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 > 正文
 

吳敬璉:改革存在四大缺陷 呼吁自由切實的討論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3日 10:07 中國消費網

  “自由而切實的學術討論,是改革得以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前提。”在上周末舉行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呼吁。

  “中國經濟50人論壇”今年的主題為“新階段中國改革發展的主要特征與挑戰”。

  正如吳敬璉所言,從2004年至今,中國改革進入第三輪大討論階段。1981年到1984
年,十二屆三中全會前后的大討論為第一次;1989年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前后為第二次。

  “目前中國的改革和發展的確面臨著嶄新的階段,需要對過去進行認真的反思,對未來進行慎重細致的規劃。在這個時刻,每個經濟學家都有責任為這種反思和規劃提供自己專業性的思考。”作為本次論壇的主旨發言者,吳敬璉以這句話作為開場白。

  為什么在2004年和2005年會出現反思改革的熱潮?吳敬璉認為,經過過去1/4世紀的改革和發展,雖然我國的經濟整體實力有了明顯增強,但改革也存在著四大缺陷。

  吳敬璉說,從經濟領域來看,這些缺陷首先表現為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如大型國有企業的股份化改制、

壟斷行業的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基本經濟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等由于障礙重重而進展緩慢。

  缺陷二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轉所必須的法治環境遲遲未能建立。

  缺陷三是政府必須提供的教育、基本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不但沒有加強,相反有削弱的趨勢。

  缺陷四是與傳統社會主義經濟社會體制相適應的粗放增長方式難以向集約增長方式轉變。

  吳敬璉認為,由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擴大、行政腐敗擴散等造成的社會矛盾日益加劇,并引起了部分群眾對現實生活中消極現象的強烈不滿。在這種情況下,2004年到2005年期間爆發了關于我國改革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中國應當向何處去的大爭論。

  早在2005年年初,這一年就被定調為“改革攻堅年”,但事實上,一些專家學者更愿意稱之為改革反思年。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最近撰文指出,先是2004年關于國企改革的爭論,而后是2005年由“醫改報告”引起的爭議,使對改革的反思浮出了水面。

  孫立平說,這次對改革的反思和論爭,無疑將會對中國未來的走向產生重要的影響。單純強調深化改革,不僅可能動搖共識,而且會導致改革的推動者所難以預料的后果;而如果向后倒退,退向舊體制,更是沒有出路的,甚至是一場災難。

  在吳敬璉看來,2004年和2005年,社會上的反思也好,爭論也好,實際上集中在“中國應當采取什么樣的經濟增長方式”和“中國過去改革的成敗得失”這兩大主題上。

  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有關“中國應當采取什么樣的經濟增長方式”的爭論,實際上正在逐漸取得共識。而對于“中國過去改革的成敗得失”的討論,吳敬璉認為,大眾對種種消極的現象廣泛存在感到迷惑不解,甚至強烈不滿,而學界人士對這些消極現象產生的原因作出了很不相同的解讀。

  對于學界存在的一些解讀,吳敬璉評價說,一些傳統社會主義體制的“老近衛軍”,利用大眾對我國社會現狀的不滿情緒,和學界人士對改革和發展中一些問題的正當質疑,重新提出十幾年前已經提出過的“取消計劃經濟,實行市場化”就是“改變社會主義制度,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命題。他們指稱過去20多年的中國改革,是由“西方新自由主義主流經濟學”主導的,執行的是一條機會主義路線,或稱“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改革路線”。吳敬璉說,這些人正力圖把人們引向反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上去。

  吳敬璉仔細看過一些關于

醫療改革爭論的文章,得到的印象是,無論是認為醫改因為以市場化為方向而失敗,還是認為醫改的大方向是正確的文章,似乎都存在過分籠統,或者全盤否定地判定市場化是錯誤的,或者全盤肯定地判定市場是正確的,而沒有對問題作具體分析。他說,如果能夠針對具體門類進行具體分析,即使不能形成共識,也能明確分歧的癥結所在,從而為辨明是非創造前提。

  吳敬璉回憶說,我國改革開放之初,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學家就曾經介紹過他們的經驗,“自由而切實的學術討論,是改革得以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前提”。他認為,經濟學家作為知識人,應該按照“學術獨立,思想自由”的精神,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并且對這些見解是否符合學術規范獨立地負責。

  本報北京2月12日電 (編輯:李旭波)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