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將進入新階段:政府預算來保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8日 09:09 中國消費網 | |||||||||
1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修訂草案)》。會議決定,義務教育法修訂草案經進一步修改后,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專家認為,以義務教育法的重新修訂為標志,我國的義務教育將邁進一個歷史新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義務教育由政府納入預算來予以保障。為什么要修訂義務教育法?與執行多年的義務教育法相比,新的義務教育法新在哪兒?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
修訂有四大重要原因 核心是解決義務教育經費短缺的問題,改變“管事的沒有錢,有錢的不管事”的局面 問:為什么要修訂義務教育法? 答:義務教育法1986年7月1日頒布實施時,正值改革開放的初期,政府財力嚴重不足,教育事業的發展主要依靠企業和農民的支持。20年來,通過教育附加、集資捐資辦學,籌措了數以千億計的經費,維持了義務教育近2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公民受教育的平均年限已由1985年以前的4.3年增至2001年的8.1年,創造了一大奇跡。不過,這是以加重企業和農民的負擔換來的,應當說是難以避免的,也是難以為繼的,農民和企業負擔過重的問題也日益暴露出來。國家出臺措施為農民和企業減負,農村稅費改革停止了教育集資和征收教育費附加,企業辦的中小學分離了,使義務教育經費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這是修訂義務教育法的第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個重要原因是各級政府投入責任不明確,事權和財權不一致。上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管理體制改革,事權層層下放,省里下放給市里,市里下放給縣里,縣里下放給鄉里。90年代財政體制改革則是實行分稅制,財權上收,中央財政收入從原來的11%上升到現在的接近60%,縣鄉財政則處于困難的地步。這就造成各級政府事權和財權不一致:管事的沒有錢,有錢的不管事。 第三個重要原因是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體制遇到了嚴重的挑戰。除了少數經濟富裕的地方以外,由于縣財政支付能力拮據,“以縣為主”成為多數地區的包袱。 第四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解決縣、鄉政府的困難,為了維持學校正常運轉,中央出臺了轉移支付的政策來彌補基層經費的不足,應該說是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這種轉移支付力度不夠,不規范,不透明,不到位,基層對經費投入不足的呼聲仍然很高。在這種情況下,義務教育法原有的一些規定,已不再適應新的情況,所以有必要進行修訂。 新法將有七大新意 依靠人民辦教育將向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投入轉變;收費義務教育將逐步向免費義務教育轉變 問:義務教育法將在哪些方面加以修訂? 答:修訂后的義務教育法將有七大轉變。 一、義務教育將由多渠道籌措經費、依靠人民辦教育,向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投入辦教育轉變。由義務教育人民辦轉變為義務教育政府辦,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性的轉變。 二、義務教育將由收費義務教育逐步向免費義務教育轉變。首先從農村做起、從中西部地區做起,在原來免除學費的基礎上,現在再免除雜費,使義務教育逐步成為名副其實的免費義務教育。對貧困家庭的學生,還給予住宿津貼、困難補貼并形成制度。 三、義務教育體制由“地方負責、以縣為主”,向“經費省級政府統籌”、“管理以縣為主”轉變。這次義務教育法修訂,一個新的做法就是突破了過去“以縣為主”的體制。新的“以縣為主”是“管理以縣為主”,而投入要實行“省級政府統籌”。同時,中央財政加大對省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 四、義務教育經費由在預算中與其他經費混為一體向單獨列項轉變。義務教育經費單列,可以增加透明度,便于審核、監督。 五、中央和省對縣里的財政轉移支付由內部操作向公開透明轉變。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直接撥付到省財政國庫,專項儲存,封閉運行。由縣教育財政部門依法分配到校。 六、經費投入各級政府分擔體制由責任不明確向責任清晰和明確轉變。中央政府將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省級政府也要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來確保義務教育的經費能全額納入預算。原來只講各級政府分擔,沒有明確到底誰拿多少,誰負多少責任。今后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將明確劃分責任,分項明確各自的分擔比例。 七、義務教育監督由無從問責向逐步建立問責制轉變。新的義務教育法將大大加強督導、審計工作,大大加強監督力度。將設專章確立“監督”和“依法行政”機制,就公民、社會組織對教育的監督,各級人大對各級政府、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監督,以及責任追究、對違法者的制裁等方面進行細致而明確的規定。 一言以蔽之,新的義務教育法出臺后,我國義務教育將向個個入學、戶戶受益,人民滿意、政府放心,合理、健康、完善的方向發展。(編輯: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