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關鎖定食品安全 道德自律法律約束部門協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9日 13:39 中國產經新聞 | |||||||||
CIEN記者楊未宏 北京報道 11月1日,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在《食品衛生法》頒布10周年新聞發布會上聲稱,盡管10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是在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市場流通、餐飲消費等方面的安全問題仍很突出。
誠信缺失引發安全問題 搜狐財經發起的“2005中國企業公眾形象年”的民意調查顯示:民眾普遍認為,食品安全問題,固然與一些企業生產與銷售環節監管滯后甚至缺位息息相關,但更多的還是個別企業缺乏公眾意識與社會責任觀念、利欲熏心、社會道德淪喪使然;調查中有68%的消費者認為,對當前的消費環境缺乏安全感,84%的消費者認為,提供安全的產品是企業最基本的義務和社會責任。 目前,我國對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或者說是嚴重滯后,是問題存在的前提。企業和市場逐利的天性使一些企業抓住政策漏洞,明知故犯。在此情況下,造假販假的成本低,處罰力度輕,直接導致“違法獲益”遠超“違法處罰”,最終導致惟利是圖者“屢罰不改”。國內的社會誠信環境差,失信成本低,也使得一些企業在自我抉擇與群體抉擇時,往往選擇隨波逐流。 有專家直言:企業忽視社會和民眾的信任度,殊不知社會信任本身是除商品、金錢等資本外的一種社會資本,是一種社會的經濟資源,企業寧“失信”也“惟利”的做法無異于“殺雞取卵”,在傷害老百姓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扼殺了自己的發展空間,最終必將落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的結果。 全民動員實現系統工程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會長王文哲在近日召開的“2005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上聲稱,我國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一些深層次問題沒能根本解決,不僅表現在微生物超標方面,還表現在添加劑不合格或加入量超標、原料中有害物質的殘留、營養成分不足等問題上。 目前相關部門雖然已加大打擊力度,采取定期、日常與突擊檢測“三管齊下”的辦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食品安全的管理,但在食品生產、加工、消費的整個過程中強化部分管理,“抽檢”充其量也只能是“事后監督”,難以對食品安全形成全面長效的管理,調查顯示的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約為7%就是最好的明證。為此,某官員稱,“食品安全的源頭在農村,農村的粗放式經營靠不住”。 食品安全問題是個“系統工程”,牽涉到食品源頭、生產加工、市場流通、餐飲消費等多個環節,真正長效的管理,需要從食品原料管到消費,從農田管到餐桌。這是個“全民總動員”的過程,需要政府部門、百姓、企業三方共同努力,從根源上徹底改變目前的現狀。 三道關口鎖安全 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與體系的不完善、發展的不平衡以及監測和預警體系剛起步,危險性分析原則還沒有真正作為決策和管理的基礎,先進的食品安全關鍵控制技術使用尚未形成規模,以及缺少對食品生產新工藝、新技術進行評價和控制的技術能力,成為制約我國當前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發展的瓶頸。 業內人士認為,單向的企業道德自律和單向的強制監管,收效甚微。在遭遇徹底的顛覆之后,我們需要從企業道德自律和法律強制方面進行雙向的秩序重建。只有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形成制度、規則、法律的約束,才能促成秩序重建,形成誠信的社會環境,使之內化并成為企業道德自律的理性杠桿,促成商業倫理的回歸。 頻頻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直接暴露國家相關部門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軟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是一時之計;健全完善相關食品的檢驗標準以及為食品安全立法、規范企業行為方是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根本。 目前,我國涉及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的有工商、質監、衛生、農業、藥監、商務等將近10余部門,“由于缺乏法律授權和職責界定,各部門共同參與食品管理工作,從表面上看有助于發揮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的職能,力量龐大、聲勢浩大,但也暴露出多頭監管、職責不清、衛生監管力量薄弱等問題。一旦發現問題又相互推諉,無法追究相關部門的法律責任。”兩會期間,陳守義委員就憂心忡忡地說。 業內專家建言:要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的問題,需要政府、市場和百姓一起努力,從道德自律、法律強制和部門協作三方面著手,但尚需要未來長時間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