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 > 正文
 

個人賬戶將“由虛變實”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1日 14:54 中國消費網

  “個人賬戶調整后,我以后領取的養老金是不是也會少呢?”

  “少的那部分去哪了?是不是去填空賬了?”

  “我老的時候,還有養老金可用嗎?”

  在得知了養老金的個人賬戶政策調整后,不少人都提出了這樣的疑問,而在網上和媒體上,對養老金政策調整的討論也日趨激烈。畢竟,這是一個關系著世界1/5人口老年生活的問題。

  3%的調整“劫富濟貧”?

  事情源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近日的一次發言,在解讀“

十一五”期間我國勞動保障政策時,田成平表示,從2006年1月1日起,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

  人們對該政策調整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個人賬戶里的錢少了!”

  事實的確如此,但個人賬戶規模的減小,是否會減少未來的養老金領取數量呢?答案似乎并不明確。

  現在執行的養老金制度,是根據1997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下稱《決定》)建立的。該規定將城鎮企業職工分為三類,一為所謂“老人”,即決定實施前已經離退休的人員,他們仍按國家原來的規定發給養老金,但要按照《決定》執行養老金調整辦法;二為“中人”,即改革之前已經參加工作,但還沒有退休的職工,他們的養老金分為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過渡性養老金、補助性養老金;三為“新人”,即改革之后參加工作的職工,他們的養老金按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來核發。

  按照《決定》,在構成養老金的幾大要素中,基礎養老金是按照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發放,其中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發放。也就是說,這個數是個死數,人人平等。而過渡性養老金針對《決定》執行前的企業職工,其計算標準為對職工1997年前工作年限的總繳費工資指數化的1.4%,對大多數人來說,也同樣是個確定的數字。惟一存在變數的,就是個人賬戶。

  根據規定,領取養老金時,個人賬戶部分將會把繳費本息按照10年的標準逐月發放。也就是將本息除以120。此次調整,直觀上來講,個人賬戶的資金顯然是減少了。

  但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養老司司長焦凱平也同時表示,盡管職工個人賬戶的規模可能將降低至8%,但改革絕不會以犧牲職工待遇為代價,職工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標準不會降低。原因是從2006年起,雖然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但同時,基礎養老金月繳標準也由月平均工資的20%變為30%。

  也就是說,由于養老金兩個部分的“此消彼漲”,養老金總額的變化不見得是一定向下的。

  “其實3%的調整,個人并不見得吃虧。”一位在社保中心工作的人士向記者表示。

  他向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職工平均工資計算,每月少劃入個人賬戶的為工資的3%,一年即為工資的36%,按照現有規定,繳納15年后即可領取養老金,共少劃入個人賬戶的資金為月平均工資的5.4倍。而每月基礎養老金則多領取月工資的10%,10年下來就多領取月平均工資的12倍。“你說,誰虧誰賺?”

  同時,他也向記者表示,由于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的特點,此次調整對收入高于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人來說是“吃虧”的,因為他們個人賬戶減少的資金量要大于以后領取的水平,收入越高,“吃虧”越多,但對于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人來說,養老金的總額則是上升的。“這實質上也是一定程度上的收入調節吧!”該人士評價到。

  意在做實個人帳戶

  那么,養老金個人賬戶的此次調整,最主要的意義在于什么呢?

  田成平在介紹時,曾強調是“為了與做實個人賬戶相銜接”。而據記者了解,一些長期關注中國養老金體制改革的專家也對此表示了贊同。

  有專家指出,做實個人賬戶,首先是要劃清個人賬戶同統籌賬戶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特別是在財務賬戶上的獨立,一定要得到保障。此次將企業的3%劃入統籌賬戶,實際上也正是把個人賬戶變成名副其實的“個人收,個人支”的賬戶,而不再僅是現有收支中的一個虛擬概念。

  1997年,國務院的《決定》確定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框架,統一了具體實施方案。但對于個人賬戶這個概念,僅僅是作為一個計發方法,實際上,就只是一個名義賬戶,無論是在財務上還是在金融體系上,個人賬戶并不存在。

  由于個人賬戶僅僅是一個虛擬賬戶,所以在對養老基金財務的管理上,實行的是混賬管理的辦法,即允許統、賬基金相互調劑使用,以基礎養老金代替基本養老金。

  沒有做實個人賬戶,就無法割斷統、賬基金之間的聯結,鎖定統籌基金的債務。一些地方為了滿足當期的支付需要,大量動用中人和新人積累的個人賬戶基金,這就造成了個人賬戶的空賬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教授認為,基本的養老保險分為兩塊:一塊是強調公平性的社會統籌,另一塊就是按個人名義設立的個人賬戶,從法律來講,個人賬戶是個人私有的,但現在卻把兩種不同的制度合并成為了一個制度,這就是造成了個人賬戶的空賬問題。如果當初統賬結合模式是兩個板塊的話,這個制度就不會出現個人賬戶的空賬。

  由于持續地擴大統籌基金的現實債務,個人賬戶空賬規模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據估計,目前養老金的個人賬戶缺口正在以每年1000億元的速度增長。

  有專家認為,從法律上來講,個人賬戶養老金是職工的個人產權,國家不提供財政兜底責任。所以這種統賬結合、混賬管理、‘空賬’運行的局面只能是改革初期的“權宜之計”。如果不做實個人賬戶,不實行養老基金分賬管理,從根本上鎖定政府的財務負擔,建立各級政府、企業和個人的分擔機制,個人賬戶空賬問題將嚴重危及到新建的社會保障制度。

  2000年,遼寧省開始實施完善城鎮社會保障制度的試點,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也是試點主要內容之一。據了解,到2002年底,遼寧共積累個人賬戶資金近48億元,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據了解,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曾計劃在2005年底完成“做實個人賬戶”的工作。但由于一些原因,該計劃不得不延后。此次對個人賬戶的調整,專家認為,這將是下一步驟的“熱身”,相信今年年末,明年年初時,國家還將出臺一系列的政策,將做實個人賬戶全面推開。

  如何拆解空賬死結

  雖然統賬不分,混賬管理是造成大量空賬的原因,但根本還是在于基本養老基金缺乏所致。即便是未來做實個人賬戶,已造成的缺口仍然是引人關注的問題。

  目前社會上對空賬缺口的具體數字說法不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前任部長鄭斯林曾給出2.5萬億元的數字,而

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更傾向于引用世界銀行5月份提供的研究數——9.15萬億元,但這個數字是到2075年的預計缺口數字。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李紹光近期的研究表明,從1997年到2033年期間,這個缺口可能將達到8萬億元人民幣,據了解,測算中的利率、工資水平和增長率、養老金增長率等主要參數來源于中國銀行、國家統計局等官方機構公布的數字。

  無論最后的測算數字是怎樣的,人們更關心如何能填補天文數字的空缺,如何能保障人們未來的養老。

  李紹光帶領的課題組指出,在8萬億的隱性債務中,約有4萬億元可以通過現有的社會統籌解決,但剩余的4萬億則需要政府以各種方式融資解決。基于中央和地方所承擔的不同歷史責任,其中一級債務中的2萬億,應當由中央政府承擔;次級債務中的約2萬億元可以由地方通過劃轉國有資產等辦法來償還。

  另外,課題報告還認為,在做實個人賬戶的前提下,從2032年起我國養老金債務開始下降。如果我國養老保障制度能平穩推進,做實個人賬戶,30年后養老金缺口將得以填平。但這個假設的一個前提就是養老金的覆蓋范圍逐步擴大至多數勞動者。

  由于養老金制度的特點,使得養老金的資金規模同參與人數有著直接的聯系。據了解,目前包括4000多萬已退休人員在內,我國上年末的參保人數只有1.6億多人,僅占城鎮人口的30%左右,不及勞動力人口的15%,覆蓋率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覆蓋的城鎮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職工中,參保人數2001年以來的平均增速為4.04%,也已低于離退休職工人數的平均增速6.64%。如去年繳費職工12242萬名,領取養老金的人數達4100萬。

  據了解,國內一大城市的某區社保中心,2004年養老金的收支比為1:1.69,收支相差嚴重,關鍵問題就是居民中離退休人員較多,而多數職工則是外來打工者,多數參加養老保險。目前我國國內的勞動力同退休人員的比例為15:1,但其中相當大一部分為未參加養老保險的農民工,這是造成我國雖然勞動力人員比例不低,但養老金收支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

  2000年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全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達1.3億,65歲以上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 到2030年,我國人口結構將從現在的15個勞動力供養1個老人變為3.3個勞動力供養1個老人。“未富先老”的預言一步步逼近告訴大家,留給解決問題的時間不多了。(編輯:盛秀華)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