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的前提是要明確內需結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4日 09:44 中國消費網 | |||||||||
擴大國內需求不是一個新課題。在宏觀經濟分析中,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一直有人主張把經濟增長的動力轉到由國內消費拉動上來。而中國人民銀行的最新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居民儲蓄已超過14萬億元,按我國13億人口來計算,目前我國人均存款已達到1.07萬元。 在人均儲蓄過萬元的情況下,消費為何還連年走低,國內需求為何啟動不起來?對
對于內需問題人們有各種認識 有人認為,內需持續不足體現了我國居民對未來發展預期的不確定心理。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醫療改革、教育改革和住房改革,并沒有形成有效的保障機制。居民養老、醫療衛生、子女教育等還需要自我儲蓄,對未來發展預期的不確定,只能使居民降低消費偏好,提高預防性儲蓄。也有人認為,我國的消費結構正在升級,教育、醫療、購房買車等消費需求必須有較長時間的儲蓄積累,因此會限制即期消費,限制對其他產品的消費。一般說來,在影響居民消費的諸多因素中,收入固然很重要,但居民消費心理、消費傾向、消費預期等非收入性因素也都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還有觀點認為:“‘十一五’宏觀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生產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最終可使總供給持續大于總需求,通貨緊縮再次出現。主要原因是全國各地投資增長的體制性沖動過強,同時技術和資金供給充足,使總供給極易持續過快增長,而最終需求(主要是消費)增長相對偏慢且面臨較多的中長期因素的約束,如就業不足、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地區貧富差距拉大、人口城市化速度遠遠滯后于城市建設的擴張速度等”。 對于解決內需不足問題,人們也有很多真知灼見,如,有人認為,“教育、家電、住房、汽車和旅游消費仍將是中國內需擴大的主要來源。特別是教育,是我國老百姓潛在消費支出的‘大漏洞’。抓教育消費,一抓就靈。 對公務員的大幅加薪和以及實現職工帶薪休假是可行的。從長遠看,增加農民收入,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到中小城市來,是保證消費持續增長的重中之重。當前應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小城鎮建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也有人認為,“消費信貸既不能拉動長期消費需求,也不能拉動短期國內需求;因此。 消費信貸不應成為刺激消費的首選之策,而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才是擴大國內需求的根本舉措。“ 對我國目前的內需不足問題需要進行大框架分析 我們認為,上述分析都從不同的側面剖析了我國國內需求不足的原因,能夠對問題的現狀做出一定的解釋。但這些解釋基本立足于市場內部的供給和需求框架內,缺乏對于內需不足問題的大框架分析。所謂大框架就是,在我國現階段,面對擴大國內需求的瓶頸,我們必須認真思考這樣幾個問題:隨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0美元,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消費結構整體升級并呈多樣性變化,我國國內需求內涵包括哪些?隨著市場深化和政府職能轉變,提供這些需求的主體又有哪些?這些服務主體以什么樣的方式和角色來提供這些需求?另外,中國社會主體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擴大國內需求包含了更為復雜的內涵,這就是,不同社會階層有不同的需求。 不搞清這些問題,就不能真正實現擴大內需的目標。內需畢竟不是憑主觀意愿可以隨意調控的,而必須是實實在在、具體翔實的國內需求。尤其不能把擴大內需簡單地理解為擴大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這方面我們得到的教訓不算少,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有目共睹。 社會消費需求的擴大是由社會成員的消費能力所決定的。當然對此不能一概而論,消費能力本身又有其內部構成,包括基本消費能力和超值消費能力。基本消費能力是指在一定社會經濟水平下,社會成員依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必須具有的消費能力,如現階段我國居民的基本消費能力應當包括基本衣食住行的消費,同時包括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就業、公共福利等。基本消費能力因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同而不同。基本消費能力,可通過市場實現,在市場不能實現的情況下,可以由政府,或者政府通過特定政策、法規或契約促進企業或社會組織來實現。超值消費能力高于最基本的社會消費需求能力,滿足這類需求通常是通過市場,從關系上來說,最基本消費能力是消費能力的基礎,人們只有具備最基本消費能力,才可能發展其他消費能力。依據歐文·E·休斯(Owen E.Hughes)的觀點,政府能夠通過公共財政提供的公共服務包括:非市場性物品和服務———道路、國防、教育、衛生和一些社會福利。政府的這類供給或者通過直接提供,或者通過財政轉移支付。 現階段擴大內需不可能簡單地通過市場自身解決 根據上述理論,我們會發現我國目前的情況是,由市場決定的部分超值消費服務、物品和資源供給過剩,由政府或社會提供的基本社會公共服務供給不足,這是我國目前內需不足問題的實質。 從深層次來說,我國現階段擴大內需問題,決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也不是可以簡單地通過市場自身解決的。它的現狀實際上是由市場決定的部分超值消費服務、物品和資源供給過剩,由政府或社會提供的基本社會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擴大內需政策要對國內需求結構做進一步深入分析,把基本社會公共服務需求和超值服務需求區分開來;要明確不同服務的需求主體及其規模,亟需基本社會公共服務的群體大都分布在鄉村和中西部,人口規模巨大;要明確不同服務的供給主體及其責任,應該提供基本社會公共服務的政府職能還沒有完全從經濟服務轉向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造成基本社會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在內需長期不足,經濟發展受嚴重制約的情況下,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擴大內需的根本性政策選擇。當然,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和財政能力不能與發達國家簡單比較,但是建立一個低水平、高覆蓋面的基本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在我國現階段還是可以實現的,關鍵是我們采取什么樣的政策選擇和改革路徑。在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遇到消費增長硬制約的情況下,政府轉變職能已經不是可行與不可行的問題,而是如何盡快轉變的問題。(編輯:王彥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