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2005年12月,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國際合作會議在中國江蘇徐州召開,會上,沿大陸橋的20位市長聯合簽署了《新絲綢之路城市旅游合作備忘錄》,此舉將促進大陸橋沿線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備忘錄指出,新絲綢之路沿線旅游資源豐富,互補性很強,有關城市在今后的規劃中要體現“新絲綢之路——東西文明的聯系融合之路”的整體形象。因此,為更好地打造“絲綢之路”,各方在未來的工作中將加強合作。《新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旅游合作備忘錄》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新絲綢之路區域合作項目辦公室、新亞歐大陸橋沿線
20個城市共同發起。公元前2世紀,中國漢代張騫從古長安出發,出使西域,開創了絲綢之路。此路東西全長7000多公里,地跨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從而促進了沿線國家在幾個世紀中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如今,“絲路”本身也成為世界聞名的旅游品牌。關于絲路路線,說法很多,大體上有“沙漠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三個概念。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是,“絲綢之路”途經如今的中國、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羅馬尼亞、荷蘭等40多個國家、100多個城市。長期以來,世界各國游客都希望完整的古絲路可以再現。其實,絲路沿線各國也一直有意復興絲綢之路,但是,絲綢之路沿線某些地區存在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三股勢力”以及繁復的國際旅游通關程序等問題都對絲路的復興造成了阻礙。
【點評】旅游發展趨于區域合作
千年前,誰能想到,張騫的“奉旨出使”將成就一個今日世界聞名的旅游品牌,成就一次橫跨亞歐大陸的多個國家城市的經典合作——《新絲綢之路城市旅游合作備忘錄》的簽署。“絲綢之路”歷經千年的歲月洗禮,沿途中,雖早已沒有了昔日雄踞一方的大漢朝,也沒有了文人筆下的“古道西風瘦馬”,但依然令世界各國的游客趨之若鶩,盡管他們只能看到今天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之所以聞名,之所以被后人所津津樂道,原因不外乎有二:其一,路線之長,經歷國家之多;其二,在各國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時至今日,從因特網誕生,地球就已經被“村莊化”了。從某種意義上講,國際經濟、文化交流中,再也不需要從古老的“絲綢之路”上運輸茶葉、絲綢或是番茄了。然而,人們對它濃厚的興趣使它不能夠“壽終正寢”、不只是永遠作為一個歷史永留教科書,它已然成為標本存在于人們的旅游計劃之中。有需求就有市場,亞歐大陸橋沿線的多個國家城市的此次合作,也昭示著旅游業的大市場將會促進各個國家合作領域的不斷擴大。 (編輯:王彥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