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競爭是用技術還是勞動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2日 09:08 中國消費網 | |||||||||
今日沸點:迎接跨國公司轉移,中國競爭是用技術還是勞動力? 主持人: ACCHA,NIHAO,這是印度語和中文“你好”的發音。麥肯錫公司資深董事、大中華分公司總裁高安德(Andrew Grant)先生日前以此開頭發布了他關于“影響全球商業環境的十
那么在如此巨大的產業轉移中,中國的優勢究竟在哪里?中國應如何運用自己的優勢?究竟是勞動力還是相對的技術優勢呢?今日沸點邀請到高安德進行沸點對話。 ◆沸點對話 專訪麥肯錫大中華分公司總裁高安德 中國在全球的競爭優勢在哪里 中國已有一批本土公司有意識地在往價值鏈的上游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中國在國際競爭中應該體現怎樣的優勢? 高安德:只要看全球的制造業當中,中國占到的比重,就會發現中國制造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雖然貿易保護主義肯定會存在,但我覺得從根本上說,經濟的力量最終會占上風。中國的潛力會得到更多的釋放,給中國制造業帶來更多的競爭優勢。 每日經濟新聞:目前中國普遍存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情況,有學者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已基本上用得差不多了,你如何看待這樣的觀點? 高安德:對于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我是比較樂觀的,因為一種比較理想的情況就是:在中國的一些地區的勞動力成本會逐漸攀升。這可以促使那些地方的企業能夠沿著創新的食物鏈往上走,這些企業會有越來越多創新的技術含量,他們生產的產品會有越來越高的附加值。中國已有一批本土公司有意識地在往價值鏈的上游發展。 在把中國和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相比時,人們往往忘記了中國的人口跟這些國家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日本有大概1.3億到1.4億人口,但是中國有13億人口,這使得中國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所能持續的時間會比那些國家長得多。比如亞洲國家的成本優勢會持續二三十年,但中國可能就會持續更長時間。并且對于整個中國來說,珠江三角洲成本過高了,這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還有重慶、呼和浩特等。 每日經濟新聞:如何看待上海在未來發展中的定位? 高安德: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上海對我而言是中國最好的地方。從歷史上來說,上海經受過法國、美國、猶太人文化的多重影響。經濟的充分交流給一個地區帶來的將是活力,我認為上海應當站在未來經濟發展的前沿。以后像知識經濟這樣有更高附加值的經濟模式下,上海最有優勢從中獲益,F在國際化的人才都喜歡住在上海這樣國際化的大城市。比如紐約比美國所有其他城市都要成功的原因就是,紐約的每一個人都是外來移民,每一個人在那里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在這一點上,上海和紐約非常像。所以我覺得上海未來成功的關鍵就應該來自于這兩點:文化交流帶來的活力和這是一個實現夢想的地方。 大眾評判臺 魯先生:要謀求具有競爭優勢的比較優勢 長期以來,我們是突出自己的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來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這種比較優勢不一定能成為競爭優勢。我們要謀求的應該是,具有競爭優勢的比較優勢。其中包括在產業升級基礎上形成的比較優勢和生產技術密集型產品的低成本優勢。 費小姐:勞動力和人口優勢 我覺得中國的優勢還是環境和人口,中國人多,其制造能力和消費能力是巨大的,產生的效應是全球范圍的。中國人口眾多,生產力成本低,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農業產業化,農村的人口大量富余,并不斷地加入到國家經濟建設大軍中,而且中國的國民素質仍在大幅度提高,所以說中國的人口優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周建峰:在勞動力價格低廉和提高科技實力間加以平衡 對于我國的比較優勢,應該是一個辯證過程。從我國2001年加入WTO后的出口飛速增長來看,很大一部分應該歸功于勞動力成本低廉所導致的商品價格低廉。但出口額的增長也伴隨著更多諸如反傾銷問題的出現,這種勞動力的優勢并沒有在全球范圍內很好地流轉。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得到確立的21世紀,我國的發展更多的時候要充分地在勞動力價格低廉和提高科技實力間加以平衡。 沈懿波:肯定要逐漸轉向技術方面 總體來說,我們的優勢在相當長時間內還是會以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作為競爭優勢,但是我覺得將來肯定要逐漸轉向技術方面。一些外資企業也在將研發中心搬到中國,這樣對我國本地人才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而我們的很多民族企業也認識到了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在人才的培養上下大力氣。 目前,在某些領域,我國已有一些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可以預見,將來我國必將以技術作為比較優勢參與國際競爭。(編輯: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