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縣:咱農民看病也能報銷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6日 10:20 中國消費網 | |||||||||
每年只要交上10元錢,就能參加國家正在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看病住院就能像城里人一樣到專門的醫療機構報銷部分醫藥費。春節前夕,記者深入湖南長沙縣農村采訪,所見所聞無不感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為解決“三農”問題而建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給農民帶來的優越性。 ●新型合作醫療給農村患者帶來“及時雨”
1月19日下午,凜冽的寒風夾著連綿的小雨。從縣合作醫療管委會辦公室拿回剛批下來的幾位農民的住院費用補償報支單,還來不及回辦公室,湖南長沙縣星沙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專干王湄君就馬不停蹄地趕往低保戶李均松的家。一路上,王湄君告訴記者,在剛剛批下來的報支單中,李均松獲得了該縣制定的年度最高補償1.7萬元。她想把這個消息在第一時間告訴李均松,讓他次日來鎮合作醫療辦領錢,也好讓疾病纏身的他過一個輕松愉快的春節。 在長沙縣經貿路社區二區,記者見到了李均松。今年59歲的李均松看上去比實際年齡略顯衰老。他老伴師某悄悄告訴記者,李均松因患結腸癌住院50天,花去醫療費6萬余元,目前已家徒四壁。由于老兩口都是低保戶,沒有經濟來源,眼下正為下一步的治療費犯愁呢。 一番噓寒問暖后,王湄君把合作醫療將補償1.7萬元的消息告訴了李均松,平時沉默寡言的他頓時激動地流下了熱淚。“感謝黨啊!感謝政府啊!是黨和政府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一旁的老伴也拭著熱淚。師某告訴記者,因為是低保戶,她和老伴參加合作醫療的10元基金都是政府給交的。現在一下子得到1.7萬元合作醫療補償,這筆錢對她家來說就像是一場“及時雨”。 離開李均松的家,記者又隨王湄君來到西數村張光明的家。王湄君向記者介紹說,58歲的張光明因患尿毒癥住院賣掉了自己的房子,合作醫療先后5次為他報銷了8000多元。鎮政府考慮到張家的實際情況,想再從縣政府“愛心助醫辦公室”為張光明爭取一筆費用,這次王湄君就是專程上門協助張光明寫申請報告的。 在臨時居住的一間低矮平房里,瘦黑的張光明動情地告訴記者,要是沒有政府的關心,他早就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 ●實施辦法體現“以人為本”思路 “當農村合作醫療以‘新型’的名義出現在農民面前時,農民有些擔心,擔心地方政府的補貼資金能否真正到位,擔心合作醫療能否真正長期搞下去,擔心報銷手續是不是很復雜。”湖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慧萍向記者介紹說,兩年多的運行表明,農民對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的疑慮沒有了,參與和受益的人也越來越多。 據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在政府組織、引導、支持下,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集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為解決“三農”問題做出的一項重要決策,它是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記者從湖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了解到,2005年,該省14個試點縣市的參加合作醫療農民已達590余萬人,共籌措基金1.7億元,已使近50萬農民受益,支付醫療費用達9400余萬元。 長沙縣是國家第一批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試點縣,在該縣出臺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實施辦法》中,6條核心內容條條體現了“以人為本”思路。一是財政扶助弱勢群體參與。從2005年起,該縣對城鎮和農村低保戶、殘疾人和重點優撫對象,其個繳基金全部實行縣級政府補貼和民政列支。二是住院補償兼顧特殊門診。一些特殊門診病人因為不需住院或住不起院,實行門診治療,實質上是大病住院治療的延伸和經濟上不堪重負的無奈選擇。為此,該縣從統籌基金中提出部分費用專門用于特殊門診補償。三是意外傷害實行特殊補償。四是簡化補償兌付手續。萬元以下住院費用即審即補,提交資料簡單明了;看病就醫自由選擇定點醫院,無須轉診證明;外出打工、轉學、探親訪友因病在當地就醫,補償比例視同縣外定點醫院;疑難病癥、急癥搶救治療在非定點醫院住院就醫經縣辦認可后可獲得補償。五是鼓勵參與對象連續參與。對連續參合的家庭補償比例每段次提高兩個百分點,但不超過10%。六是逐步提高封頂補償限額。在前兩年的運行中,該縣的年最高封頂補償是1萬元,2005年將封頂補償線提高到1.2萬元(第三運行年度17個月,最高補償為1.7萬元),從2006年起,年最高封頂補償提高到1.5萬元。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長沙縣合作醫療起付標準低,鄉鎮醫院、縣級醫院、縣外醫院起付標準分別為100元、200元、300元,農民住院就醫只要超過這一標準就能報銷,如此低的門檻讓更多的農民受益。而為了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在農村的每個基層村組,都有專門的合作醫療兌付公示欄,讓農民監督這筆屬于自己的救命錢。 ●愛心助醫提高合作醫療保障力度 對于推行農村合作醫療已有3年的長沙縣來說,農民已從“要我參加”轉變到“我要參加”,目前全縣農民參與率達到了95.96%。長沙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主任常勢良告訴記者,這么高的參與率,一是得力于有效的宣傳發動,而最關鍵的是農民從中得到了實惠。 在星沙醫院,安沙鎮和平村80歲的黃民強老人安靜地躺在床上接受治療。他的兒子黃建山告訴記者,父親是第一次在醫院里接受正規治療,不是以前沒生過病,而是住不起院,現在花10元錢參加了合作醫療,住院就不用愁了。接著,他從一旁的抽屜里拿出父親的合作醫療手冊,指著手冊上的報銷明細表說:“一年內父親的醫療費達到1萬元,就能報銷6765元,達到1.5萬元,就能報銷9515元,超過2萬元,就能報銷60%直至封頂線1.5萬元,有了合作醫療,我們農民還愁看不起病嗎?” 常勢良告訴記者,從2003年8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該縣已運行的兩個年度里,共補償農民醫藥費2320.87萬元,補償人次33776人,占參合人數的6.35%,占參合家庭的22%,得到萬元以上補償有233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給農民帶來的實惠已被廣泛認同,它客觀上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貧返貧’的現象,但是,合作醫療受益的廣度和力度仍然達不到參與人的期望。”常勢良介紹說,就其基金的常數,合作醫療補償只能維持在“低水平、廣覆蓋”的范圍內,對花去醫療費幾萬元、十幾萬元的家庭而言依然是杯水車薪。經過探索,在目前政府財力無法覆蓋農民醫療保障的現狀下,2005年,長沙縣委、縣政府決定推行“愛心助醫制度”,實行“政府補助、企業資助、部門扶助、個人捐助”的辦法籌資,依照“縣級統籌、鄉鎮參與、立足長效、救急扶危、傾斜貧困、公正公開”的原則調節使用。愛心助醫對象為農村合作醫療參與人,救助標準為2000元-3萬元。2005年,長沙縣共募集近1500萬元愛心助醫基金,實施助醫73人,發放助醫基金87.6萬元。 常勢良告訴記者,作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延伸和補充,“愛心助醫制度”對于提高合作醫療的保障力度,促進合作醫療制度的長效運行,吸引農民自覺參與已經顯現出重要的推動作用。(編輯: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