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現銀行理財產品本金虧損風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1日 14:24 中國消費網 | |||||||||
“買銀行的產品,只賺不賠,只是收益高低不同而已”,相信這種“把錢放在銀行里安全”的觀點已經在老百姓心里根深蒂固。但是,隨著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出售增多,在銀行買到理財產品,在提前贖回時拿不回本金的事兒已經在北京市場出現。上周,伍女士把電話打到本刊,反映在北京某銀行購買的外匯理財產品,在她打算脫身而退時,本金要損失12%。用伍女士的話來說,在銀行買產品,本金損失還這么大,從來沒聽說過,接受不了。
記者了解到,這應該算是北京首批在銀行發生的客戶投資虧損事件,此款產品的本金損失比例最高。這類事件與“外匯理財、提前贖回、LIBOR利率”等一系列這兩年才為國內投資者所熟識的名詞有關。隨著北京地區15家中資銀行全部開辦了個人理財業務,北京個人理財業務已達到400億,“市場有風險、投資當謹慎”這句股市常見語,開始出現在北京市銀行的個人理財市場中。而其中,外匯理財產品首當其沖,在美元以罕見的速度加息和人民幣升值的政策變化中,投資者以真金白銀的代價嘗到了風險的滋味。 外匯理財“最差收益”成現實 北京市場首次推出外匯理財是在2003年12月份。伍女士對記者說,她是在2004年2月份買的北京某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在兩年前的市場上,這家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因為前期收益高、期限長,特別吸引投資者。記者聯系到這家銀行,工作人員向記者回憶起當時的情況:2004年2月份推出這款產品時,國內的一年期美元利率只有0.5625%,國際市場上6個月美元LIBOR利率是1.1%,而這款產品前半年的年收益率為6%,收益相當高。銀行與客戶簽訂的合同規定,半年以后,產品收益開始與LIBOR負掛鉤。另外,產品期限為五年,如果期間產品收益達到8%,合同就中止。到五年期滿時,如果市場上的收益讓投資者拿不到8%,由銀行補足差額,也就是說最終投資者一定能達到8%。這樣的合同條款對當年許多手中拿著美元,但看不上美元低息存款的人來說,可謂雪中送炭。于是,產品旺銷,據說,一部分海歸也投資了此產品。 伍女士說,她當年高高興興把這款產品買回家。但誰都沒想到,在一年半后的2005年8月份,這款產品的收益竟然滑落到了0%。伍女士特意把當年與銀行的協約傳真至報社。仔細分析這款產品,客戶在前半年如約拿到了6%年收益的一半。但是產品的設計是在半年后,與LIBOR負掛鉤(8-2*LIBOR),在2004年2月份產品發行時LI-BOR是1.1%,如果持續不變,第二個半年的收益應該是5.8%。但是,盡管產品推出時,美國經濟還一直疲弱,美元利率低迷,在下半年,未料市場風云突變,LIBOR利率走高,2005年竟然進入了美元加息周期,一年內加息8次。因為是負掛鉤,自然,美元利率越高,收益越低。所以,至2005年2月份的第二個半年,經公式把新的LI-BOR利率一減,收益為0.03%,到2005年的8月份這個半年收益為0。與此同時,美元出現0收益也就罷了,更讓銀行和伍女士沒料到的是,2005年7月份,國內匯改,人民幣升值,相對的這些被鎖定的美元貶值了。 伍女士一想,這款產品還有三年半才到期。在這三年時間里,進入升息周期的LIBOR利率何時回頭是個問題,且不說人民幣繼續升值讓這些美元再貶值,就說持有到期,五年的總收益是8%的話,算下來,年收益也就1.6%,還不如活期存款。相比之下,2005年下半年,北京各銀行推出的美元理財產品年收益已經為4%左右。合同里描述的各種最差狀況成為現實。 提前贖,本金不能全拿回 在這種情況下,伍女士想到提前中止合同,銀行方面也向記者證實,有這樣要求的客戶在2005年底逐漸增多。雖然合同規定,客戶沒有提前贖回權。但銀行于2005年12月在網站上掛出消息:開始辦理提前贖回業務。銀行對記者說,這是因為客戶反應強烈銀行推出的一項售后服務。但這條消息在掛出的當天就在客戶中炸了:因為銀行提前贖回的本金損失比例遠超過投資者的心理承受力。伍女士買的那款產品本金要損失掉12%,相近一期的產品要損失掉15%。銀行稱至今已辦理了7款提前贖回產品,這兩款產品因為本金損失最大,受到的爭議最多。 伍女士委屈地說:“我知道要自擔風險,但以為如果提前贖回也就損失一些利息收益,根本不知道要損失這么多本金,如果知道要損失這么多本金,我就不買這個理財產品了。”對客戶的意見,銀行有一肚子委屈,外匯交易員對記者說,因為客戶無權贖回,銀行完全可以不同意提前贖回。而且,現在不辦理贖回的客戶,可以持有到期,銀行會按合同規定的,在五年期滿時,如果沒有達到8%的收益,會補上差額。沒有趕上這次贖回的,以后銀行也許還會推出這種售后服務,如果那時候市場好了,贖回的價格可能會好些。 最終,在充分權衡了利弊后,伍女士告訴記者,她沒有辦理提前贖回,打算持有到期,獲得本金和約定的8%收益。 客戶的12%扣款,銀行沒落自家腰包 “對于是銀行把客戶的12%本金扣下了”這種說法記者采訪了幾家銀行,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銀行外匯分析師否定了這種傳言。他對記者透露了國內銀行的外匯理財資金投向,一種是銀行在募集期滿后,會在本金的利息中扣除1%至2%的手續費,剩下的與國際上大的交易對手做對沖,轉移風險。不管掛鉤工具市場走勢如何,銀行賺手續費。他說,那家銀行應該是賺的手續費,那被扣的12%本金是銀行從國際市場上把產品又對沖回來對手的報價。其實,能做對沖的銀行是有一定實力的,所設計的產品也多是獨創。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國內的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是從外資銀行買過來的,這樣的產品在募集期滿,會被銀行拿走,自己中間扒道皮,賺手續費,然后再賣給外資銀行。這種做法就是平盤,不管對沖還是平盤,都是為了規避銀行在推出理財產品中的風險。 中國銀行的外匯分析師也對記者介紹:“國家有規定,為規避風險,對銀行與客戶所做的交易銀行不能持有,所以某些銀行在客戶購買外匯理財產品協議的當初,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會把與客戶所簽的理財協議進行對沖。如果銀行為了滿足客戶提前贖回理財協議的需求,銀行就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再去做一筆反向的對沖交易。理財產品贖回的價格,是由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交易對手給出的報價。”分析師認為,那家銀行很難在合同中寫上提前贖回的風險數額,是因為不同時點的贖回價格是不同的,無法預測。 除了賺取手續費外,穩定外匯規模也是銀行發行外匯理財產品的初衷。對于北京的銀行在個人理財市場的創新能力方面,央行有項調研,認為目前北京市場上的外匯理財產品大部分來自外資銀行的原始設計,各商業銀行產品的自主研發能力較弱。主要采取與外資銀行平盤的方式規避外匯市場的風險。 銀行賣產品只賺不賠成歷史 銀行的業務員開玩笑稱,格林斯潘在2004年都不知道自己的2005年瘋狂加息呢。外匯理財產品的市場風險有時就是“匯率、利率與投資者預期”的一種賽跑,伍女士的這款產品就是因為LIBOR跑得太快,客戶收益低,銀行擔了罵名。 據記者從銀行了解,2004年初北京市銀行推出的中長期外匯理財現在普遍收益很差,但是大部分銀行都不辦理提前贖回,由客戶承擔了低收益的美元被鎖定的流動性風險。如同股民賠了,才知道股市的風險一樣,持有外匯的人這兩年開始在因人民幣升值導致的美元貶值中,對銀行的外匯理財風險有所領教。一位也同樣購買了外匯理財產品的李先生對記者說,都以為銀行賣的東西賠不了呢,現在看來,不是這么回事兒。理財產品跟存款不一樣,有可能給理多了,也有可能連本金也拿不回來。 提前贖回條款開始變明晰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經歷過類似伍女士的風波,目前,在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產品中,“提前贖回收取違約金”這樣的字樣開始出現在合同里。 工商銀行的客服熱線接線員告訴記者,于2月14日剛剛結束發售的匯財通個人外匯可終止理財產品,明確規定客戶可以提前中止,違約金2.6%。據悉,此前,扣除提前贖回違約金的最高紀錄曾是5%。在售的中國銀行“2008金牌金”外匯理財0602期產品,也明確標示投資者在存續半年后可以提前贖回,贖回價格是在指定日期內,根據銀行報出的市場贖回價。 事件相關 什么是LIBOR? LIBOR是“倫敦銀行間同業市場拆放利率”的英文縮寫。倫敦銀行間同業市場拆放利率是國際短期資金市場的指標性利率,是國際上通用的銀行間借貸和商業借貸的利率定價和標價的基礎。美元、歐元、日元、瑞士法郎等世界主要貨幣都有LIBOR利率,每一種貨幣的LIBOR都有隔夜、一周、兩周、1個月、2個月直到1年共15個期限檔次。各種貨幣各期限檔次的LIBOR利率每天發布一次(周末和國際市場假日除外),發布時間大約是倫敦時間上午11時,北京時間下午7時左右。 為何國內外匯理財產品青睞LIBOR指標? 由于倫敦金融市場是最重要的美元離岸中心,因此美元倫敦同業拆借利率被國際市場普遍視為是美元短期市場利率的主導指標。同時,因為美元倫敦同業拆借利率每天在各大信息機構被廣泛公布,因此LIBOR利率作為一個國際通用的指標性利率,具有很強的透明度,普通客戶也能通過各種渠道獲得每天LIBOR信息。正是考慮到LIBOR的廣泛公開性,我行推出與LIBOR掛鉤的產品,因此其收益也具有很大的透明度,客戶自己就能獨立計算出應得的收益。 普通投資者從哪里查LIBOR? 各大專業外匯網站。其中查看每日即時數據可登錄http://www.fx168.com,選擇“即時行情”中“銀行拆借”欄目;查看歷史數據可以登錄http://www.bba.org.uk,點擊左邊“Section”中的“Li-bor”,然后點擊“BBALiborrates”并選擇要查詢的時間即可。(編輯:王彥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