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前子
吃東西簡直是一種怪癖。
有愛吃有毒的,比如河豚。有愛吃發臭的,腌莧菜梗,臭豆腐。但現在的臭豆腐都不臭了。我對朋友說,很夸張:“現在真是淡而無味,連臭豆腐都不臭了”。
我愛上了“蒸雙臭”。也就是說臭的力量太小,只有讓它們團結一起,或許才有臭氣熏天的可能。
“蒸雙臭”就是腌莧菜梗蒸臭豆腐。但“蒸雙臭”里的臭豆腐已經沒啥吃頭了,蒼白無力,而腌莧菜梗卻豐腴滋潤,臭豆腐是死心塌地的老仆人,腌莧菜梗是望春風的閨中少婦。咬住它一吸,忽見陌頭楊柳色的卻是我們——腌莧菜梗里的汁液仿佛陌頭濃濃的楊柳色在我們的舌尖上如坐春風,又坐懷不亂。
臭這種味道,很難被其他的味道篡改。因為它的確太獨特了。偉大的詩人就是腌莧菜梗,或者是臭豆腐。李白是腌莧菜梗,杜甫是臭豆腐。詩人中有李白杜甫,食物里有腌莧菜梗臭豆腐,這真是我們中國人的福氣。
腌莧菜梗的鹵叫“臭鹵”,用它燉蛋,“相看兩不厭”;用它煮花生,“下筆如有神”。
有愛吃霉的,霉千張,霉干菜。霉干菜扣肉,扣到天涯海角。
除了河豚魚的毒,腌莧菜梗臭豆腐的臭和霉千張霉干菜的霉都是加工手藝。或者說手藝活。吃東西說到底就是吃手藝——比如“手剝蝦仁”,吃的就是手剝這個手藝。
手剝出的蝦仁,肉質結實,一結實,味道就豐富:好像吃甘蔗,吃著吃著吃到了甘蔗頭,整根甘蔗的味道就被這甘蔗頭給提拔了出來。甘蔗沒頭,群龍無首。手剝蝦仁就是甘蔗頭。蝦仁最怕爛糟糟的,爛糟糟的蝦仁只能混進配料——比如用番茄醬炒,和清炒蝦仁一同裝盆,美其名曰“雙色蝦仁”或“龍鳳蝦仁”。 手剝蝦仁只須清炒,味道就很好了。
但也并不是手剝的就好,有蝦子的季節去飯館吃“手剝蝦仁”,肉質也不結實,因為飯館要做另一道菜“蝦子白肉”,就把河蝦先在清水里攪拌,使它的蝦子脫落。這一攪拌,肉質就給攪拌松了。
以前說菜肴,只論“色香味”,現在看來還要加個質,或是脆的,或是嫩的,或是硬的,或是糯的。這“質”,也就是口感。
“色香味俱全”不夠,要“色香味質俱全”。這質,還可以看作是原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