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氣荒溯源 五大液化氣進口商不愿虧本經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7日 10:49 中國消費網 | |||||||||
外資LPG市場的操控之深,導致氣荒調節缺乏有效、合法的手段,這也讓人反思引進外資過程中如何均衡體現其利益和責任 年關將至,備受氣價飛漲煎熬的廣州市民終于可以喘口氣。1月25日,從廣東省物價局傳出消息,春節期將調運大量液化石油氣(即LPG)供應市場,氣價將有小幅回落。
目前,廣東省液化氣市場趨于平穩,全省范圍內每瓶15公斤瓶裝液化氣的平均價格已回落到103.7元。不過,這一價格仍然高于2005年12月制定的“不高于95元”的“呼吁價”。 對于肆虐的“氣荒”,各界都開始探求其原因和解決方法。 “最終,要考慮建立LPG儲備的方式,能源業的開放思路有待重新思考。”1月23日,發改委價格司一位人士指出。 “呼吁價”夭折 2005年底,廣東LPG稀缺初現端倪以來,廣東政府就一直在尋求價格調控手段。 2005年12月21日,廣州市物價局召集振戎燃氣、市煤氣公司、中穗燃氣、九豐燃氣等四家主要LPG經營企業召開瓶裝氣價格協調會,協商后“呼吁價”出臺,“呼吁”在元旦、春節期間,瓶裝燃氣價格“不高于95元”。 今年1月6日,廣東省物價局開始進一步監督二級經銷商的行為,把民用液化氣也列入了監管范圍。 1月10日左右,國內市場LPG價格由5493元/噸迅速上漲至5734元/噸,漲幅達4.4%,輕松突破2005年指數單日最高值5548元/噸的記錄,局部地區甚至出現高達7500元/噸的成交價。 “這段時間一度出現了價格倒掛,賣多少虧多少,我們只對以前預訂的氣商供氣。”全國最大LPG進口企業深圳華安液化石油氣有限公司(簡稱深圳華安)一位內部人士回憶。 在此情形下,1月12日物價局被迫取消“呼吁價”。 1月16日,廣東省內氣價全面反彈,并牽動全國供氣緊張。各地物價部門紛紛效仿廣東,出臺政策限價。 “政府限價只是治標不治本,供求鏈條并沒有理順。”慧聰網石油頻道總經理楊瑞軍說。 他注意到,廣東各進口商面對高昂的成本紛紛縮減進口,并采取限量停出等措施,華南地區巨大的需求缺口難以滿足,導致外省貨源進入當地的價格不斷被炒高,并引發價格全面上漲,海南、廣西、福建等地LPG全面告急。 “政府出面干預等于承認了供不應求的市場格局,而經銷商們某種程度希望看到這種表態。”廣東油氣商會一位負責人指出,政府限價并使經銷商們的投機沖動降低。 “供不應求必然滋生投機行為,這是經濟規律。”北京理工大學市場營銷副教授崔立新強調,行政指令限價行為只能安定一時,改變供需結構才是根本。 慧聰咨詢趙靜認為,氣價大幅波動根源并不在于二級經銷商,在我國LPG銷售結構中,20多家進口商資本雄厚。而二級分銷商往往是小成本運作,散兵游勇式作戰。“真正勾結起來哄抬物價的并不多,即便聯合,資金影響力也相當有限。”趙靜認為,氣荒根源在于進口環節出現問題。 進口商“偷懶” 種種事實表明,廣東“氣荒”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內供給環節出現問題,癥結集中在進口商環節。 目前,廣東省全省目前有2900萬液化石油氣用戶,80%國外進口,12%從外省購買,本地三大煉化廠(中石化廣州分公司、中石化茂名分公司、中石化湛江東興石油企業有限公司)只能供給8%左右的用氣量。 據《深圳商報》報道,去年下半年月均產量比上半年增加3萬噸,去年12月份單月產量達到74萬噸,大大超過月均產量。今年1月,中石化和中石油的LPG產量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可謂全力以赴。”中石化廣東方面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 另外,當地一家LPG銷售企業介紹,氣荒之初氣價高漲,受利益驅動,廣東分銷商同樣爭先恐后從外地購買天然氣。 當本地生產和外省供應都上緊發條的情況下,那么廣東氣荒的主要原因只能是國外進口方面。 事實上,數據也顯示,廣東的LPG進口商們在“偷懶”。 廣東當地一位氣商透露,由于年前是LPG需求高峰,歷年來,進口商都會積極的提前儲備好庫存,然而今年氣價高企之際,進口商們卻“貓冬”偷懶。 例如,廣東五大LPG供應商之一的珠海BP液化石油氣有限公司(下稱珠海BP),月批發量在4萬噸以上,從2005年11月28日左右開始,LPG大庫就停止了現貨批發,而從2006年1月開始,該大庫停止了所有的LPG現貨及期貨業務。 珠海BP中國新聞發言人對外的解釋是“因庫容改造而暫別珠三角LPG市場”。 拱北海關最新統計數據表明,2005年10-12月,LPG進口平均價格為554.3美元/噸,增長了21.7%.在價格壓力下,同期廣東口岸進口LPG 110.9萬噸,增長只有1.1%. 而海關數據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2005年8月份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曾超過70美元/桶,至10月份開始大幅帶動了國際LPG價格的上漲,正是從這時起,廣東LPG進口量就從454.5萬噸開始滑落到10月的332.3萬噸、11月的383.3萬噸和12月的362.3萬噸。 海關數據顯示,在2004年,全國LPG進口總量達800萬噸,其中500萬噸是從廣東沿海上岸的,多年來,廣東沿海一直是LPG的主要進口地。但進口減少不僅僅影響到廣東。 “近期進口LPG國內市場價已達5800元/噸左右,而同期國產價也已漲至5350元/噸,但仍低于進口價格,企業購銷價格倒掛,組織進口的積極性受挫。”珠海拱北海關一份分析報告認為。 “成本高、風險大的投資卻要求低回報甚至虧本經營是不合適的。”廣東華安一位負責銷售的中層干部表示。 需求強勢下的階段性難題 自1993年至2003年,中國LPG市場規模增長了近十倍。且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這種增長仍會持續。 以廣東為例,廣東省物價局副局長馬壯昌在新聞通報會上曾指出,2005年廣東液化石油氣消費量約為535萬噸,已經占到了全國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廣東處于需求高峰期。 “全球能源緊張的情況下,從長期來看,國際LPG價格一定會保持高位運行。”慧聰咨詢一位分析師預測。 廣東油氣商會一位負責人指出,“氣荒遠非油荒一樣癥結為價格問題。” 他解釋,上半年廣東油荒出現時,政府可以強制處于政策保護下的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巨頭保證供應且維持低價,而LPG行業的價格卻是雙軌制,難以隨便操控。 1993年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LPG也同時進口,并實行雙軌制。對于國產LPG價格與汽油保持一個合理比價,一般在0.85-0.95之間進行定價。 而進口LPG價格多年來則一直放開,由進口商按照國際價格制定。 “進口LPG的價格同國際基本都是相差無幾的,有時我們的價格比國際的(價格)還要高些,各方面并沒有感到不妥。”廣東油氣業一位行業人士回憶道。 但今年氣價超過市民心里承受能力的時候,政府才開始出手干預。 LPG產業的資本結構軟肋 “氣荒”暴露了我國LPG資本結構的軟肋。 慧聰咨詢提供的2005年1-11月LPG進口企業排行榜顯示,廣東前三名乃至全國的大型LPG進口商多為合資企業。 如進口量第一的深圳華安液化石油氣有限公司,為中日合資企業,在2005年度中國最大500家外商投資企業名列第181位。多年列居中國進口500強之一。 “在我國參與LPG進口的資本總量中,外資占一半左右,但其實際上有能力控制80%的中國LPG進口。”慧聰咨詢一位燃氣業分析師透露。 廣東一位行業人士介紹,對于LPG這種在相關產品中市場化程度最高,卻又無法律明文授權政府管理的產品,政府不便采取強制方式干預進口商的氣價和供應量,因此才會出現了微妙的名詞———“呼吁價”。 “他們沒有義務對中國的油荒負責,且有合法的理由不必理會供氣是否穩定,我們缺乏合適、有力的強制手段進行約束。”前述廣東油氣商會人士直言,“我們給了外資進入LPG進口行業的種種機會和權利,惟獨沒告訴他們應承擔的義務。” 北京理工大學市場營銷副教授崔立新認為,這種情況源于上世紀改革開放之初,為了吸引外資進入,我們作出了很多讓步,卻并沒有及時思考防御措施。而發達國家早已通過立法對外資收購進行約束或輔以附加條件。 商業儲備胎動 “我們也應該為外資進入能源行業設定必要條件。”前述廣東油氣商會人士據此建議的方向是,國家應該立法或制定行政規章,要求進入這一上游的外資或合資企業必須維持一定量的商業儲備。多位專家介紹,目前世界上的LPG儲備主要依靠商業儲備。主要有兩種儲備模式:一是如美國,有多家資本雄厚的大型氣商,出于長期投資和維護形象的考慮,自發建立大量儲備;二是如日本、韓國,由國家強制企業建立一定商業儲備,但給予財政補貼。 對于進口依存度達80%的廣東而言,建立LPG儲備已顯得尤為迫切。 上海、浙江、江蘇等省進口占比也超過60%。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省份,正是去年下半年以來“氣荒”最為嚴重的地方。 從全國LPG市場供應總體構成來看,趨勢更是如此。1/3來自中石化,1/3來自中石油、中海油和社會煉廠,另有1/3則要依賴進口。如果缺乏LPG儲備,進口缺口的影響極易被迅速放大。 建立商業儲備的構想已經得到了一些大型進口商的擁護。 “政府價格控制讓企業很被動,如果建立商業儲備,為政府、社會承擔壓力,我們十分理解。”深圳華安一位人士表態。 但他同時指出,僅以深圳華安8萬噸的庫存為例,要是建立30天的儲備就需要10個億左右,企業難以承擔龐大的資金壓力。同時,廣東很多LPG進口企業當初的規劃就沒有考慮到大規模建立儲備,現在若拓展庫存容量,地皮等是重要制約因素。 一位接近國家發改委的人士向記者透露,針對氣商各自為政的格局,兩年以前,有關方面曾有意牽頭對本國LPG企業進行整合,便于像日本一樣形成一個最大的LPG公司。這樣一來,就可以擁有足夠資金儲備天然氣,也便于平衡外資的控制力。這一設想是否屬實尚待證實,但確實至今未有此類行動。 近日,發改委一位人士透露,目前關于建立LPG儲備問題已經成為焦點,方案已在討論之中。 (珠海市拱北海關綜合統計處金國懿對本文亦有幫助,特此感謝。) (編輯:譚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