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做有偏向的經濟學家也無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2日 09:46 中國消費網 | |||||||||
最近,中國經濟學家的公信力、價值和人格似乎面臨極大危機,某網站的非代表性網民調查結果顯示,能贏得10%以上受訪者信任的中國經濟學家不超過兩位。11月20日,《新京報》也刊發(fā)了《“經濟學家”失去公信力了嗎》的專家訪談。而在這空前的質疑聲里,經濟學家們卻大半尷尬地保持沉默。而尷尬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不少經濟學家被指為特定利益群體的代表。
其實,經濟學家們無妨公然做某些利益群體的代表。絕大部分的經濟學家因為研究視角、研究方法、考察資料的有限性、受訓練的傳承性,實際上總是有意無意為某一群人的利益張言。在經濟性的交易關系中,除了一些中立的技術方法,實際上我們無法要求經濟學家均衡地、全面地、系統(tǒng)地掌握交易各方的全部資料及立場,并且謹慎構設出對所有交易各方絕對公平的解釋視角。僅僅由于精力、知識、資源的有限性,大部分經濟學家也只能從某一個角度建構自己的理論并發(fā)表主張,即使聲言代表平民或貧民者,也只是一種利益群體的代表者。 在美國,不少經濟學家及其他社會學科的學者,分明站在有鮮明的自由主義或保守色彩的思想庫陣營中,保守的如傳統(tǒng)基金會、企業(yè)研究所;自由主義的如布魯金斯學會、卡耐基國際和平中心。而且即使在大學里面,經濟學家也有較鮮明的保守陣營(如斯坦福大學)和自由主義陣營(如哈佛大學)。而這種所謂的陣營和色彩,與其主張所關聯(lián)的利益群體有密切關系。 部分經濟學家可以堂皇而公然地成為特定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正如法律訴訟中的兩方法律代理人一樣,作為利益代言人的經濟學家應盡力構建有說服力的理論框架、收集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提出有力的論點;在公開辯論中,這些經濟學家可以不必貌似中立,而應著眼于自己理論基點的堅實及論據(jù)的充分性;而在結論中,也不必虛擬自己有權代表一般公眾對另一方做出判決式的裁斷。也許我是一個經濟學外行,但我相信,如所有其他社會科學一樣,著眼于特定視角及利益代表機制的學術論辯,不僅比較文明而不虛偽,同時將有力刺激經濟學在現(xiàn)實的經濟交易及其在沖突化解的道路上,以激烈論辯和交鋒的方式取得進步。 中國的社會經濟分化所形成的多種利益集團需要有各自的經濟學、法律和社會學辯護士,我們需要警覺的:一是偽稱中立實際代表著特定利益群體的辯護士;二是學者們因為經濟利益驅動而競相服務于權勢集團,從而使弱勢群體缺少辯護支持,這時至少應為樂于代言弱勢群體的經濟學家提供更多的公共支持和政府幫助。為了使各自的論辯真正得以成立,代表各利益的經濟學家應回歸到潛力鉆研經濟學方法論利器之上,而不只是簡單依憑所在機構聲名、個人口才及似是而非的個人經驗發(fā)表隨感與主張。實際上,方法論的軟肋才是中國經濟學家最不見容于世界經濟學同道的地方。只要在扎實的方法論基礎上,為特定經濟利益辯護的經濟學家的作為并不可恥;相反,在沒有這樣系統(tǒng)的論證的基礎上,號稱公共經濟學家者的言論也不光榮。(編輯:王彥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