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淆“兩大賬戶”,隱瞞初始費用,夸大收益率
作為介于分紅險和投連險之間的一種投資型壽險產品,在代理人“收益超過銀行存款利息”的宣傳攻勢下,萬能險一躍成為了今年國內保險市場的新寵。然而,高收益的背后卻潛藏著誤導的陷阱。
賬戶陷阱
萬能險熱銷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萬能險產品有最低保證結算利率,具有長期儲蓄習慣的消費者總是將萬能險的最低保證結算利率與銀行的存款利率進行比較。
然而,一些保險代理人在引導消費者將萬能險收益率與銀行存款進行比較時,大都籠統地告訴消費者一個萬能險的年收益率,卻有意無意回避了這樣一個事實,即萬能險“保障+投資”的兩大功能決定了它的兩大賬戶:一個是投資賬戶,另一個是風險保障賬戶。而萬能險的最低保證結算利率僅僅針對投資賬戶中的資金收益。
由于代理人的“籠統”,不少投保人根本就沒有弄清楚萬能險的最低保證結算利率的計算基礎,而是將已繳納的全部保費作為基礎,簡單套算最終收益,最終導致實際收益率大大低于其預期。
初始費用陷阱
還應該注意的是,投保人所繳納的保險費在扣除風險保障賬戶的費用后,仍然不能完全進入投資賬戶,而是還要扣除一筆“初始費用”,主要包括公司的經營管理費用、保單管理費、貸款賬戶管理費、附加險保險費等。
由于存在初始費用,在投保的前幾年里,萬能險的收益率往往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萬能險適合能持續交費或長期持有保單的消費者,投資年限至少要在10年以上,否則投資效益尚不足以抵消被扣除的手續費。
預期收益率陷阱
代理人為了夸大萬能險的收益、吸引投保人,常用的招數還包括混淆實際收益率與預期收益率的區別。按照規定,保險公司在萬能險利率演示時,應分成高、中、低三檔進行演示,其中低利率為該公司的最低保證利率。
此外,保險公司還應向投保人明示“該演示純屬描述性的,最低保障利率上的投資收益是不確定的,不能理解為對未來的預期。”
然而一些代理人在宣傳過程中,不僅不告知投保人最低保證利率以上的測算數字只是對未來收益的假設,不能作為未來實際收益的保證,反而使用高利率進行演算,或是利用保險公司過去某一時期曾經達到的較高利率進行演算,以此誤導投保人。
業內人士建議,在購買萬能險時,一定要看清保險條款,不要盲目依賴銷售人員的解釋和產品說明書之外的其他宣傳材料。不妨將保險代理人的各項承諾以附加條款的形式寫上保險單。(編輯:劉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