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式、激烈爭論式 “質問”讓兩會更具活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4日 08:59 中國消費網 | |||||||||
隨著兩會逐漸接近尾聲,對此次兩會的總結、盤點開始現諸媒體。人們發現,在諸多“亮點”之中,更出現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那就是代表委員較真,批評、質問、爭辯蔚然成風。 例如,對高額的行政成本,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任玉嶺憂心忡忡地表示:“我們不少黨政機關在用錢上大手大腳和鋪張浪費的現象非常嚴重。我國行政管理經費增長之
這些代表委員的發言引起了輿論的強烈反響,讓兩會會風為之煥然一新,通過媒體看兩會的公眾,都普遍感覺到“兩會新聞越來越好看了”。 人們曾經習慣于那種缺少批評、質問、爭辯,一團和氣式的議政方式。但也要看到,民主不僅意味著肯定、建議、協商,也意味著對話、辯論、批評、質問,民主不僅僅是統一式的、多數同意式的,也是博弈式的、激烈爭論式的。 兩會作為中國民主政治的權威論壇,本就是各種觀點依法發表的地方,人們應該寬容不同論政風格的存在。因為不管是友善地表達觀點還是尖銳地表達觀點,其立足點都是為了國家利益,都是在反映人民的呼聲。只不過友善地表達是為了讓有關方面更樂于接受,尖銳地表達是為了讓有關方面更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它們殊途同歸,最終目標都是為了解決問題,都體現出憂國憂民的赤誠之心。 不可否認的是,質問、批評等猝不及防的發問,可能會讓有些部門一時難堪,但這些部門不應因此背上心理包袱,畢竟“責之深、愛之切”,代表委員的質問,不但是一種熱切的期盼,更是一種督責,因為站在他們背后的是人民群眾。對此,有關部門必須給予理解,并負責地進行解釋和回應,把壓力化為改進工作的動力。 可以注意到,此次兩會出現的“質問之風”并不是突然間出現的,這與近年來全國兩會日漸濃厚的言論寬容氛圍有著遞進的關系,如何讓這種氛圍繼續保持下去,如何確保代表委員自由發言,鼓勵更多代表委員說真話,還亟須解決相關制度保障問題。 前幾天,媒體熱議的加強質詢制度無疑是制度保障的重要一環,此外,還應盡快建立辯論制度。早在1956年,周恩來總理就曾指出:“將來在代表大會上要建立辯論制度……這能夠使我們從不同方面來發現問題。”辯論能讓大家暢所欲言,在爭鳴中求共識,有利于汲取群體的智慧,充分發揚民主作風,這顯然是兩會制度建設中的重中之重。據報道,此次兩會首次安排了議案辯論時間,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一個國家蓬勃向上的朝氣,一個國家內在持久的活力,很重要的方面就體現在民主論政的氛圍。我們相信,越來越民主、開放、寬容的兩會會風,將推動中國的政治文明建設向深度和廣度推進。(編輯:盛秀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