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己造的洋品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9日 16:10 《環球》雜志 | |||||||||
《環球》雜志記者/王潔明 又是一年“3·15”。又到了消費者力量最強最想打假的時候。 關于中國高檔商場充斥假洋牌的事實已經不是一個新聞。早在2004年4月,新華社一條通稿就指出,在北京燕莎商城二樓高檔男裝區里找不到一家國有品牌。而那些貼著“法國名
時間又過去了近兩年。類似現象有增無減。我向來愛逛街,在最近幾年,除了在號稱北歐時尚之都的斯德哥爾摩作為新華社記者常駐外,也去過不少歐洲國家以及美國的主要城市,但在中國流行的多數所謂的國際品牌,確實在歐美主要商業區從未見過。 在海外注冊一個洋商標,然后在國內生產再進國內商場來賣,這在中國服裝圈早已不是秘密。因為它是“國際品牌”,所以進高檔商場反而更加容易。而高檔商場本身又在消費者前鞏固了它的“品牌”和“高價”。正因如此,目前國內商場中不純粹的“洋品牌”到處都是,所以向消費者提交一個假“國際名牌”名錄已沒有意義。 供應皆因需求而起。事實上,正是中國消費者在服裝上對“洋品牌”的膜拜直接導致了商場洋牌橫行的現象。一樣的東西,如果把那些洋文直接換成中文,其銷售量和流行度必然銳減。對現今中國服裝企業來說,如果想創牌,不去國外搞商標注冊的,勇氣可嘉;不取個洋名字的則絕對是大勇了。民族企業面對競爭只能靠這些手段進行“另類突圍”。 服裝業講究時尚。而時尚風本就西來。所以,穿牌子一定得是外國的。在因此不得不大玩外國概念的中國企業里,玩得最絕的當推百事流行鞋。明明是中國公司借百事商標沒在中國注冊鞋類而討的巧,卻楞讓人以為美國百事可樂開始做鞋了。不過,這至少比“迪艾薇”高明。 寶姿是個特殊案例。幾個中國人通過兼并一個舊的加拿大品牌,以全新的品牌概念和推廣模式讓寶姿在中國大獲成功。它盡管也不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名牌,但它在踏踏實實地做品牌、做發展。這和那些用了點洋名,想純靠傍“法國”或“意大利”概念來發點橫財的企業相比,無疑不在一個檔次。 假洋牌們做得也許不夠地道,但合理合法,甚至有的質量款式也還都不錯,有的就此發展起來。只是換個中國商標也許只賣100元,有了外國商標就成了1000元,似乎讓消費者覺得有點冤。但這是我們自己抬起來的價,不怪企業。我們事實上很少有支持國貨的習慣,更何況是在“洋裝”行業。為了擁有“洋”,我們只能停止喊冤,也放棄打假。是我們自己造的假洋牌。 眾說紛紜洋品牌 法國皮爾卡丹公司北京代表處施小姐: “現在很多公司都在香港注冊一個含有皮爾·卡丹名稱的公司,然后授權給大陸一些廠家生產,以期堂而皇之地打著皮爾·卡丹名號在內地銷售。去年,我們在香港進行清查,查出了150多家打著各種各樣皮爾·卡丹名號的公司……商場進場一般要求提供營業執照、品牌授權證明等,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全部拿得出來,乍一看是很正規的,所以說進軍商場實際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我們只能依賴于商場對品牌的把握甄別。” 北京市百貨大樓市場部陳先生: “各品牌進入商場時,我們都要核查對方的工商營業執照,質檢報告,對方也要出示他的代理資格證等文件。尤其對質檢報告我們會嚴格把關,確保不會出現偽劣產品,產品品質不會對人體有害。但對于有些公司在國外注冊,授權國內生產這方面,我們很難控制……我們首要確保產品質量。在核查進店資格時,只要對方公司的各項資質均合法就可以了。” 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司綜合處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 “在注冊商標的時候,我們要根據《商標審查準則》進行審查,對于同一類別已有先注冊的商標,有一定規避原則,不允許同樣同類別商標再進行注冊,商標審查員會進行甄別判斷。但因為商標審查員是獨立工作,對一些商標的審查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不同觀點,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性。” 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指導部主任王前虎: “現在很多商品穿上外國衣服售價就可以飆升好幾倍,這其實也跟很多消費者盲目崇洋媚外的心理有關,這就令一些商家抓住消費者這個心理當作商機來利用。目前很多被仿冒的國際知名品牌企業對于自身的品牌保護都非常積極。他們保護自身品牌、打擊假洋品牌的過程其實也是對市場秩序和消費者知情權的維護,這也是一種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做法。所有企業都應該有對于維護這種社會公共利益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這應該是企業的義務。” 北京雄志律師事務所主任熊烈鎖: “避免品牌炒作其實還是重在審查。很多洋品牌授權給國內廠家生產銷售時應該在國內重新注冊在中國地區使用的商標。對于那種在境外注冊實際卻絲毫沒有在注冊地進行生產銷售乃至辦公的公司,在通過品牌授權給國內商家的時候,國家工商管理部門應該在其進行國內商標使用注冊的時候,對其資質進行查驗,如要求取得國外品牌中國制造銷售許可的公司提供境外公司在當地的注冊證明等文件,核查使用該品牌的境外公司是否是皮包公司,是否為國內廠商炒作注冊,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境內廠家注冊境外商標的炒作現象。我認為這個工作只要工商部門愿意做,是可以做得到的。”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