以接受。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入土為安”,安放在地面上都很難接受,何況是懸在空中?一位業內專家表示,塔式殯葬還可能出現這樣的尷尬情形:到上層格子祭掃的市民可能會踩著下層格子上去,這會傷害祭掃下層格子市民的感情。
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主任朱金龍告訴記者,目前,上海殯葬中的80%是墓葬,10%為壁葬,海葬只占1%強。對于金字塔式節地殯葬,市民現在的確可能難以接受。
不過,近兩年節約土地的呼聲較高,魯道夫的設計外觀和結構都比較精致,在節約土地上有一些效果。因此,殯葬中心會考慮使用他的設計,在有積極性的公墓先推出一些相關設施。“推廣可能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