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 > 正文
 

謹防銀行理財三大風險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5日 10:10 中國消費網

  又逢“3·15”消費者權益日,與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的話題永遠是這一天的主題。在相關投資理財領域的維權活動中,“陷阱”成了點擊率最高的詞匯。股市、保險、銀行理財產品……在理財市場逐漸成熟、壯大的今天,“陷阱”亦無處不在。因此如何避免這些陷阱便成了每一個投資者的當務之急。

  在大多數投資者眼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比起股票、基金、信托產品來要安全得
多。風險相對較小是事實,但有時其中也會暗藏陷阱,投資者在購買前需做到心中有數。

  外匯理財產品:細算匯率風險

  外匯理財產品中最常見的是匯率的風險。市民孟先生去年在某銀行購買了8000美元的外匯理財產品,當時的投資期限最長為3年,實際收益由美元6個月LIBOR的走勢決定。該產品設置了美元利率的區間,當美元利率超出或低于該區間,收益都有可能為零。

  但從孟先生購買該產品后,就遭遇了美聯儲連續13次加息,美元利息高達4.25%,收益率全打了水漂。

  中行理財專家提醒投資者,自從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后,匯率風險越來越明顯,投資者應該充分考慮損失和風險再決定投資與否。

  信托產品:提防信用風險

  黃女士去年5月在某銀行購買了一款某公司的信托產品,收益支付人為該公司,到期如果該公司未破產,可全額歸還本金。結果該公司偏偏在第二年出現破產,盡管歸還了本金,但黃女士也損失了收益率。

  理財專家分析,一般說來,銀行的信用等級是最高的,其他公司信用等級相對較低。另外,信托產品的收益雖然很高,但需注意宣傳中所稱的通常是累計收益率,并不是每年的預期收益率。

  集合理財產品:當心套牢風險

  梁先生去年購買了2萬元某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年底急需錢用,梁先生就取出了1萬元。后來他才發現,當初券商在發行時雖承諾“可隨時贖回”,但他們所說的“隨時贖回”必須是在產品達到一定收益或持有一定時間之后。時間未到而贖回就要繳納0.5%的退出手續費。

  理財專家表示,集合理財產品在運作過程中,無法通過交易、轉讓的方式提前收回投資,如果需要變現只能等到該產品進入開放期。(編輯:王彥艷)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