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 > 正文
 

21世紀經濟報道:資源價格漸進式“闖關”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3日 09:19 中國消費網

  2005年最后幾天,中國能源價格體制改革的腳步突然加快。

  2005年12月28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一份特急文件,2006年將取消2004年出臺的電煤價格臨時性干預措施,電煤價格走向企業自主;同一天,中石化收到了來自財政部的一份“大紅包”:中央財政給予該集團公司總計100億人民幣的補償,以彌補由于政府控制油價而使其煉油企業蒙受的損失。

  稍早兩天,也就是2005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另一份特急文件則宣布,近期將適當提高天然氣出廠價格;同時,正式啟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

  再把時間向前推,2005年10月28-29日,由國家發改委主導的“資源價格改革研討會”上,水、電、石油、天然氣、土地、煤炭等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路線圖”在各大部委的主管官員之中開始預熱。

  種種跡象表明,邁入2006年,中國將以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為先聲,全面展開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改革。這個舉措被觀察人士稱為

中國經濟最后的“價格闖關”。

  財政部百億“紅包”的無奈

  歲末,財政部這份沉甸甸的“紅包”,或將讓中石化的股東意外驚喜。

  2005年12月28日,中國石化公告稱,這 100億元的財政補償中,中國石化股份及其附屬公司獲得一次性補償94.15億元,揚子石化獲5.17億元。這部分資金將計入兩家公司2005年的利潤總額。

  “這顯然是一筆政策性補貼。”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國洪對記者說。

  2005年,國際

原油價格持續上升并長期處于高位。然而,國內的煉油企業卻一片慘淡經營。

  數據顯示,作為亞洲最大的煉油商,中石化今年前三季度煉油業務虧損額達79.26億元。該公司也曾宣布,2005年前9個月,中石化煉油業務的利潤率下降了62%,每煉一桶油所獲利潤從1年前的3.86美元降至1.48美元。

  “煉油企業的大面積虧損,最直接的原因是政策性虧損。”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在國內,為減少高油價引發的消費者的擔憂和不滿,國家有意調控

成品油價格,減少并延緩了國內成品油價格漲幅。

  天然氣價改啟動

  幾乎與此同時,中國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卻已悄然啟動。

  2005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出特急文件,《關于改革天然氣出廠價格形成機制及近期適當提高天然氣出廠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05]2756號),簡化價格分類、堅持市場取向、理順比價關系、建立掛鉤機制,逐步提高價格、實現價格并軌成為改革的核心內容。

  “這并不是一次一步到位的改革,但同時,它是向市場化方向邁進的一大步。”董秀成教授說。為何選擇這樣的時點來推進這樣一項改革?李國洪認為,最直接的動力,來自于2005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很多地方出現的“氣荒”現象。

  從2005年10月下旬開始,西安、重慶、成都、鄭州等地相繼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2005年10月15日上午,鄭州燃氣公開宣布:鄭州今冬將再現“氣荒”。從供氣情況來看,鄭州市的天然氣需求量在2005年年底達到3億立方米,實際供氣為2.48億立方米,供氣缺口近6000萬立方米。

  而進入冬季后,成都的日供氣量也突增到230萬立方米,為緩解用氣緊張的局面,從2005年12月1日起,中石化已從德陽方面緊急調氣近10萬立方入蓉。同時,中石化還加大新都氣田的開發力度,并計劃將新都氣源盡早引入成都。

  在李國洪看來,“氣荒”警報的根本原因同“油荒”一樣,是由于價格調節機制失靈,導致天然氣消費結構不合理,天然氣需求過快膨脹,引起市場的嚴重供需失衡造成的。要從根本上解決“氣荒”問題,就要全面進行天然氣改革。

  而在記者拿到的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起草的一份《資源價格改革研究報告》中,天然氣價格改革的目標已經非常清楚:“在生產、銷售等環節建立競爭性的市場結構,管道運輸實行第三方準入情況下,由市場競爭形成。”

  而近期,則要進一步規范價格管理,逐步取消價格“雙軌制”;逐步提高天然氣價格,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價格關系;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

  全面改革大幕開啟

  種種跡象表明,天然氣定價機制的改革,拉開了一場涵蓋更加廣泛的資源價格改革的序幕。

  “資源價格全面系統改革的真正標志,是不久前的那次會議。”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牛犁說。

  事實上,正是在前不久國家發改委主辦的“資源價格改革研討會”上,財政、環保、土地、科技、水利等多個部委的高級官員悉數到場,就如何完善水、電、石油、天然氣、土地、煤炭等資源價格形成機制,規劃出了改革的“路線圖”。

  “對于普遍偏低的資源價格,發改委下一步的打算是,有選擇性地、逐步地提高煤、電、天然氣、水、石油等資源產品的價格。”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小廣解釋說。

  同時他也指出,此次改革不能簡單地等同于提價。他認為,目前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中國的水、電、氣、石油、土地等資源價格由于受到政府管制,其價格已被嚴重低估;其次,資源的低價或免費使用,又無法形成一個競爭有序的資源市場,使得損害環境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大行其道。

  會議提交的數據表明,目前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僅為33%,比發達國家低約10個百分點。電力、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化工、輕工、紡織等8大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高出國際先進水平40%。

  同時,環境污染卻日益嚴重。2004年全國廢水排放482億噸,其中化學需氧量排放1339萬噸,氨氮排放133萬噸,二氧化硫排放2255萬噸,粉塵排放2000萬噸。

  嚴峻的形勢讓資源價格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加快資源價格市場化改革,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價格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使資源價格能真正靈敏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和稀缺程度,合理配置資源。”改革的方向已經非常明確。

  而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給盡快推動改革,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目前就是好時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卓元就這樣表示。他認為,2005年CPI漲幅遠低于“兩條控制線”(漲幅月環比超過1%或者同比累計連續三個月超過4%),生產資料價格漲幅趨緩,工業消費品價格由于多數供過于求,競爭激烈而難以上漲;農產品價格也比較穩定,通脹壓力不大,“正有利于逐步提高資源產品價格”。

  不一樣的“價格闖關”

  “行業發展的特點,市場的成熟,監管的要求,那么多不同利益的協調,目前條件下,改革是沒法一步到位的。”采訪中,牛犁研究員也很強調,這將必然是一項漸進性的改革。

  更有專家把這場正漸次展開的改革稱為“二次價格闖關”。“一旦展開,影響將牽一發而動全身。”觀察人士李巨微如是說。

  在他看來,宏觀經濟運行態勢、企業主體行為選擇、各級政府財政狀況,以及社會公眾日常生活,無不會受到這場改革的影響。而此項改革雖屬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卻障礙重重,“陣痛”在所難免,且未必一定能獲得成功。他還特別強調,在經濟社會進入“矛盾凸現期”背景下,其將直接考驗主導者調節利益關系的能力。

  然而,從改革的思路而論,這次卻似乎恰恰是吸取了當年“價格闖關”的教訓,而顯得更加穩健前行。

  1984年,以浙江莫干山會議為標志,中國啟動了規模空前的價格體制改革。而到1988年6月,“價格闖關”的激進改革方案推出。當時對價格改革的指導思想是“長痛不如短痛”和“一步到位”。但當年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勢相當緊張,通貨膨脹率高達18.5%,雙軌價格的摩擦也很嚴重,不利的形勢把主觀設想的加快價格改革的思維打翻在地。

  而此輪改革,則更加強調整體協調配合、分步推進。發改委價格司在其研究報告中,便更加強調資源價格改革與體制改革、健全財稅政策、完善市場體系、培育市場主體、改善政府監管等方面的深度配合與共同推進。

  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對改革的態度,或許反映了決策者的謹慎和魄力:“任何一次大的價格變化,都是不同行業,不同市場主體和不同人群利益此長彼消的過程。”在他看來,資源性產品價格作為基礎價格,涉及面尤為廣泛。確定正確的改革方向和目標無疑是重要的,但是難點和關鍵仍然在于選擇正確的改革路徑、方法、步驟和時機。(編輯:李旭波)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