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紐約蘇富比拍出了史上最貴的照片——美國攝影家愛德華·斯泰肯(1879-1973年)1904年攝于長島的《池塘月光》。一個足以讓世界震驚的成交價格:290萬美元,刷新了之前由理查德·普林斯的《無題(牛仔)》創(chuàng)造的124.8萬美元。此外,在這場拍賣會上,攝影師阿爾福雷德的兩幅作品也以147.2萬美元和136萬美元成交。攝影作品拍賣在國外已屢見不鮮,但在國內(nèi)始終不能挑逗起收藏家的興趣,一直被漠視著。可以說,攝影作品是迄今為止藝術(shù)品市場尚未開挖的最大金礦之一。
國內(nèi)外市場有著50年的差距
在30年的照片拍賣史期間,拍賣照片的價格升幅在10倍至20倍之間。世界最大的兩大藝術(shù)品拍賣公司蘇富比和佳士得每年都會舉行攝影作品的專場拍賣會。并在全球各地的大拍中也不乏精彩的影像標的。
以紐約3大拍賣會——蘇富比、佳士得和Phillips DePury拍賣公司為例,整體拍賣額從2004年的1130萬美元到2005年10月份的2910萬美元。04年,蘇富比4月的三場攝影拍賣會上,每幅照片的平均價格是3萬9千美元;05年,蘇富比拍賣的攝影作品的紀錄是兩張肖像作品,每張達到了82萬美元。幾周之后,在佳士得拍賣會上的一張攝影作品的拍賣價達到了130萬美元。
攝影作品的國際走勢連年上漲,今年已經(jīng)開始形成緩沖震蕩的區(qū)間。但專家們始終堅信隨著攝影作品在收藏者中日益普及,且更多的機構(gòu)加入到購買的行列中,優(yōu)秀作品永遠供不應求。
市場價格過低是值得投資的有力佐證
國內(nèi)的攝影作品拍賣起于2003年北京華辰的秋拍上,國內(nèi)攝影師中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郎靜山的作品《愿做鴛鴦不羨仙》以4.4萬元成交;在民間,以2004年北京首屆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為例。其間,主營攝影的上海亦安畫廊賣掉了20多件攝影作品,其中杉本博斯的《劇院》賣了兩萬美元,且買家基本都是來自內(nèi)地。
雖然國內(nèi)的攝影收藏市場開始走向活躍,但顯然和國際價格具有相當大的差距。去年,香港蘇富比中國攝影師的作品成交價在9.6萬元到21萬元之間;同為中國攝影師,張洹的《家譜》(2001年作)在紐約佳士得春拍的成交價達到了74.4萬港幣。
此外,業(yè)內(nèi)人士透露,因為關(guān)注攝影收藏的群體不大,所以目前誠信度還是相當高的。同時,因現(xiàn)代住宅對裝飾的要求更符合張掛攝影或版畫作品,而油畫則更適應老洋房,使藝術(shù)照片的需求群體不斷龐大。
如何判斷攝影的收藏價值
首先要看藝術(shù)家表達個人眼光中的世界獨特與否,其次就是手法的原創(chuàng)性,包括作品的完成度。許多當代攝影作品因帶有“觀念”概念而受到青睞。同時,人們的興趣和鑒賞力都在持續(xù)增長,因而藝術(shù)家的代表作和反映藝術(shù)史進程的經(jīng)典之作顯然更受青睞。
還有些因素會影響到一張照片的觀眾認可程度。對于那些經(jīng)典照片來說,沖洗和拍攝的時間間隔越小,價值就越大。還有它們的來源、出處,亦會產(chǎn)生決定性的作用。例如03年佳士得拍賣會上的主打作品曼·雷的《卡拉·麗莉斯》曾是安迪·沃霍爾的藏品,標價高達18萬5000美元,是他作品最低估價的兩倍。
據(jù)蘇富比攝影部副主任克里斯托芬·馬哈尼所說:“副本也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樣普遍”,攝影家們不愿意花費大量時間去拷貝,因為市場缺少需求。今天的藝術(shù)家則普遍采取限量的做法來提高作品的價格,有些藝術(shù)家在逐漸減少同一底片的副本,例如張洹,他現(xiàn)在每件作品只沖印5到10張。 (編輯:盛秀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