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高消費時代是否已經來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3日 14:41 中國消費網 | |||||||||
增加居民收入,刺激居民消費是中國政府今后五年的工作重點之一,但是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生活保障不完善等又阻礙了中國居民消費 中國人消費太低了,他們寧愿把錢存到銀行,也不愿意消費。這是當前經濟界存在的一個觀點:
而正是這個觀點讓周富貴感到很生氣。周富貴是外地來北京的打工者,在北京的一個菜市場賣菜,一個月可以賺到1千多塊錢,這是他在老家做農活3倍的收入。但是這點收入遠不夠他應付日常的支出,他還向老鄉借了不少錢。“我今年只賺了1萬多塊錢,但現在已經花了快2萬了。”周富貴邊說邊起身關了電視。這是一個老式的彩色電視機,是一年前周富貴從收舊電器的人手里花100元錢買來的,只有十二個頻道,沒有遙控,只能用手來開關。 周富貴告訴記者,他每個月的生活很節儉,每天賣剩下的菜炒一點,買個饅頭,倒一碗白開水就著吃,如果菜賣光的時候,他就將買菜的人扒下的菜葉帶回家炒著吃,很少吃肉,就這一個月也得200多。房子是租的,一個月230元,是很簡易的平房,除了一個煤氣灶和他賣菜用的稱,以及晚上回家解悶的舊電視外,他的全部家當還有就是門外拉菜用的人力三輪板車了。每天早晨4點周富貴就起床了,趕到30公里以外的郊區一個蔬菜批發市場批菜,7點前拉到家附近的菜市場賣。7點后顧客就陸續來買菜了。 周富貴說,他最大的支出就是他給上高中的兒子支付的學雜費和生活費,以及愛人看病的花費。2005年兒子上學花了4千多,愛人看病花了5千多。 “我來北京賣菜4年多了,到現在我沒有存下一分錢。以后用錢的地方還很多,還得努力干啊。”周富貴憂慮而又略帶自嘲地說。 與周富貴的因為沒錢而煩相比,28歲的吳曉風要快樂的多了。吳曉風在北京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游戲軟件開發。月平均收入6000元左右。 吳曉風說,他是典型的“月光族”,意思是每個月的收入全部都花光了。一年前吳曉風自己貸款買了房,房子月供2300元,他上班打的接近1000元,這些是他固定的支出,此外,買歌碟、影碟,以及朋友同學聚會,請客吃飯泡酒吧等等,一個月的工資就沒有了。“我的工資卡上現在只有8塊6毛錢,這就是我在銀行的存款。”吳曉風笑著說,“在我的身邊,大多數人的消費已經占到了他們收入比重的80%以上。” 在中國,和周富貴以及吳曉風一樣消費的人都很普遍。他們的消費支出有的大于他們的收入,因此他們不得不舉債。更多的人消費支出接近于他們的收入,他們每個月就盼著開工資的日子。 但是,來自銀行的數據卻顯示:中國居民儲蓄存款居高不下,以及中國居民的最終消費率偏低。 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2005年中國居民儲蓄達14萬億元,在全世界排名第二。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居民的最終消費率只有53%,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而且在逐年走低。 從表面看,高儲蓄似乎是最終消費率偏低的原因,但實際并非如此,因為我們看到的是,許多居民,他們收入的大部分都已經用于了消費。這使得在中國談居民消費率,多少有點尷尬的味道。 少數人的消費 于是有些經濟學者這樣解釋本文開頭的觀點:最終消費率偏低是因為中國居民的消費信心不足。 然而中國對外貿易大學的劉富祥教授告訴記者,與14萬億存款相比,中國居民更多的不是消費信心不足,而是沒有錢消費。 “14萬億存款不是大眾的,是屬于少部分人的。”劉富祥教授說。 中國流傳的一句話似乎和劉富祥教授的意思很接近,這句話是:中國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中國社科院投資與市場研究會副主任張世賢說,目前20%的人占有了80%的存款,還有60%的農民根本就沒有存款。 自上世紀80年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后,一小部分人先富了起來,他們與大多數人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而占中國絕大多數的工薪階層以及貧窮者,有許多人的收入只夠維持或稍微改善他們的生活。按人均年收入865元算,中國還有9000萬人沒有達到這個標準線屬于貧困人口,他們有時連生病、教育等急需要用的錢都拿不出來。 在劉富祥看來,高儲蓄與沒錢消費的反差被一些專家及媒體的“中國居民的消費信心不足”的觀點所掩蓋。于是近年來從教育、醫療、住房等老百姓最關心的地方入手,一些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政策就出臺了。 然而幾年過去了,中國貧富差距加大,目前基尼系數為0.447,已經突破國際公認的貧困警戒線。而“內需”并沒有真正啟動。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出現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均所至。”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樊綱說。 另一方面,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計算,2005年1-9月,中國人的總收入為261.9409億元人民幣,但是2005年1-9月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卻超過了4.5萬億元,顯然,中國居民消費也并不是支撐中國最終消費率的主力。 新興的消費群體 在經濟學家談論“中國居民的消費信心不足”的同時,中國的富人們卻在世界各地瘋狂消費,在法國、比利時的一些城市的商店甚至專門為來自中國內地的游客服務。 而且中國也似乎成了世界奢侈品消費場所,豪車、名酒、名表、高檔服裝化妝品,在中國逐漸形成了氣候。2005年北京市光小汽車,平均每天的銷售量就達1000臺。 在中國,上世紀70年代末出生的人,正逐漸成為社會消費的主力。由于這部分人是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后形成的獨生子女,目前有了自己的收入,邁入成熟的消費者行列,他們更傾向花錢而不是存錢,而且不僅花自己的錢,甚至很多獨生子女還用父母以及祖父母的儲蓄來消費。 巴黎百富勤發布研究報告認為,目前在中國,1977年中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后,到1981年之前出生的獨生子女,總人數已經超過了9000萬,正處于25歲至30歲的年齡階段第一代獨生子女,收入水平比父母當年要高得多,受益于1978年后的改革開放,他們也是第一批接觸到市場經濟、時尚和文化的人群。而1982年到1998年出生的獨生子女,總人數已經接近了3.2億,他們生長的環境比1977年至1981年的獨生子女更好,更加不喜歡儲蓄,追求消費行為帶來的舒適便利和品牌個性,預計到2008年左右將成為中國消費的主力軍。 巴黎百富勤的研究報告認為,在這些人的消費推動下,未來3年內中國的零售增長將保持每年13%-14%的增長速度。 但是由于社會保障不健全,中國也有更多的限制消費欲望的人。與吳曉風的“月光”消費理念相比,他的父母更多的是在為以后的生活做計劃。他們并不是不敢消費,而是害怕以后有急需用錢的時候卻沒有錢,因此他們總會把一部分錢存起來。看到兒子每月都把工資花光,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看你以后沒錢的時候怎么辦”。 中國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在影響居民消費的諸多因素中,除收入外,居民消費心理、消費傾向、消費預期等非收入性因素也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目前中國在住房、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消費定價過高,這成為影響消費的重要原因。 讓更多的人富起來 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但中國過分依靠投資和外貿的增長,使得消費率偏低的現象,使得中國的經濟增長看起來“就好像兩匹快馬夾著一頭瘦毛驢在拉車。” 這一現象早已引起了中國政府的擔心,中國政府召開的2006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國家將把增加居民消費作為擴大消費需求的重點。 擴大居民消費是中國前幾年就一直在鼓勵的,為此還出臺了不少措施,比如降低銀行存款利息,改革教育收費機制,將公費教育改自費教育等等。 與以往相比,這次擴大消費不同的是,中國政府更多的認識到了大部分人收入不高是消費偏低的主要原因,為此改變了過去“逼老百姓消費”的做法,而是用“富民政策” 來帶動居民消費。富民政策有兩種方式,一是普遍的減稅,另一個是加強社會保障。在想方設法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時,擴大社會保障面,免除居民的“后顧之憂”。 2006年中國取消了農業稅,并在農村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用以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中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覆蓋面要擴大到60%左右,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參加合作醫療農民的補助由10元提高到20元。 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嚴格執行企業最低工資制度以全面增加居民收入。2006年更多的在收入政策上向低收入者傾斜,低收入階層的收入狀況不斷得以改善,生活消費支出將相應擴大。政府著力解決教育和醫療亂收費、電信服務價格高等問題;完善住房、汽車等消費政策,發展文化、健身和旅游消費;將優化消費環境,規范和促進消費信貸發展,加快個人誠信體系建設。 中國新的個人所得稅方案從2006年開始實施,新的個人所得稅將費用扣除標準由800元提高為1600元,大幅提高800元,有利于給工薪階層減輕稅收負擔,增加消費。 2006年能否成為高消費年? 面對政府推行的擴大消費政策,2006年能否真的成為居民的高消費年呢?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祁京梅認為,2006年受世界經濟減速和國家宏觀調控進一步發揮作用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速將有所減緩,投資和出口受到來自國內和國際社會的政策和環境影響,增速回落不可避免。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將比2005年回落5個百分點。外貿出口增速將比2005年降低約8~9個百分點。而進口增幅將進一步提高,外貿順差有望減少。 這樣,中國經濟增長的重擔就逐漸轉到了消費上。2006年消費需求則面臨著較為有利的政策環境因素,擴大消費需求一直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始于今年的新的五年規劃特別強調要提升消費對經濟的貢獻作用,提出通過增加居民收入進一步擴大消費。2006年消費需求將繼續保持良好的上升態勢。 初步預計,2006年將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8766.2億元,同比增長13.0%,考慮到2006年物價水平可能會比今年略有提高,因而消費實際增長約為11.3%。預計,城市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6027.5億元,增長13.8%,農村完成消費品零售額22738億元,增長11.4%。城市消費增速基本與2005年持平,農村消費增長加快0.3個百分點,城鄉消費差距由2005年的2.6個百分點進一步縮小為2.4個百分點。 對于這樣的預測,劉富祥教授表示了贊同。但劉富祥教授強調,2006年能否成為居民的高消費年,還要看中國居民的收入增長有多高。如果收入增長能超過15%到20%,那么中國居民的消費率就可以比2005年有很大提高。2005年中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不到10%。 周富貴告訴記者,如果2006年能夠賺到更多的錢,他不會存起來,“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周說。(編輯: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