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曉東倡議,要把每年的3月22日定為“黃河母親節”。然而,就在社會各界對黃河污染問題越來越重視,并著力展開保護行動之際,3月22日,又有熱心讀者不斷打進本報客戶服務熱線96555反映,近兩天,濱河中路“黃河母親”雕塑向西1000多米長的南側河面被嚴重污染,河面上漂浮著很多垃圾和油污。為此,記者趕到現場,再次用文字和圖片記錄下了“母親河”所受的創傷……
垃圾油污侵襲母親河
3月22日下午2時許,記者來到位于濱河中路的“黃河母親”雕塑,走下石階,站在河灘上記者看到,不時有零星或成片的油污和煤渣夾雜著塑料袋、草棍和一次性飯盒漂浮在河面上,緩緩流向下游,而一些河道邊上,河水沖刷河道后泛起的白色泡沫也隨著水勢一路向東流去。
“前兩天還好好的,這兩天不知道什么原因,上游漂下來許多垃圾,就連干枯的河道也變成了臭水溝!”河灘上鍛煉的李先生對記者說。記者隨后沿著河灘一路向西走去。踩著河灘松軟的沙土,記者前行20多米看到,裸露的河床上,塑料袋、方便面包裝、木板、泡沫塑料隨處可見。而黃河南側幾乎靜止的河面上,除了成片的油污和垃圾外,更是彌漫著一股刺鼻的怪味。
“回水灣”成了臭水池
站在河灘上,記者抬頭環視河面發現,在該河段,一條1000多米長的河心島幾乎將黃河“一分為二”。北側100多米寬的河面上,河水滾滾一路向東流去,而被河心島隔開的1000多米長、50多米寬的南側河面,由于西頭河岸和河心島自然合龍,而東頭敞開大口,由此則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回水灣”,水流緩慢的“回水灣”儼然成了藏污納垢的臭水池。正在河灘上放風箏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前兩天,黃河南側的“回水灣”還是干枯的,游人可以從河灘上步行穿越“回水灣”踏上河心島。3月21日上午11時許,黃河水位突然上漲,河水一下子帶著上游河灘上的垃圾和油污涌了進來。王先生對記者說,如果黃河水位高,淤積的油污和垃圾就會被沖刷到下游,反之,垃圾就積在了“回水灣”里。
一條“污龍”流進母親河
記者隨后來到蘭州市公安局水上救助站辦公室,幾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從3月21日下午開始,他們就忙著清理河面上的垃圾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垃圾都是上漲的河水從上游200米處的小西湖鹼溝沿排洪道內沖下來的。記者匆匆告別工作人員,來到小西湖鹼溝沿排洪道口看到,排洪道內一條黃褐色的“污龍”正翻滾著,水花濺落處立即泛起白色的泡沫,而排洪道兩邊淤積的一些生活垃圾,也漸漸被帶著異味的污水順著蜿蜒100多米長的排洪道沖進了“回水灣”。
排洪溝變成排污溝
沿著排洪道口,記者穿越公路向南步行1里多路,來到排洪道上游的小西湖東街,眼前的一幕更是讓人吃驚。只見一段200多米長的排洪溝內,堆積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而一處步行橋下面,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垃圾場。“如今排洪溝都變成排污溝了!”附近的一些居民發出了如此的感慨。附近居民告訴記者,由于排洪道附近沒有垃圾臺,一些住戶就索性將生活垃圾倒進了排洪溝,長此以往這里便漸漸成了垃圾場。而排洪溝內的污水都是上游一些家屬樓化糞池里排出的,有時污水排放量一大,兩邊的垃圾連同污水一起流入黃河。
(編輯:譚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