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大教授談轉基因食品:并不比普通食品更危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4日 18:53 中國質量報 | |||||||||
唐 堂 采訪手記 3月14日,綠色和平組織宣布在亨氏嬰兒米粉中發現含有Bt基因抗蟲水稻的成分,從而引發輿論對轉基因食品新一輪熱烈討論。從某種角度講,這似乎是在轉基因問題上的又一
很顯然,從一些生物科學家的眼光看,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真相。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作為連續兩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委員會的委員,羅云波在轉基因問題上的看法基本上與我國政府在轉基因問題上的立場一致,而且,農業部在亨氏米粉的轉基因分波發生以后,也將亨氏相關產品的檢測工作交給了羅教授領導的轉基因食品安全評價實驗室。為了了解亨氏米粉轉基因問題的最新情況,同時也是為了全面了解轉基因食品的安全狀況,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羅云波教授。 亨氏米粉風波沒有想像的嚴重 記者:亨氏米粉被綠色和平組織宣布含有Bt轉基因水稻成分以來,相關媒體報道的焦點基本上集中在“有”還是“沒有”的爭執上,轉基因食品本身的安全性到底如何卻被忽略了。如何評價這件事對我國轉基因產業發展的影響? 羅云波:中國農業大學轉基因食品安全評價實驗室受農業部委托正在對亨氏多個批次的產品進行轉基因成分檢測,其中也包括了綠色和平組織提到的那個批次。這些產品都是我們直接從市場上購買的,檢測結果在幾天之后就會出來。我相信,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有關部門將會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當然,這是從我國還沒有允許Bt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開發這一前提而言,我們對亨氏產品進行檢測就是為了驗證其是否遵從了我國的法規。對亨氏嬰兒米粉本身而言,我的個人觀點是,即便是其中含有綠色和平組織所言的轉基因成分,也無須擔驚受怕,因為,我國已經通過了一例轉基因抗病水稻的安全性評價,通過轉基因抗蟲水稻的安全性評價也只是時間問題。從現實的情況看,由于這種轉基因水稻在種植過程中減少了對農藥的依賴,其加工的產品甚至是更加安全的。 我個人也是亨氏嬰兒米粉的消費者,我4個月大的兒子正在食用其產品。在媒體炒作這件事以后,我的愛人也表示過擔心,但是我的態度很明確,我沒有覺得這是個問題。但是有很多普通消費者確實很擔心,由于媒體對轉基因食品正確常識宣傳的不夠,轉基因的問題在我國很容易被妖魔化。實際上,轉基因技術往往可以使一些食品更加綠色,比如轉基因玉米,由于減少了因害蟲造成的創口而降低了有害物質如黃曲霉素等在玉米中的存在從而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性,眾所周知,黃曲霉素本身是致癌物質。另外,轉基因作物還能減少農藥用量,農藥殘留也少。像棉花,70%的農藥是用在棉花上的,這其中的70%又用于殺棉鈴蟲,在這部分中又有70%是有機磷劇毒農藥,每年都有很多農民因為施用這些農藥不當而中毒身亡。所以可以說現在的綠色食品其實并不完全是綠色的,因為種植時不用農藥等不意味著在10年或20年前沒有用過,農藥完全有可能殘留到現在,相反使用轉基因技術后對人類可能更加安全。這些問題消費者都不清楚。 記者:據我所知,亨氏宣稱其在中國國內加工的產品都是采用中國原料,既然我國還沒有允許Bt轉基因水稻的商業性推廣,它的產品中為什么會含有這種成分? 羅云波:在檢測結果沒有出來之前,還不能下任何結論,但我個人認為,亨氏是不會自己添加轉基因成分的,因為這與我國的法規相抵觸。 轉基因食品迄今為止是安全的 記者: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存在爭論,有觀點認為,在長時間以內,這個問題可能都無法證實或者證偽。我們知道,包括中國農業大學在內的很多研究機構或專家在轉基因問題上都持堅定支持的態度,這一態度的科學依據是什么? 羅云波:轉基因食品是通過基因技術加入了外來基因或去除原有基因的食品。轉基因技術作為一項新的生物技術,它在造福人類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但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對轉基因技術的看法并不相同,這就是許多爭論產生的根源。有一些科學家并不具備生物學的知識背景,他們對轉基因技術的評價往往只從社會的、環境的、倫理的角度進行,所以,結論可能并不具有說服力,就像有人讓我評價“神舟7號”的發射有沒有風險一樣,我的說法顯然并不權威。同樣的道理,許多人擔心吃了轉基因食品,動植物的基因會轉移到人體中,這是由于不了解基因作用原理而產生的一種誤解。幾乎任何食品都含有基因,不論基因的來源如何,構成基因的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進入人體后,都會被酶分解破壞成小分子,不可能將外來遺傳信息帶到人的基因組里。從這個角度上說,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并沒有差別。 從1994年美國首先將轉基因食品商業化的實踐來看,包括嬰兒食品在內,轉基因食品目前在美國市場上已接近4000種,有兩億人食用,近十幾年來很少有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到2005年年底,全球實現商業化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已達9千萬公頃,也沒出現確定的環境安全問題。在我國同樣如此,對我國棉花種植區的調查發現,自改種抗蟲轉基因棉花以來,種棉農民的農藥使用量減少了80%以上。過去每一季棉花種植,農民需要灑農藥13次,現在只需要1~2次。種棉農民的農藥中毒率,也已從過去的22%下降到了5%。據報道,抗蟲棉的市場占有率在我國已占到了7成,給農民增加收益超過150億元人民幣,減少使用農藥20萬噸,由于綜合效益明顯,轉基因棉花種子供不應求,以至于有些地方還出現了大量的假冒轉基因的種子。可以這樣說,轉基因產品在我國經濟、社會、生態方面效益明顯,而相關的負面例子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 嚴格管理控制轉基因的風險 記者:現在沒有發現負面例子,并不意味著將來就不會出現問題吧。 羅云波:的確,作為一項高端的生物技術,轉基因技術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任何一個從事這項工作的科學工作者對此都有清醒的認識。也正因為如此,包括中國在內,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和政府都對轉基因技術的商業化實行非常嚴格的管理。 在剛剛通過的“十一五”規劃中,已經把轉基因農作物育種提高到與航天技術同等重要的科研地位,這說明中央對于轉基因技術的研究是支持的。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在轉基因生物產業方面繼續堅持“科學規劃、積極研究、加強管理、穩步推進”的原則,并實行嚴格的分級管理安全評價制度、標識制度、生產加工許可制度、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經營許可制度和進口審批制度。其中安全評價是轉基因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比如對轉基因水稻等重要轉基因作物的安全評價,一般都要從多方面、多個階段進行。一要考慮受體生物的安全性;二要考慮基因操作的安全性,如基因來源、結構、功能、轉基因方法等是否安全;三要評價轉基因生物的安全;四要將轉基因產品與常規產品相比較,綜合考察其安全性;五要聯系轉基因生物的用途、規模、應用環境及控制措施等進行綜合安全評價。安全評價重點考察其遺傳穩定性、環境安全性和食用安全性。包括轉基因作物生存競爭能力評價、基因漂移的生態風險評價、營養學評價、致敏性評價、毒理學評價等多方面。所以,任何一種轉基因產品要想通過商業化許可一般都會經過近10年的時間,在這期間,一個項目如果發現有任何風險問題都會果斷叫停。 截止到目前,盡管我國在轉基因產品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歷史,已克隆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和后備基因達數十個,但先后獲得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業只有番茄、甜椒、棉花和野天牛花4種,對進口轉基因食品原料發放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也只有轉基因大豆、轉基因油菜、轉基因棉花和轉基因玉米。這充分證明,在對待轉基因產品的商業化問題上,我國是非常慎重和嚴謹的,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其安全性。 從2001年我國成立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以來,已經制定檢測標準和安全評價標準25個、正在進行制定的標準15個、計劃制定的標準40個。規劃建設檢測機構42家,其中包括國家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檢測與監控中心、環境檢測機構13家、食用安全檢測機構3家、轉基因成分檢測機構26家。概言之,目前我國對于轉基因食品管理體系和法規體系已經形成,標準體系正在形成和完善,檢測機構建設正在進行中。 轉基因食品產業前景廣闊 記者:現在消費者對于轉基因食品存在眾多疑惑或者誤解,一些企業在這個問題上也小心翼翼,甚至諱莫如深,這會不會對轉基因食品產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羅云波:轉基因食品產業的發展前景是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為它出現的目的就是為了造福于人類。 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可以分為三代:第一代轉基因食品是改變一些農藝性狀。如增加農作物抗逆性,包括抗蟲、抗病、抗旱、抗鹽和耐貯性的轉基因植物源食品,這一代轉基因食品的直接健康獲益者是田間操作的農民,因農藥使用量減少而減少了健康損害。而減少了農作物農藥使用量對于消費者也是有益的,因為農藥以殘留和對環境的污染一直危害著消費者。第二代轉基因食品是以改善食品的品質、增加食品的營養為主要特征。例如,聯合國與世界銀行正在運作的“金色大米”計劃,就準備將胡蘿卜素轉基因大米運往非洲維生素A缺乏地區,以改變當前每年因維生素A缺乏而導致300萬名兒童失明的問題。再如,高油酸轉基因大豆的試驗成功,將會改變人們對飽和油脂攝入過高,對于人們預防心血管病非常有利。第三代轉基因食品以研究增加食品中的功能因子和增加食品的免疫功能為目標。例如正在進行的胰島素轉基因番茄研究,為提高糖尿病人生活質量帶來了新曙光。正在進行的多種轉基因疫苗研究,也都為特異性預防措施而省卻注射手段呈現了光明的前景。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年里,以基因工程技術為核心的食品生產新技術會生產更多的新型轉基因食品,這不僅可以解決食品短缺問題,豐富人們的食品,對于人們的健康也將有很大的幫助。 鏈 接 關于轉基因產品的標識 對轉基因產品進行標識是對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保護。根據2002年出臺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的規定,凡在我國境內銷售列入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目錄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應當進行標識;未標識和不按規定標識的,不得進口或銷售。第一批實施標識管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番茄等5類17種產品。生產、銷售和分裝單位必須按規定進行標識,以便消費者知情和選擇。但餅干等深度加工品大都還不在規定之列,目前需要強制標識的只有食用油。 此外,國際上對轉基因食品的標識管理方面,歐盟要求轉基因食品必須在外包裝上注明,但美國沒有相關規定。也正因為如此,綠色和平組織在美國已經放棄了針對轉基因的行動,而把重心放在了中國等地。 公眾對轉基因食品擔憂的因素 轉基因食品可能產生新的有害物質或過敏源,比如人們就擔心Bt轉基因抗蟲水稻有致敏作用,而這類產品尚未得到我國以及一些國家的發售許可;自身能制造殺蟲毒素的轉基因作物,毒素可能傷害其他生物,或進入食物鏈威脅家畜與人類健康;轉基因作物可能與野生親緣作物雜交,造成“基因污染”;抗蟲害的轉基因作物,可能導致對其毒素有抵抗力的害蟲獲得生存優勢,成為新的“超級害蟲”。 我國轉基因技術的發展情況 我國種植轉基因食品植物開始于1997年,目前批準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食品植物有棉花、野天牛花、番茄、甜椒4種作物。其中后兩種已經沒有推廣價值,而且許可證已經失效。此外,我國接受了更多的國外轉基因食品。1998年,從生物技術食品生產大國美國和加拿大進口了較大數量的糧油。其后每年都保持了不小的進口數量。2002年以后,我國轉基因大豆的進口基本維持在2000萬噸左右,數量遠遠超過了國產大豆。其主要用做加工原料,生產豆油、豆腐、豆奶等制品。其中,在國內用轉基因大豆生產的大豆色拉油比例相當高,可能高達80%以上,而大豆油是食品加工最基本的原料之一。實際上,我們已在不知不覺中購買了轉基因食品,如利用轉基因微生物生產的食品酶制劑而制成的面包,味美可口的油炸食品,營養豐富的乳制品等。而在美國,已經有超過60%的加工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涉及食品原料的轉基因植物種類有大豆、玉米、油菜、馬鈴薯、番茄、甜椒、番木瓜、西葫蘆等。在英國,與轉基因有關的食品達7000種,包括嬰兒食品、巧克力、冷凍甜品、面包、人造奶油、香腸、肉類及代肉類產品等。 最近10年我國生物技術研究發展迅速,目前涉及農業生物技術的各類研究機構已超過200家,初步形成了從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到產品開發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的創新體系。一批有商業化前景的轉基因作物正在或者已經進行了安全性試驗,諸如高賴氨酸轉基因玉米、抗蟲轉基因玉米、抗病轉基因水稻、抗除草劑轉基因水稻、高油轉基因油菜、高油轉基因大豆、抗病毒轉基因馬鈴薯等。而早在1984年我國即成功獲得世界第一例轉基因魚,1986年國家高新技術研究項目(國家“863”計劃)對轉基因魚的研究給予了重點資助。多年過后,轉基因魚的研究有了許多重大突破,有許多種魚被轉入了生長素基因和抗凍基因等,轉入的生長素基因包括人、牛、羊、大馬哈魚、虹鱒魚的生長素基因等;魚的種類包括黃河鯉魚、黑龍江野鯉、草魚、泥鰍、荷包紅鯉抗寒品系和德國鏡鯉等。其中,轉入生長素基因的黃河鯉魚、黑龍江野鯉已通過環境安全性評價,目前已經進行了食用安全性評價,如果順利,可望成為我國第一例走上餐桌的動物源轉基因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