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 > 正文
 

食品安全話語權 中國人盼中國版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1日 08:46 中國消費網

  從蘇丹紅到“雙達”苯事件,幾乎每次食品安全的“紅燈”總率先在國外亮起。什么時候,這樣的“紅燈”能擁有中國版?記者日前從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獲悉,我國食品安全研究的空白即將在上海被填補,由中科院和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共同組建的上海食品安全評估研究中心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之中,國際一流水平的中國食品安全研究及支撐體系即將起步。

  定性向“危險分子”發出“通緝令”

  俗話說“病從口入”,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的“危險分子”可是個“大家族”。首當其沖的,便是食源性疾病、生物性和化學性污染物。

  比如,食品添加劑在常態下對人體并無傷害,但經紫外線照射或微波加熱后,情況會否有變?很多人對

轉基因食品不甚放心,然而科學家們至今無法判定:對抗病蟲害卓有成效的“人工基因”所產生的新物質是否對人體也潛伏著毒性?

  為了全力“緝拿”種種不利于食品安全的因素,上海食品安全評估研究中心包括生物分析、理化分析、危險性評估研究、食品成分分析、動物研究和系統生物學在內的一系列食品安全檢測平臺將迅速到位。

  定量對“致毒嫌疑人”“治罪量刑”

  英國食品標準局網站上一則“關于軟飲料中苯的說明”,卻在中國部分媒體上鬧出了“軟飲料致癌”的笑話。這給我們補了一堂食品安全的常識課:在被懷疑是有害的物質前,那些關于含量的限定詞,絕對省略不得。中科院上海營養科學研究所所長史香林強調說,“有沒有毒性”和“含量超過多少會對人體有害”是食品安全研究中兩大同等重要的因素,缺少其中任何一個,得出的結論便往往是不完整的。

  所以,最終要給那些食物鏈中的“危險分子”定罪,定量研究必不可少。比如,中藥材不可多吃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當它作為食物攝入時,又該如何限量?出于工業化生產的需要,動植物飼養、培植時會使用生長素,照道理需待生長素從動植物體內代謝完畢后方能食用,這方面的定量監測應如何展開?運用分子流行病學和計算生物學等現代化研究工具,科技人員能發現和確定各種因素對人體健康可能引起的不良作用、作用劑量及人體最大耐受量。

  定編科研教育信息發布三管齊下

  調查顯示,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內容較單薄,食品生產以小型、分散為特點,又缺乏現代的檢測手段、科學的安全評價體系及系統化的管理機構。為此,上海食品安全評估研究中心計劃下設食品安全與危險性評估、食品安全檢測與評價技術、信息與食品安全策略、食品安全教育與培訓等六大科研和管理部門,發布食品安全趨勢信息、食品安全檢測評估信息及食品安全信息事件,建立食品安全預警體系,指導公共營養與膳食。(編輯:李旭波)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