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公關背后有腐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2日 08:21 新聞晨報 | ||||||||
面對丑聞,一些知名品牌將"功夫"花在了"詩外",動用一切手段力圖擺平政府職能部門和媒體。 □據新華社上海6月21日電 繼亨氏、肯德基、強生、立頓、雀巢等跨國知名品牌相繼曝出質量丑聞后,被稱為“
面對一樁又一樁的食品質量事件,面對輿論和消費者的一次次震驚和抨擊,有些企業真心誠意地采取了補救措施,承擔了應負的責任,但遺憾的是,更多的知名品牌卻將“功夫”花在了“詩外”——他們不是光明磊落地承擔應盡的責任,而是動用一切手段開展危機公關,力圖擺平政府職能部門和媒體,混淆視聽,強壓消費者。更令人痛心的是,有些政府職能部門和媒體就是在這樣的危機公關面前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或者突然失聲、裝聾作啞;或者轉移話題,王顧左右。 長期以來,選擇知名品牌特別是國際名牌往往被認為是保障產品安全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然而,近來包括洋品牌在內的一些知名企業,自詡對中國市場和消費者心理洞悉無遺,一旦出現信譽危機就明目張膽地以各種見不得人的手段開展所謂的危機公關。結果該解決的問題不了了之,消費者被糊弄得莫名其妙。有些洋品牌的公關經理還津津樂道于此類危機公關的成果:只要擺平媒體、確保政府不表態,一切都會過去。其實,跨國公司所謂的危機公關,說白了就是“花錢買太平”,是典型的腐敗。這種危機公關的手法,無非就是避重就輕、偷換概念、隱瞞真相。到頭來,公正被公關出賣,消費者在這樣的交易中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對企業以危機公關為由進行的各種公關活動,我們的執法部門和媒體必須提高警惕,千萬不能在不經意甚或有意中喪失了原則。同時,對那些在企業危機公關中收受錢物、出賣公權的單位和個人,應當視同受賄,堅決追究其法律責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