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05年的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研究部署明年質量技術監督工作任務,動員全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快質量技術監督事業發展,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2005年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取得顯
著成效
即將過去的2005年,是“十五”時期的最后一年。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幫助下,廣大干部職工團結一致,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依法行政、嚴格把關”為己任,以“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為目標,全面履行綜合管理和行政執法兩大職能,比較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打好食品安全攻堅戰,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收到成效。
一是嚴格按國務院規定的時間,全面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在全面完成米、面、油、肉制品等老五類和新10類食品市場準入工作的基礎上,全面啟動了茶葉等13類食品的市場準入工作,共頒發食品生產許可證14502張,28大類中的370種食品已納入市場準入體系,占食品種類的70%。
二是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初步建立起區域監管長效機制。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按照“統一管理、分類監管、重心下移、層級負責”的總體要求,全面實施了以“三員四定、三進四圖、兩書一報告”為主要內容的食品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促進了食品監管任務的落實和食品生產企業日常監管到位。通過采取集中整治、關停并轉,聯合經營、集中檢驗,幫扶引導、促進發展等有效措施,加大了對小作坊的監管,使食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以嚴厲查處無證生產為重點,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百千萬工程”成效明顯。全系統共查處無證生產及違法生產食品案件6000多件,端掉食品黑窩點300多個,查處假冒偽劣貨值金額4.1億元,為規范食品生產經營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認真實施全國食品標準2004-2005年發展計劃,加快了食品標準體系的建設步伐。共對8672項食品國家標準、384項食品行業標準、250多項食品地方標準、14萬多項企業食品標準進行了清理。全國各省(區、市)普遍建立了食品類國家質檢中心,有的地方還建成了全省統一的食品檢測機構,為加強食品監管、確保食品安全提供了技術保障。
堅持從源頭抓質量,生產領域質量監管工作明顯加強。
一是全力推動質量振興,引導企業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普遍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引導企業自律、加強政府監管、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三管齊下的質量工作格局,質量興市活動已擴展到900個市(縣)。
二是以打造品牌為抓手,充分發揮扶優扶強的作用。名牌工作得到社會廣泛好評,被評為中國名牌的925個產品,創造出11229億元產值,起到了明顯示范效應;免檢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96大類產品、2500家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地理標志即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工作為服務“三農”做出重大貢獻,受保護的450多個產品產值達300多億元。
三是在建立企業質量檔案的基礎上,信息化的質量工作體系加快了建設步伐,質量工作從監管和服務兩個方面向縣以下延伸取得突破,區域性質量監督、執法打假、安全監察、標準、計量、認證等工作水平和效率進一步提高。
四是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權威性進一步增強,針對突發事件組織的專項抽查效果突出,在扶優治劣、引導消費、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等方面的作用顯著增強。
五是以生產許可為主要內容的產品市場準入制度進一步完善,28類、14502家獲證企業的質量保障能力明顯提高,有力地配合了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品、保護自然資源、推進節能降耗等重要政策的實施。
六是以區域整治和專項整治相結合的執法打假不斷深入,全年依法查處18萬余起、貨值33億元的制假案件,地條鋼、土煉油、黑心棉、劣質化肥、食品制假等違法行為得到遏制,轄區打假責任體系的建立為從源頭上解決假冒偽劣打下了基礎。
堅持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標準、計量、認證認可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
一是圍繞經濟建設推進標準化工作。配合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發布并實施了一批涉及人身安全、環保、節能、節水等方面的重要標準;針對重大突發事件,緊急組織制定了22項國家標準,并對現行21575項國家標準和8511項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進行了清理;農業標準化工作受到地方政府和農民、企業的歡迎,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達到了2228個。
二是根據社會發展完善計量工作體系。總局制定了落實國務院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社會部署的具體措施,聯合發改委發出了《加強能源計量工作的意見》;各地廣泛開展了節能、節水、環保和消耗能源資源類產品的認證工作;建立新一代量子計量基準、有證標準物質和社會共用計量標準得到長足發展,計量基、標準的國際比對和國內比對工作穩步推進;開展了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計量管理狀況調查,組織制定了重點耗能行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標準;建立了規范化的計量器具和商品量監督檢查制度,集貿市場、加油站、餐飲業、眼鏡制配場所、煤礦、糧食和棉花收購市場的計量專項執法檢查成果顯著。
三是著眼于提高有效性,加強認證認可工作。深入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先后對3C產品、流通領域中的食品和農產品認證標志進行了專項監督檢查;食品和農產品認證取得新進展,全國獲得有機認證的企業達1164家;嚴格了機構審批,目前國家認監委共批準認證機構139家,外審員培訓機構40家,認證咨詢機構756家;中國認證認可協會正式成立,省、市、縣認證監管網絡基本形成,認證認可法規進一步完善,認證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
以國家利益和人民安危為己任,妥善應對一系列突發事件。
今年先后發生的禽流感、蘇丹紅、豬鏈球菌、孔雀石綠、甲醛啤酒、PVC保鮮膜等一系列突發性事件,引起了社會震動、危及到了人民的安全。在關鍵時刻,我們這支隊伍做到了沖得上、打得好、完得成,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都能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既高度重視,又冷靜對待,迅速查明事件起因,預測可能造成的影響,分析解決問題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及時掌握事件發展的動態,做到了有效應對。在妥善應對突發事件的過程中,我們進一步加強了與媒體的溝通與合作,建立了食品安全新聞宣傳報告制度。通過媒體新聞發布,在第一時間將我們的聲音傳遞出去,穩定了群眾情緒,平息了事態。
以減少和遏制各類事故為目標,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的新機制進一步完善。
一是繼續推進特種設備動態監管體系建設。全國已配置安全監察人員7517人,聘用安全監察協管人員6.8萬人,安全監察組織網絡初步形成; 29個省(區、市)初步建立特種設備數據庫并與國家數據庫互聯,信息化網絡建設取得新成效,動態監管體系進一步健全,監管到位率明顯提高。
二是安全責任制進一步落實。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強化督促檢查,通過與企業、檢驗機構簽訂安全責任狀,進一步落實了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和檢驗技術把關責任;同時通過目標考核,將監管責任落實到各級質監部門。
三是加大專項整治力度。組織開展特種設備專項整治,加大了依法處理的力度,對查處的重大隱患和問題及時進行通報,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經濟的正常運行。
四是加快了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建設。27個省級局制定了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1個省級局開展了應急演練,提高了應對特種設備突發事件的能力。
五是積極開展國際交流。成功舉辦了首次特種設備安全國際論壇,促進了安全監察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的提高。2005年特種設備安全形勢總體平穩,截至11月份,特種設備事故與2004年同期相比,事故總起數下降17%,死亡人數下降18%。
努力提高執法把關能力,自身建設得到了加強。
第一,以科技興檢為突破口,大力加強技術機構建設和基層建設。全系統大力推動實施科技興檢,加強技術機構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了技術機構的生機與活力。信息化建設進展順利,“金質工程”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從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優化隊伍結構、加強教育培訓、強化職能到位、健全各項制度、狠抓行風建設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入手,縣(市)基層局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全系統辦公條件、執法裝備和經費保障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第二,以全面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為契機,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深入開展。法律法規制修訂進程加快。修訂并正式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建立和完善了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行政執法證件管理等制度,開展了政務公開、行政執法檢查、實施末位淘汰制等活動,行政復議案件明顯減少。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成果。
第三,以行風建設為重點,不斷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按照中央和地方黨委的統一部署,深入扎實地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繼續把解決損害群眾利益、影響隊伍形象的問題放在突出位置來抓,治理亂收費、亂辦班、亂發證、亂評比、亂發牌匾,取得明顯成效。
二、充分認識新形勢和新要求,努力提高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有效性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要求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必須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定不移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上來,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全局,努力提高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性和貢獻率。
面對今后一個時期繁重而艱巨的工作任務,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必須努力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以提高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效性和貢獻率為目標,大力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質量技術監督工作體系,認真抓好一個源頭,切實維護兩個安全,充分發揮6個作用,不斷強化一個能力。
抓好一個源頭,就是抓好生產加工環節這個源頭。要大力推進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努力提高我國質量總體水平;大力推進實施名牌戰略,努力提高我國優勢產業、企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大力推進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努力提高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維護兩個安全。一是維護食品安全,構筑起食品質量安全的防線,確保人民群眾吃得放心,喝得放心,買得放心。二是維護特種設備安全,建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網絡,防止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發揮6個作用。一是全面推進以質取勝戰略,在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我國產業、企業和產品提高競爭力中發揮作用。二是加快農業標準化,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中發揮作用。三是充分發揮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技術基礎保障功能,在推進發展循環經濟,促進我國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中發揮作用。四是深入開展打假治劣,在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中發揮作用。五是研究和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在促進我國具有自主品牌的產品出口和合理保護國內產業和市場中發揮作用。六是高度關注民生,全面履行職能,在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作用。
強化一個能力,就是提高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能力。各省(區、市)局要提高把握大局、服務大局的能力。要圍繞促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這個大局,去審視和謀劃質量技術監督工作;要善于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與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結合起來,要把總局的部署與各地的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宏觀上為政府決策當好參謀,在微觀上為企業做好服務;各市、縣局要重點提高依法行政、嚴格把關的能力,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全面落實綜合執法和行政管理兩項職責到位,做到既不失職不作為,又不越權亂作為;各級技術機構要大力推進科技興檢和人才強檢戰略,不斷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提高人員素質,實現工作機制創新,有效提高技術保障能力。
三、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質檢工作全局,全面做好2006年質量技術監督各項工作
明年質檢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質檢工作全局,以“依法行政,嚴格把關,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為宗旨,以大力實施“以質取勝”戰略為主線,按照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質檢工作體系,努力提高依法把關能力,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增強質檢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性,為推動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新貢獻。按照這一總體要求,明年質量技術監督工作要在推進實施以質取勝戰略、推進實施名牌戰略、推進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等3個方面取得新突破;要在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打假治劣、特種設備安全等維護公共安全三大任務上取得新成效;要在完善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加強標準化、計量、認證認可技術基礎、提高技術保障能力、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等6個方面取得新進展。
為此,明年要突出抓好以下10項工作。
第一,大力推進實施以質取勝戰略,把從源頭抓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從生產領域的基礎性環節入手,加強和改善對企業的監管和服務,切實加大工作力度,促進我國產品質量整體水平的提高。一是大力推進質量興市工作。要深化質量興市工作機制,立足實際,加快研究制定《質量興市、品牌強市績效標準》。力爭明年底全國開展質量興市活動的市(縣)達到1000個,努力推進有條件的省(區、市)整體開展質量興省活動。二是進一步加大扶優扶強力度。要立足于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加大名牌戰略推進力度,深入開展產品質量國家免檢工作,進一步推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三是完善缺陷產品召回制度,大力推進工程設備質量監理工作。四是加強宏觀質量狀況分析,積極推進質量競爭力指數工作,完成企業質量競爭力指數的研究,從企業質量競爭力方面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價。五是加快質量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企業質量檔案工作,加快建立以產品質量為主要內容的企業信用體系。
第二,認真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年活動,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把明年繼續作為食品安全年,緊緊抓住食品安全這個一號工程,切實加強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工作,保證食品安全不出轟動全國的大問題,確保獲證產品和企業不出問題,努力遏制一般性質量安全事件的發生,真正把食品安全民心工程變成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明年要重點在6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一是以嚴格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為基礎,在全面整頓食品生產加工業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重點是組織實施好14類食品的省級發證工作。二是以查處濫用添加劑和非食品原料為突破口,在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三是以農村和城鄉接合部為重點,全面落實“既要便民,又要管好”的監管原則,在加強食品小作坊監管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四是以扶優治劣兩手抓為目標,在實現“四個一批”即扶持一批名優企業、幫助一批中小企業、關閉一批不具備生產條件企業、嚴厲懲處一批制售假冒偽劣食品違法犯罪分子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五是以建立快速反應機制為抓手,在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六是以加強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為重點,在加快食品安全保障條件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第三,加強產品質量監督,建立和完善產品質量監管體系。要認真總結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和生產許可、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經驗,進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我國產品質量監管體系。一是進一步強化許可證管理工作。以貫徹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為主線,全面推進生產許可證管理工作實現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努力發揮生產許可證工作在落實產業政策、促進結構調整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切實改進質量監督抽查工作。加快《產品質量監督條例》制定步伐,從確保有效性、增強應急性、提高可比性、強化權威性、擴展社會性、實現統一性方面進一步改革完善,努力將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建設成為我國產品質量監管體系的一項重要制度。三是進一步加強對檢驗機構的監管。要立足于切實增強質量監督工作的技術保障能力,堅持強化監管與加大服務相結合,不斷加強對檢驗機構的監督管理,積極為檢驗機構走向市場、參與競爭創造條件,促進檢驗機構加快發展。
第四,深入開展打假治劣,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要進一步突出重點產品、重點區域,加大打假工作力度,繼續在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中發揮主力軍作用。一是繼續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百千萬工程”。把打擊以非食用原料生產加工食品、濫用食品添加劑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危害嚴重的食品制假售假違法行為作為重點,每個省(區、市)務求基本解決一批地區、一批食品的假冒偽劣問題。二是突出抓好化肥、農藥、人造板、“黑心棉”等區域性質量問題的整治。三是推動落實行政轄區打假責任制,不斷建立完善對制假行為早發現、早查處、早控制的責任機制。四是加強行政執法機構和執法隊伍建設。
第五,全面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努力發揮標準在自主創新和建設節約型社會中的技術支撐作用。要全面實施技術標準戰略,以提高國家競爭力為核心,大力提升標準化在提高產品質量水平,促進產業發展,增強我國技術創新能力中的有效作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一是抓好標準化基礎工作。在清理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加快標準制(修)訂步伐。加強企業標準化管理工作,要把強制性標準的宣貫與實施監督,作為產品質量監督的重點內容。加快技術委員會建設,促進龍頭企業、大型企業的技術骨干逐步成為標準化工作的主體。二是完善優勢產業標準。三是做好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標準化工作。四是進一步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五是進一步加快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步伐。
第六,加強計量監管,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計量技術平臺。進一步完善計量法規體系、量傳溯源體系、技術保障體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充分發揮計量工作的作用。一是加快建設與國際一致的計量基準體系。二是高度關注民生,加強民生計量工作,進一步強化法制計量。以涉及公平交易以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安全的12種計量器具為重點,深入開展計量器具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維護公平交易、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安全。三是以促進節能降耗為重點,加強能源計量工作。四是進一步做好企業計量工作。
第七,大力加強認證認可工作,努力提高認證工作的有效性。要進一步完善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體系,重視發揮認證認可協會作用,加快建立和健全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認可約束、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工作機制,著力提高認證工作的有效性,全面發揮認證認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一是要充分發揮認證認可在保護生命、健康、安全方面的作用。加強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監督管理,切實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維護有關各方和消費者權益。二是要充分發揮認證認可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中的作用。三是充分發揮認證認可在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的作用。四是積極推動有關環保、生態認證的國際標準的研究和利用。
第八,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著力營造“安全發展”環境。要深入貫徹《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落實依法監管的責任,建立特種設備動態監管體系,防止和減少特種設備安全事故。一是全面推進特種設備動態監管體系建設。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著力于找盲點、找盲區,消除盲點盲區上,切實做到及時登記,及時檢驗,及時發現,消除事故隱患。二是推動落實特種設備安全3個責任。要落實企業安全管理的主體責任,落實檢驗機構技術把關責任,落實安全監察機構監管責任。三是進一步提高安全監察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第九,推進實施科技興檢戰略,進一步提高技術保障能力。要緊緊圍繞服務國民經濟建設發展大局,全面實施科技興檢戰略,大力推進質檢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努力提高質檢科技水平。一是統籌規劃質量技術監督科技事業發展。按照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部署,要圍繞已經納入國家科技規劃綱要的標準、計量、檢測、食品安全、認證認可、特種設備、技術性貿易措施、條碼自動識別技術等重點領域,積極協調國家有關部門,落實質檢“十一五”國家科技項目,力爭使質檢科技發展的重大項目進入國家科技計劃。二是加強質量技術監督科技基礎工作。要加強技術機構技術能力建設項目的管理,完善規章制度,規范檢測技術能力建設項目的申報、審批工作程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三是進一步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要逐步構建以國家級科研機構、系統重點技術機構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鼓勵和支持省及副省級省會城市技術機構的整合,實現資源共享,把區域技術力量做強。四是加快質量技術監督信息化建設。
第十,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嚴格依法行政。要以全面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為主線,以貫徹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為重點,加快立法工作,深化執法監督,全面提高質量技術監督系統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一是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質量。要以事關百姓安全的《食品安全法》為重點,積極參與、緊密跟蹤立法的各個環節。抓緊修訂《計量法》、《標準化法》,組織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設備工程監理條例》、《缺陷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起草工作。組織開展《組織機構代碼管理條例》、《國家質量獎勵條例》、《產品標注標識條例》等的調研論證工作。二是大力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深化法制監督。三是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強化行政審批的后續監管。四是認真做好普法工作。
四、全面加強隊伍建設,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第一,以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強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各級質監部門都要始終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全面加強新時期質量技術監督系統領導班子建設。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建設的長效機制。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質量技術監督各項工作。要始終堅持求真務實,繼續抓好作風建設這個關鍵。
第二,以實施《公務員法》為契機,全面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要把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作為重要任務抓緊抓好。要以此為契機,加強教育、管理和監督,優化公務員隊伍結構,增強履行職責的能力。積極做好質檢系統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管理的試點驗收和論證推廣工作。
第三,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為動力,全面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加快落實《“百千人才工程”實施方案》,形成一個目標明確、措施具體、符合實際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體系,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的高層次國家級專家,培養一批質量技術監督科技和專門業務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建立一支專業優勢互補、結構合理、層次較高的年輕化專業技術骨干隊伍,形成一個培訓教育的網絡體系。加大對技術人才培養的投入。加快推進和建立質檢專業職業資格制度。
第四,以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為關鍵,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責任分解、責任考核、責任追究和獎懲兌現4個環節,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促進責任制的落實。堅持從嚴治政方針,把行風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要改進政風,進一步減少會議和文件,改進會風文風,力戒形式主義和做表面文章,一切工作都要講求實際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