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 > 正文
 

專家稱:要重新認識泡沫塑料餐具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3日 08:47 中國消費網

  發泡塑料餐盒比紙餐盒更環保、更健康?環保餐盒因為使用后容易自然降解而被公眾所接受,但這個環保共識可能錯了。

  昨天,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分會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喊冤。他們表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從生產到使用再到回收,比一些所謂的‘環保餐具’更環保。”

  餐盒環保性要看“全過程”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分會常務副會長李沛生觀點鮮明。他表示,之所以得出與之前截然相反的結論,是因為近來綠色包裝學界對環保包裝的認識發生了改變。李沛生解釋說,評價餐具是否環保必須從餐具生產、使用和回收整個生命周期綜合考察。

  根據該組織從生產到回收全過程的考察,結果發現,紙漿模塑餐盒在生產過程中會排出有毒氣體和有毒廢水,產生的環境污染要大于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并且,一些宣稱能夠自然降解的“環保餐盒”,事實上并不能很好地降解,并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

  他說,過去人們只看到環保餐具在使用后,可在自然環境中降解,便認為紙餐盒等餐具比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更環保,而事實上,從餐盒生產、使用到回收消納全過程考察,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對環境的影響小于紙餐盒等其他一次性環保餐具。

  李沛生指出,根據最新的綠色包裝標準,紙餐盒由于從原料到生產過程中對環境存在污染,只能評為A級環保產品,而解決了回收利用問題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則能評為更環保的AA級產品。

  政策難挺紙餐盒銷量

  1999年,當時的國家經貿委發布了被包裝業界稱為“禁白令”的關于“停止生產、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第六號令。這項命令在全國許多大中城市都得到了嚴格的執行。然而七年過去了,現實卻與當初命令頒布的初衷大相徑庭。

  根據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分會披露的數據,1999年我國聚苯乙烯(塑料)片材生產線有170多條,餐具銷售量達到160億只;而到2005年,全國的聚苯乙烯(塑料)片材生產線已經達到200多條,餐具年銷售量達到280億只以上。

  1999年的“禁白令”中也鼓勵使用紙質餐盒、植物纖維餐盒等環保型餐盒。1999年全國紙漿模塑餐具企業從100家迅速升到600家。但是,到2002年,600家企業倒閉了530多家,目前僅存60多家,產量5億只,只占全部生產能力的九分之一,其中銷量只有3.5億只。

  發泡塑料餐盒優勢在價格

  一只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價格最高為1角錢,而其他種類的環保餐盒最便宜的也要2角,李沛生舉例說,在最早執行“禁白令”的杭州,一家百年老店的經理就向他訴苦,飯店每年采用環保餐盒多支出的成本高達50多萬元。那些小型的餐飲企業是否愿多支付這些成本就更成疑問了。

  除了更高的

性價比,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在保溫性、強度等性能指標上也強于環保餐盒。李沛生介紹,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對飯菜的保溫時間可以達到4小時,而且不變形。紙餐盒或者植物纖維餐盒保溫時間只能達到1小時,而且很容易被湯湯水水的中國式飯菜泡變了形。

  泡沫塑料餐具無關二惡英

  泡沫塑料餐具受熱65℃時會產生二惡英強致癌物,這是一段時間里流傳極廣的說法。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原主任唐賽珍表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她分析說,二惡英產生所需條件為:含苯環物質和含氯、溴一類物質同時存在;溫度200℃以上,其產生最佳溫度是270~400℃;有金屬催化劑存在。而泡沫塑料的主要原料為聚苯乙烯(PS)。PS泡沫塑料是直接采用PS材料,加入丁烷及其他助劑等,通過擠出、發泡制得,生產過程全部為物理混合過程,無化學反應。PS泡沫塑料餐具是真空熱成型,成型后立即用安全薄膜袋包裝后再裝入紙箱中,因PS泡沫塑料餐具是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容器,其衛生性能必須符合國標要求,因此,不會與外界環境接觸,即使空氣中存在微量含氯氣體,也不會被污染。PS泡沫塑料餐具使用過程是現用現打包,在盛裝熱飯菜時,其溫度也超不過100℃。

  因此可以得出明確結論,泡沫塑料餐具與二惡英無關。

  發泡塑料餐盒成緊俏原料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重回百姓生活還在于找到了出路。知名環保學者李皓博士表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最初是由臺灣企業引入祖國大陸,但當時對這種餐盒的回收消納問題并沒有解決。北京當時對廢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處理措施就是填埋,而這種填埋措施對環境的威脅很大。

  國家當時的“禁白令”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臺的。李皓說,但隨著技術工藝的改進,廢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現在已經成了緊俏的生產原料。可以用于生產建筑用黏合劑、油漆、涂料等。李沛生介紹說,在上海周邊企業,這種再生原料的價格已經從800多元一噸猛漲到3000多元一噸。他說,從綠色包裝的內涵和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生命周期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符合循環經濟原則。

  北京“三分錢政策”被復制

  據介紹,目前在上海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使用量占總量的95%,上海市執行了一項起源于北京的“三分錢政策”。

  這項政策規定,企業每生產一只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就必須上交3分錢的回收處置費,其中1.5分支付給進行回收的企業或個人,其余的支付給回收利用的其他環節。

  據悉,這項政策執行后,很好地解決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隨意丟棄的問題,已經使上海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回收率達到60%。

  餐盒·境外

  美國:地方立法管理回收

  美國國會尚未制定正式法規對泡沫塑料制品加以管理,但有若干州已開始立法。1988年以來,美國約有8個州共39個城鎮通過供食品用PS泡沫塑料容器的禁用規定,但事實上只有很少幾個城鎮執行,而一部分已正式廢除,大部分主要以促成回收利用的法規取代禁用。

  其中,美國某州1989年曾頒布法令,規定若泡沫塑料材質其廢棄物回收再生利用率未能達到規定比率,將禁止其用于包裝及食品容器的生產和銷售,該法令已于1995年解除。

  美國加州1995年將原制定的泡沫塑料食品容器的禁令修改為必須達到25%的回收率。

  德國:制造商承擔回收成本

  德國是制定法規最嚴格的國家,1991年發布《包裝材料法規》,規定塑料包裝回收利用率達64%。而且將責任全部落實于制造商承擔。1992年由包裝原料、材料、消費品制造商和貿易商等400多家公司籌組成立全國廢棄物及回收體系(綠點),建立分離收集系統及收取塑料包裝“綠點”費,用于補貼回收成本。

  餐盒·支著兒

  “光降解餐盒”也值得警惕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分會介紹,根據對北京一次性餐具市場的調查,目前北京市一次性餐具每天的用量為200多萬只,年用量達7億只。

  其中在北京城區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使用量占20%,而在遠郊區縣,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使用率超過50%。

  該機構常務副會長李沛生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所謂環保餐具的生產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不惜采用偷工減料等手法降低成本,致使餐具不符合衛生要求,而且滲油、滲水、變形。

  甚至,還有一些企業在制作過程中,添加石灰粉、滑石粉等配料。這類一次性餐具既不能降解也不能回收,使用后還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李沛生說,這種情況在光降解一次性塑料餐盒生產中比較嚴重。所謂“光降解塑料餐盒”,是指那些在塑料中添加了光降解成分的一次性餐盒。

  他解釋說,這種餐盒合格的產品可以在陽光作用下自然降解,但那些添加了違禁配料的餐盒完全不能降解也不能回收。

  快餐盒影響著上百萬北京市民的飲食健康。怎樣才能辨別合格的塑料快餐盒呢?

  李沛生介紹,消費者可以采取掂分量、看顏色的方法辨別合格的一次性塑料餐盒。他說,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是以純聚苯乙烯制造的,每只餐盒原料只有2克重,加上空氣的重量,每只餐盒僅重5克。從顏色上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是目前市場上最潔白的餐盒。

  餐盒·另一種聲音

  存疑:不能說塑料餐盒就好

  著名環保科技專家、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陳同斌研究員認為,現在還不能就下結論說,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就比其他環保餐具更好。

  他說,評價一種產品對環境的影響需要跟蹤這項產品“從原料獲取到最終回收消納”每一個環節對環境的影響,而這種環境影響評價僅從經濟角度是不足以下結論的。

  知名環保學者李皓表示,雖然企業已經從技術工藝上解決了廢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出路問題,但整個社會能否最終形成循環利用的鏈條,還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

  她說,循環經濟能夠形成還依賴社會的文明行為。她介紹,在德國,人們使用完一次性餐盒會用餐巾紙將餐盒里的油擦干凈,這極大地方便了餐盒的回收利用,而中國老百姓要養成這樣的習慣還需要時間。

  即使從經濟角度考慮,環保餐盒也仍有發展空間。陳同斌分析說,我國一些環保餐具企業在生產環節中對環境污染嚴重,這與這些企業大多規模小、經濟實力弱有關。他說,從技術層面看,紙質餐盒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可以克服,但我國的一些小企業為了降低產品成本不愿意采取污水處理工藝,這才導致環境污染問題。如果這些企業達到一定生產規模,污水處理的成本反映到最終產品上,價格提高就不會那么明顯,也不會嚴重影響企業的市場

競爭力。(編輯:譚捷)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