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中國食品安全標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0日 09:24 人民網-人民日報 | |||||||||
新華社記者 宋振遠 一問:標準為何“執(zhí)行難”? 農業(yè)部有關專家介紹,我國食品相關標準由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企業(yè)標準等四級構成。目前我國已制訂了包括各類食品產品標準、食品污染物和農藥殘留限量標準
有關部門權威人士分析認為,標準“執(zhí)行難”的原因很復雜。主要是標準分散交叉,缺乏協調機制。目前的各類食品標準分散于農業(yè)、質監(jiān)、衛(wèi)生等六七個部門,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QS”(質量安全)制度等,多種標準在市場上往來沖突,不僅百姓云里霧里,就連企業(yè)也不知就里。 據記者了解,我國食品安全的法規(guī),目前有產品質量法、食品衛(wèi)生法、《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具體的食品質量標準近3000個,但遺憾的是,這些法規(guī)和標準由于多頭管理,存在嚴重的交叉沖突,同時又都不全面。 有關專家警告說,多頭監(jiān)管,實際上造成了“誰都管不好”的局面,出現了一些監(jiān)管的“真空地帶”,出了問題后,又互相推諉,或默不作聲,這種局面必須盡快通過體制創(chuàng)新得到扭轉。 二問:監(jiān)管部門為何“缺位” 記者最近在北京高校采訪,不少人提出質疑:像“蘇丹紅”事件,為什么直到歐盟市場禁入含“蘇丹紅”食品一年半后,運用歐盟標準進行檢測才引起我國有關部門重視?十多年前就禁用的“蘇丹紅”,不法奸商們卻一直大肆在用,我們的眾多監(jiān)管部門此前都在忙什么? 事實上,“蘇丹紅”事件比較集中地暴露了“監(jiān)管缺位”問題。 如果仔細觀察近年來工商、質檢等部門的“監(jiān)管政績”,其管理重心主要集中在查處假冒偽劣產品,諸如劣質奶粉、毒大米、假冒食用油等,至于食品內在成分和含量是否合格,則很少列入檢查范圍。 一些消費者說,對于屢禁不止的食品安全問題,該處理的不處理,一次次“手下留情”,甚至進行權錢交易、以權謀私。像去年的“阜陽劣質奶粉”事件,正是因為生產、經銷等管理部門監(jiān)管失職,才會造出那么多“大頭娃娃”,某種程度上說,這無異于謀財害命。 三問:離國際標準有多遠 最近立頓紅茶涉嫌“氟化物超標”事件引人注目,農業(yè)部有關專家出面替立頓紅茶“正名”,結果受到質疑。某種程度上說,這一事件彰顯國內行業(yè)標準門檻過低,從而引發(fā)國人對食品安全評價標準的高度關注。 有關專家坦言,我國早已加入WTO,國內一些食品標準明顯老化,必須盡快與發(fā)達國家接軌,否則將處境尷尬。受各方面的壓力影響,去年年底,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yè)部等九部門終于出臺食品國家標準的修訂計劃,開始對現有食品行業(yè)的國家標準體系進行調整,將使采用國際標準的比例由23%提高到55%。這實際上顯示,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的距離還相當大。 據了解,在我國,農產品的追溯性標準系統基本還是空白。目前,我國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的源頭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威脅較大。其中,農藥和獸藥對食品源頭的污染是主要問題。統計表明,目前全國存欄豬是4億頭,97%是散養(yǎng)的,這意味著市場上絕大部分豬無法確認其來源。 專家說,無論從國內食品市場安全還是提高食品出口競爭力的角度講,我國都急需“補課”,盡快與國際標準拉平,否則我國農產品將面臨重重“壁壘”,難有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