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邱紅杰) 據民政部介紹,到2005年底,全國共建有農村敬老院等五保供養服務機構32572所,有63.2萬名五保供養對象在那里接受政府和集體提供的無償供養服務。
民部部部長李學舉介紹說,為切實做好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生活照料工作,全國絕大多數鄉鎮都興建了敬老院等供養五保對象的服
務機構,涌現出一大批環境優美、管理規范、設備完善、服務質量高的先進模范敬老院,也培養出一大批充滿愛心,勤奮工作的先進基層五保供養工作者。這些五保供養機構已經成為農村基層民政工作的窗口,密切了基層黨群、干群關系。
3月1日開始施行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規定,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享受在吃、穿、住、醫、葬方面的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可以自行選擇在當地的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也可以在家分散供養。
據民政部介紹,目前全國已納入供養的農村五保對象328.5萬人,年人均供養水平989元,較好地保障了他們的基本生活。在上海、北京、廣東、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五保供養標準已經達到當地農民純收入的60%-70%。
從上世紀50年代起,各地相繼興辦了敬老院,將部分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經過多年的發展,一些地方的“福星工程”“關愛工程 ”“五保村”“五保家園”供養服務機構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