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們不提供免費塑料袋,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在收銀臺購買,小的三毛大的五毛!痹谧蛉談倓傞_業的廣州首家麥德龍超市內,顧客們在付款后索要購物袋時都得到了這樣的答復?吹竭@一3年前曾在好又多、萬客隆等超市試行但最終以失敗告終的做法突然重現,許多猝不及防的消費者紛紛提出質疑。
對此麥德龍聲稱,這是該公司一貫作風不可能改變,而廣州其他商家則表示暫時不
會
效仿,但對塑料袋收費是將來的趨勢。市環衛局表示,廣州將分階段逐步封殺免費塑料袋,力爭在2010年亞運會期間,大型超市商場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袋包裝,星級賓館和飯店減少一次性用品免費使用量。
在報紙上看到超市的開業信息后,昨天一早,家住駿景花園的梁伯就趕到剛剛開業位于黃埔大道員村的麥德龍超市購物。由于超市里的商品價格確實便宜,梁伯不知不覺就買了一大堆東西,但當他推著一車物品準備結賬離開時卻被告知,超市不向顧客提供免費塑料袋,顧客如果需要,可花錢購買超市提供的購物袋,價格是大袋0.5元/個、小袋0.3元/個。
一個塑料袋要賣5毛錢
“一個塑料袋要賣5毛錢?”一直享受超市免費塑料袋的梁伯非常不理解,“不買的話這么多東西很難拿回家,但這塑料袋的價格實在高的離譜!睙o奈之下梁伯只能很不情愿地掏錢買了兩個袋子裝菜,而飲料和雞蛋只能用紙箱打包拎回家,打包過程中還有兩個雞蛋被打破了。
本來是開開心心地來購物,但最后卻憋了一肚子氣。對此梁伯發起了牢騷:“哪有這樣做生意的?現在每家商場超市都提供免費的塑料袋,麥德龍為什么就要收費?而且一個普通的袋子居然要賣3毛錢5毛錢!大家來買東西前都沒有準備,這不明擺著是敲詐嗎?”
免費提供廢棄紙箱打包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由于事先沒有準備,大部分消費者結賬后發現沒有袋子裝,都顯得措手不及。而超過一半的消費者都不愿為幾毛錢的購物袋埋單,有些購物較少的消費者甚至拆開保鮮袋,將東西全部裝進去充當購物袋用。此外,如果消費者不愿意購買塑料袋,又無法徒手帶走商品,麥德龍可提供廢棄的紙箱。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購買了大宗物品的顧客都會使用紙箱打包。
市民反應
七成表示反對認為商家吝嗇
昨日,記者通過各種途徑隨即采訪了50名消費者,其中竟然有七成以上的消費者反對超市對購物袋收費。
一位正在購物的李先生認為,開超市就是為了讓市民購物更加便利,如果還要讓自己每次購物時都帶著購物袋拎上購物籃的話,就體現不出超市的便利性了。他同時認為顧客是商家的“衣食父母”,商家應該從顧客的便利方面考慮,盡量提供免費塑料袋等便利措施,這樣做太吝嗇。
而市民王先生則表示,收費也不一定能減少“白色污染”,因為現在去超市購物一般都是大規模選購,這么多的錢都花了,誰還在乎那幾毛錢,所以即使收費,相信照樣有很多人使用塑料袋。
與此同時,也有兩成左右的消費者對超市對塑料袋收費表示理解。一位在外企工作的陳小姐的話代表了他們的心聲,陳小姐認為這是件好事,因為現在每天從商場超市里出來的“白色垃圾”實在太多了,長此以往將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一旦收費市民肯定會少用塑料袋,這既保護了環境,又節約了資源。此外送免費塑料袋的商家其實早就將成本算入商品價格內了,如果市民們都養成了帶購物袋、購物籃去商場的習慣,反而更省錢。
商家解釋
收費是為環保 做法堅決不變
對于市民的質疑,麥德龍方面解釋說,對塑料袋進行收費完全是出于環保的考慮,絕對不是因為三五毛錢的微利,而該公司的商品價格中也絕沒有將塑料袋的成本算入其中。據了解,為減少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商場超市對塑料袋收費在發達國家早已司空見慣,其中德國大大小小的商場、超市也都早已對購物袋實行收費,因此來自德國的麥德龍超市也不提供免費購物袋,而其中文網站上有這樣的說明:“麥德龍鼓勵我們的顧客為了環保重復使用這些高質量的購物袋。”
據了解,麥德龍此舉也并非開創廣州商家對購物袋收費的先河,之前廣州的萬客隆、好又多也曾實施過,但都沒堅持多久便告失敗。那麥德龍對購物袋收費能堅持多久?對此該公司公關部經理黃忠杰表示,麥德龍從進入中國市場伊始便一直在對購物袋收費,此外由于該公司主要為專業客戶的大宗采購服務,也得到了大部分客戶的理解。因此,廣州店開業后也將一如既往地執行公司的政策,不可能因為部分市民的不理解而取消。
業內人士分析,麥德龍此舉一來將考驗廣州市民的消費意識,二來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零售市場,這也將考驗其經營模式能否適應廣州復雜的市場環境。
事實比較
塑料袋免費比有償用多400倍
記者在位于五羊新城的廣州某大型超市內看到,該超市門口設置的20個收銀臺全部啟用,在編號為15的收銀臺前,一位女顧客正推著一輛裝滿商品的購物車來到收銀員面前結賬,該女士所買的商品包括近10包方便面、1袋土豆、2罐牛奶以及哈密瓜、黃瓜、罐頭,牙膏、日用化妝品各1瓶。收銀員一面要給這些商品掃描編碼,一面還要把這些商品“分門別類”地裝進塑料袋,記者在旁粗略數了一下,該女士這一次購物就用了8個大小不同的塑料袋。
據該超市的前臺經理鐘先生介紹,像該女士這樣一次買好多商品的顧客使用塑料袋也比較多。超市每天的塑料袋使用量基本都要2萬個以上,也就是平均每個收銀臺每天要用掉1000多個塑料袋,一個月下來塑料袋最少也要用掉60多萬個。鐘先生還介紹以前也有顧客反映塑料袋太多主動表示不要塑料袋,但超市本著實行食品與日用品分開、生食與熟食分開包裝的原則,仍然會主動提供免費塑料袋方便市民。
據麥德龍介紹,在南京的麥德龍超市由于同樣實施顧客使用塑料袋得另外付費的做法,塑料袋每天僅消耗300多個;而在其附近的另一家超市,由于向顧客免費提供塑料袋,其一天消耗量高達五六萬個!而前者經營面積1.2萬平方米,后者僅5000平方米。
由此推算,如果顧客量相等,一個經營面積1.2萬平方米的超市,免費提供塑料袋則一天要用掉12萬個以上,約是有償提供超市的400倍。
同行反響
曾經有過嘗試但不成功
也有超市表示支持但暫不打算推行
在廣州拒絕免費塑料袋的超市商場麥德龍并不是第一家。記者采訪了解到,某大型連鎖超市自1997年開業之初沒有提供免費的塑料袋,而是為超市會員提供一種可反復使用的纖維袋。但隨著近年來超市零售業的競爭加劇,不少同行都采用了購物免費提供塑料袋的便民舉措來吸引消費者,超市的經營也受到沖擊,為留住消費者,該超市最終也不得不開始提供免費塑料袋。
面對麥德龍此舉,廣州友誼商店有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沒有對塑料袋進行收費,但也已將塑料袋的成本算入了整體的經營成本中,這同時也遵循了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百貨公司的做法。而好又多的有關負責人則表示,國外很多地方早已實行了有償使用塑料袋,歐盟也已對此立法,而國內各大百貨超市也是遲早要對購物袋進行收費的,麥德龍只不過是先走了一步,應該得到支持,但對于好又多來說,現在推行有償使用塑料袋還不是時候。此外,還有不少規模較小的商家則擔心顧客一時無法適應,從而流失客源。
政協委員 廣州每年塑料垃圾60萬噸
省政協委員俞仲文委員表示,廣州市內大型超市每日塑料袋消耗量在1萬個,平均每天使用2億個塑料袋,全市每年產生的塑料垃圾近60萬噸。每年政協開會,俞仲文委員都會提交提倡有償使用塑料袋的提案,他建議取消商場免費派發顧客塑料袋的做法,以塑料袋有償使用代替,從而破除無償使用中產生的“不用白不用”的想法,盡可能減少使用塑料袋或改用環保的布袋等用品,并強調污染環境的相應經濟責任。他還建議,政府對商場派發塑料袋提取環保基金作為一種環保措施,以彌補商場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損失。
市環衛局 建議立法逐步進行推廣
針對省政協委員的提案,廣州市市容環衛局局長呂志毅曾表示,廣州市塑料垃圾減量工作去年就納入了《廣州市“創!惫ぷ骺傮w方案》中,市環衛局計劃首先在部分高級社區和高檔商場進行塑料袋有償使用試點。他還表示,推廣塑料袋有償使用目前存在兩個難點,首先是廣州沒有針對塑料袋使用的法律規章,很大程度上只能靠消費者自覺,造成有關部門即使想做工作也沒法可依;其次是推廣難,雖然商家普遍贊同有償使用,但就是害怕影響生意得罪顧客而遲遲不敢嘗試。
他山之石
德國 立法有償使用膠袋
1991年德國頒布《包裝條例》,明確規定“污染制造者必須承擔清理、消除污染對環境影響的費用”。根據這一原則,德國的商場、超市都備有大大小小的塑料袋供顧客選用,但不是無償贈送而是要收費的。
美國 征收購物袋使用稅
2005年1月25日美國舊金山推出了一項新的環保舉措,即將對每個塑料或者紙質的購物袋征稅17美分,從而使舊金山成為美國第一個對購物袋征收環保稅的城市。
香港 不用膠袋可享低價
在香港的一些大型超市,顧客若主動不使用塑料袋,則由超市從購物款中返回0.1港元給顧客。香港有250家連鎖店的惠康超市從今年5月下旬開始推出長期優惠措施:凡是購物不索取塑料袋的,可以較低價格購買一款商品。據惠康預測,這項計劃每年可節省塑料袋1250多萬個。(專題撰文 時報記者游星宇 李鶴鳴專題攝影 時報記者鄭啟文)
編輯點評 麥德龍,是個好“企業公民”
麥德龍超市對購物袋收費,盡管在廣州并非開先河之舉,其到底能堅持多久也有待時間檢驗,但是,他們在明知廣州已有同行實踐失敗的前車之鑒,也明知廣州超市競爭異常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依然表示將堅持到底,筆者不由得要表示由衷的贊賞。
以塑料袋為代表的“白色污染”,已經是造成地球環境污染的最大罪魁之一;诖,在很久以前,在西方發達國家,人們就已經開始自覺減少使用不環保的塑料袋,超市商場等經營場所也主動配合。麥德龍的舉動,正是在把一種在西方已經漸漸成為共識,并已經被證明行之有效的先進的環保理念,用具體行動帶給廣州人。這是企業有責任有公德的表現。
目前的廣州是不是不需要這種環保理念呢?當然不是,隨著塑料袋在廣州的大量使用,給環境帶來的破壞已經是相當嚴重,在去年市“兩會”上,已有政協代表提出提案,呼吁政府采取措施,對塑料袋的使用加以控制,以減少“白色污染”。應該說,這是很有現實針對性和長遠意義的呼吁。而要減少“白色污染”,需要政府努力,也需要全體市民強化環保意識,自覺行動,更需要有更多商家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當令人尊敬的“企業公民”,把公共利益和長遠利益看得比短期企業利益更重。(臥槽馬)
(編輯:譚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