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 > 正文
 

醫患糾紛患方勝訴率下降 法院審理有“四難”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4日 10:05 中國消費網

  近年來,一些法院的調研結果頗耐人尋味:從《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以來,各地法院受理的醫療糾紛案件雖然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然而統計資料卻表明,患方勝訴率不僅沒有明顯上升,反而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

  以南京為例,自2002年9月1日《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以來,南京市兩級法院每年受理的醫療糾紛案件近200起。其中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轄區大醫院多,醫療事故爭議案
件占全市法院受案數的一半以上,2004年1月至10月底,該院已審結這類案件63起,其中八成被鑒定為不構成醫療事故。醫患糾紛,從2002年9月1日前的患方勝訴率90%,下降到現在的20%,這個巨大的落差僅僅過了兩年時間。

  威海市中級法院的調研也顯示,山東法院判決醫療方承擔賠償責任的比例也不高。從2002年到2005年10月底,威海中院共受理醫療糾紛案件70件,其中判決醫院承擔不同程度賠償責任的17件,占判決案件的37%。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29件,占判決案件的63%。

  業內人士分析,這種局面的出現,一方面可能是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突發性、多樣性特征缺乏客觀認識,過于主觀和簡單地將患者死亡或病情惡化等情形歸咎于醫方的誤診誤治;另一方面,也與醫療糾紛案件審理中存在的審限內難審結、醫療鑒定難采信、責任分擔難認定、法律難適用等“四難”現象具有緊密聯系。

  一是審限內難審結。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調研認為,醫療糾紛案件普遍存在案件處理難度大、審理周期長的特點。一方面,醫療糾紛的焦點是對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等問題進行審查和認定,勢必要涉及到醫學領域的專門問題。在大多數法官都缺乏醫學專業知識的客觀情況下,證據的判斷和采信,案件審理的快慢,必然需要建立在各種復雜的鑒定基礎之上;另一方面,由于醫療糾紛事關醫患雙方重大利益,訴訟過程中,雙方矛盾往往非常激烈,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和程序都須逐一核實清楚。因此,大多數醫療糾紛案件都很難在法定審限內審結。

  山東省威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林琳也認為,由于醫療行為本身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和公共福利性,醫療糾紛的解決關系到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和患者權益的合理保護,法院也就不能不在兩種利益的平衡問題上給予慎重考慮。同時,在醫療糾紛案件中,雙方當事人的矛盾比較突出,很難調解結案。從2002年初到2005年10月底,威海中院在受理的70件醫療糾紛案件中,僅有14件調解成功。這些情況,勢必造成醫療糾紛審理出現難度大、周期長等特點。

  二是醫療鑒定難采信。

  許多法院調研顯示,《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雖然改變了《醫療事故處理辦法》“老子”鑒定“兒子”的制度,由醫學會組織醫學專家和法醫專家共同組成專家組對醫患糾紛進行技術鑒定。但是,這種鑒定制度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改變鑒定組成員仍來自當地各醫療部門的致命缺陷,鑒定機構和醫院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也絲毫未減,其兄弟姐妹之間互相鑒定的方式,其客觀性和公正性,根本就無法得到患方的信任。

  況且,醫學會也并不是一個真正獨立的中介機構。由于人員和經費的嚴重不足,醫學會必須依賴醫療機構的贊助,同時又要接受當地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直接領導。醫療部門和醫療事故鑒定機構之間一旦形成利益共生關系,醫患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線也必將面臨失守的窘境。

  而一旦患方窮究這些問題,法官也無法拿出充分的理由予以說服,是否采信鑒定的選擇也將變得異常艱難。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醫療鑒定結論的表現形式也實在讓許多法官倍費腦筋。

  威海中院民一庭庭長王樹遠就認為,一些醫療鑒定雖有結論,但往往模棱兩可,既不明確說明醫務人員是否存在過錯,也不說明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結果導致法官無法將鑒定結果作為有效證據加以使用。更讓法官撓頭的事情,是鑒定人很少出庭接受質證,導致鑒定結論中的許多關鍵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澄清。

  因此,在對鑒定結論是否采信的問題上,法官感覺確實存在不少難度。

  三是責任分擔難認定。

  例如一患者因交通事故到醫院進行手術時,醫務人員不小心將紗布遺留在患者刀口中;術后,護理人員未按規定每半小時看護患者一次,在值班時睡覺,致患者死亡幾個小時后才發現;而尸檢結果又顯示,該患者屬于心臟猝死。在一個后果中,出現了治療、護理、病人身體自身三個原因,醫護人員到底要承擔多少責任呢?這一問題,醫患雙方各執一詞,法官也很難作出客觀、準確無誤的判斷。

  威海中院民一庭副庭長楊秀萍對此具有切身感受。楊秀萍認為,確認醫療糾紛中的賠償比例時,難度非常大。主要原因是有些鑒定結論比較模糊,即使認定醫院應該負有責任,也只是表述為“有一定原因”、“難以排除某因素”等等,對于因果關系的介入程度以及賠償比例的多少,最終還須法院自己確定。

  四是法律難適用。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調研認為,目前,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的法律依據主要有民法通則、《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等規定。但是,在目前的審判實踐中,法院有的適用民法通則,有的適用條例或通知,法律適用的“二元化”現象時有發生。

  針對法律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威海中院研究室主任馬緒福認為,立法機關有必要考慮對醫患糾紛的處理進行專門立法,明確處理原則,嚴格審理程序,擺脫目前法律適用方面的混亂。 (編輯:李旭波)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