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 能源……中國與世界風雨兼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0日 14:12 中國消費網 | |||||||||
即將逝去的2005年發生了很多事,有些已經結束,有些尚在繼續。 然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如同一架相機,由于選取的焦距和角度的不同,所留下的風景也應有很大差別。可是,過去的已經無法改變,站在歲末年初的門檻上,人們卻能夠以此憧憬未來的圖畫。為此,本報試圖通過“國際十大新聞”和“國際十大人物”向你訴說“滄海桑田變幻的諾言”,與你一起走過不平凡的2005年。
2005年,中國無疑是一個焦點。 在這一年里,中美關系在摩擦中前進著。包括布什總統在內的美國政府高官密集訪問中國,與中國領導人加深溝通和了解。而美國的各大主流媒體也掀起了一股“中國熱”,或開辟專欄,或封面文章,對中國方方面面的進展進行細致精準的解剖。但也有一種不健康的情緒,就是“中國威脅論”成為他們揮之不去的陰影。直到下半年,這種指責的聲音才逐漸削弱下去。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歲末之時,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卻成為“中國威脅論”的最有力的鼓吹者,它的外相麻生太郎好像覺得“中日競爭論”的沖擊力還不夠,最后干脆直呼“中國威脅論”了。致使中日關系一跌再跌,直到谷底。 2005年也是抗日戰爭結束60周年,但日本包括小泉首相在內的政要還是一意孤行地“拜鬼”,極大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人們讀出了這種憤怒,也意識到中日之間的和解還需要等待。 在這一年里,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也得到加強。4月,中印兩國總理實現歷史性的握手,“龍”與“象”最終共舞于世界的舞臺。年底,中國還與東亞國家舉行了首屆東亞峰會,使人們明白構建一個亞洲版的“歐盟”并不是一個遙遠的夢。 可是,2005年,也是與中國糾紛不斷的一年。在這一年里,中國與歐盟和美國爆發了紡織品貿易爭端,一度到了非常嚴峻的程度,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談判之后,才將矛盾暫時緩和,但還遠未解決。這讓人們深深困惑,雖然各國都信誓旦旦地宣稱要“全球化”、“自由貿易”等,但反全球化和反自由貿易的呼聲卻一直不絕于耳。然而,2006年是中國入世協議后過渡期的最后一年,中國能順利經受考驗嗎? 2005年,世界的情況也并不樂觀。 歐盟憲法被否決,油價一漲再漲,伊拉克仍舊戰火紛飛,伊朗依然核危機,而災難、恐怖和禽流感則更讓人憂心,也讓人無法回避(詳見本報“觀點版”文章)。這使人們了解到,我們生活的世界還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也許正因為如此,人類還需要去奮斗和改進。 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時代。世界猶如好萊塢大片里的“金剛”(KingKong),除了展現好的一面,也展現糟糕的一面。一方面人類可以直上青天攬明月,美得讓人無法承受;另一方面面對血腥的暴行,又讓人深深嘆息,感慨人性的殘忍。 然而,我們不能因為看到了荒謬和混亂,就對未來變得茫然,但我們也要有清醒的認識,2006年人們前方的路途仍然很漫長。 讓我們伸出手,與過去告別,向未來招呼。 之一:人民幣匯率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即日起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是中國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11年來緊盯美元的匯率制度由此被打破。由于中國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經跨越國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此次人民幣匯率改革立即引來全球匯率波動和眾多國家的關注及積極評價。人民幣宣布升值后僅兩個小時內,馬來西亞也宣布該國貨幣林吉特升值。國際匯市上,受人民幣和林吉特匯率調整的影響,亞洲貨幣兌美元幾乎全面升值。 此后,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仍對人民幣升值頻頻施壓,并期待中國采取更為靈活的匯率制度。但中國方面頂住壓力,保持了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穩步實施。預計2006年,有關人民幣匯率的經濟博弈,還會繼續進行下去。 (本報記者魏紅欣) 之二:貿易摩擦 2005年最具代表性的貿易摩擦當屬中國與歐美之間的紡織品之爭。從2005年第一天起,紡織品配額制度終止,但中國并未如想象中那樣成為最大受惠國。貿易環境的復雜、入世協定書中的種種保留條款,讓中國紡織品與歐美的貿易爭端終于在年中爆發。盡管為了抑制本國紡織品對歐美出口的過快增長,中國曾對部分紡織品征收出口關稅,但為保護本土相關行業,美國和歐盟今年先后對中國紡織和服裝產品實行進口限制。 有媒體評價說,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算得上是20多年來在中國社會反響最大的貿易爭端。為此,中歐、中美之間進行了多輪貿易談判,尤其是中美紡織品談判,歷時超過半年。最終,中國與歐美之間簽署了相關協議,緩解了曾經“劍拔弩張”的氛圍。 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摩擦的抬頭,令中國一再成為全球反傾銷最大受害國。除紡織品爭端之外,中國與其他國家在鋼鐵、蜂蜜、家具等領域也摩擦頻發,這些無不折射出中國崛起與國際社會發生的碰撞,中國已進入貿易摩擦的“高發時代”。 (本報記者魏紅欣) 之三:能源博弈 由于國際市場原油供求關系緊張,美國墨西哥灣地區原油生產和煉油業受到颶風嚴重影響,加上一些地緣政治因素的推動,今年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一路撒野,甚至在8月份一度突破每桶70美元關口。今年底的國際油價較去年同期高出近50%。 油價連創新高不僅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給全球經濟的穩定增長帶來隱患,同時油價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還引發了全球加息的蔓延。盡管經過近20多年的產業結構調整,全球經濟抵制油價沖擊的能力明顯提升,但油價的持續走高不可避免地加大了經濟運行成本,由此引發的通脹上升和貨幣政策持續收緊,對各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帶來嚴重沖擊。 除此之外,作為生產鋼鐵的原料,全球鐵礦石價格也在今年上漲了75%。原材料價格飛漲,鋼價卻不升反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鋼鐵企業承受了巨大壓力。為此,中國企業與國際賣家展開多次談判,積極爭奪鐵礦石定價上的話語權。 (本報記者魏紅欣) 之四:核問題 2005年是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朝鮮半島和平進程在2005年邁出了扎實的一步。7月26日,第四輪會談在中斷13個月后重啟,9月19日,朝核問題第四輪六方會談通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共同聲明文件,為最終解決朝核問題指出了方向。 在朝核問題上,中國堅持勸和促談,成功舉辦朝核問題第四輪六方會談和第五輪會談第一階段會議。中國為此而付出的巨大努力,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六方會談已經取得圓滿成果。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要指望六方會談實現朝鮮半島和平,人們多少還得有點耐心。 與六方斡旋的朝核問題相比,伊朗核問題同樣是一個燙手的山芋。隨著伊朗大選中殺出的“最亮黑馬”內賈德就任伊朗總統,伊朗核危機被再度“引爆”。 盡管這位保守派總統的鐵腕與親民作風為自己贏得民眾支持,但其語出驚人的“豪氣”更令美國揪心。依著內賈德的脾氣,跟美國干一仗并不是不可理解。 在伊朗核問題上,內賈德面對美國的高力強壓一直毫不示弱,一副對抗到底的架勢。而德、英、法三國代表歐盟向伊朗遞交的解決伊朗核問題的一攬子提議,也被伊朗稱為“是無法接受的”。 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盡管在伊朗核問題上比較公正,但顯然很難在美伊之間取得平衡。 對此,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對話和協商,妥善地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解決問題,并愿為早日解決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本報記者魏紅欣) 之五:聯合國改革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官”,聯合國秘書長安南2005年的日子卻不太好過。一起接一起的丑聞,紛紛與他扯上關系,美國更是差點將其倒下臺。雖然,安南目前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但未來的聯合國改革,顯然是一個很難跨越的門檻。 隨著世界格局的不斷演變,聯合國現行的結構和體制已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在聯合國60華誕之際,安南信誓旦旦地表示要重振聯合國雄風,最后推出的卻是一份大大縮水的《成果文件草案》。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日本、德國、巴西和印度組成“四國聯盟”提出決議草案,要求將安理會理事國從目前的15個擴大至25個,并增加包括以上4國在內的6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新的常任理事國與目前5個常任理事國擁有“相同的責任和義務”,其中包括擁有否決權。 而在五大常任理事國中,除英國和法國曾表示“不熱心的支持”以外,中美俄主張擴大安理會“應取得廣泛共識”。總之,聯合國改革還得改,但怎么改卻是一個國際性的難題。 (本報記者魏紅欣) 之六:亞洲政治 即將過去的2005年,亞洲各國的政治家們紛紛亮相,共同上演著一場又一場外交大戲。 就在本月中旬,舉世矚目的首屆東亞峰會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召開。東亞峰會令東盟取得在東亞乃至世界前所未有的發言權以及部分主導權,這表明東亞合作小國的聲音同樣能得到反映。 類似的合作在今年的亞洲政治舞臺上頻頻上演。 但與此不和諧的是,亞洲最大的三個經濟體———中韓兩國與日本之間的外交關系在今年跌入冰點。日本政治右傾化進一步加劇,首相小泉純一郎第5次參拜靖國神社,引起亞洲一些國家的強烈抗議,加劇了日本與中國、韓國的“政冷”困局。 從插手臺灣問題到執意參拜靖國神社,從允許使用篡改歷史的教科書到在東海油氣田問題上得寸進尺,再到不顧鄰國反對,執意修改憲法將“自衛隊”升為“自衛軍”……,日本領導人的妄自尊大、一意孤行導致“2005年的中日關系刷新了建交33年以來的最低溫度(媒體言論)”。 (本報記者魏紅欣) 之七:自然災害 當印度洋海嘯給人類帶來的創傷還未散盡,卡特里娜、南亞地震等一系列的自然災害讓我們意識到,2005年又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美國經歷了一個史上最狂暴的颶風夏天,其中“卡特里娜”無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她”奪去了上千人的生命,將繁華大都市變成死城,讓文明社會變成無政府局面,成為美國有史以來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其帶來的整體損失可能高達1500億到2000億美元。美國國會預算局預測,“卡特里娜”颶風造成的災害可能將使美國今年下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放慢0.5至1個百分點,還將造成大約40萬人失業。 南亞地震是人類遭遇的另一場浩劫。10月8日,南亞發生里氏7.6級地震,波及多個國家,致使超過8.7萬人死亡。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稱,大地震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50億美元。自然災害給相關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讓各國意識到,在危機面前,惟有加強合作才能共渡難關。 (本報記者魏紅欣) 之八:歐盟一體化 2005年5月底、6月初,歐盟多個成員國對是否通過歐洲憲法公約進行了全民公決。 然而,令這些成員國的政治精英們始料不及的是,歐憲首先在歐盟一體化的倡導者———法國遭遇滑鐵盧。5月29日,法國選民通過公投拒絕接受歐盟憲法,反對人數之多、聲勢之大均超出人們預期。數日后,荷蘭選民亦投票否決歐盟憲法。 無奈之下,歐盟25國領導人6月16日晚緊急決定,各成員國不必在2006年11月以前完成批準《歐盟憲法條約》的程序。 歐憲受挫,歐洲一體化進程由此遭受打擊,這凸顯歐盟部分國家的保守主義力量上升。作為歐盟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歐盟憲法條約》被譽為歐洲政治一體化進程的又一塊里程碑。其接連遭遇成員國民眾的否決,表明歐盟一體化進程任重道遠。 不過,歐盟從經濟一體化,到政治一體化的質變,這條道路還是要繼續走下去的。 (本報記者魏紅欣) 之九:禽流感 今年以來,主要在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地區發生的禽流感開始擴散到歐洲、中國、中東及美洲等世界眾多國家。席卷全球的禽流感令全體地球村居民膽戰心驚,給全球經濟帶來逾30億美元的損失,眾多國家聯手應對禽流感。 2005年秋冬之際,隨著候鳥遷徙季節的來臨,多個國家和地區再次傳出禽流感疫情,并出現數起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的病例。一時間,全球各國政府及民眾談“禽”色變。而科學家更是斷言,如果禽流感病毒發生變異,意味著人類可能將很難躲過這場浩劫。 面對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和各國政府都緊急行動起來:儲備疫苗,封殺禽類,設立專項基金,不亦樂乎。當然,靜下來的時候,人類自身還是得好好反省一下,既要以科學的應對之策和成熟的心態來應對,也不能有絲毫的麻痹和松懈大意,因為萬一惹怒了大自然,后果不說誰都清楚。 (本報記者魏紅欣) 之十:恐怖猖獗 回首2005年,不管你愿不愿意,有一個字眼是不能回避的,那就是恐怖爆炸。因為在這一年里,接二連三的恐怖爆炸接踵而至,全球恐怖主義威脅依然沒有緩解,許許多多的無辜者在無聲無息中喪失了生命。 7月7日,倫敦發生4起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50多人死亡;7月21日,倫敦又發生4起炸彈爆炸事件,所幸只有1人受傷;7月23日,埃及發生7次連環爆炸,造成至少90人死亡,200多人受傷;10月1日,印尼巴厘島遭到多起炸彈爆炸襲擊,26人不幸遇難,120多人受傷;10月2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市區半個小時內連續發生3起恐怖爆炸事件,至少造成61人喪生,188人受傷;11月9日晚,約旦首都安曼發生3起自殺式連環爆炸,造成至少56人死亡、300多人受傷…… 慘不忍睹的爆炸現場,血肉模糊的教訓一次次證明,恐怖襲擊已經非常專業化、規模化,而留給人類的思索還不止這些:為什么人類越進化,世界卻越來越動蕩? (本報記者魏紅欣) 《國際金融報》 (2005年12月30日 第十三版)(編輯:李旭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