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提示
針對近日媒體有關強生嬰兒潤膚油可能含有對身體有害的液體石蠟油的報道,強生中國公司昨天首次發表聲明,稱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食品藥監局的通知中“根本沒有提及到強生嬰兒油含有有害物質或強生嬰兒油含有石蠟油”,表示強生產品“符合嚴格的強生公司全球質量標準”,“強生嬰兒產品的配方在用于嬰兒身上是純正的、溫和的和安全的”。
通讀強生公司的官腔味十足的公開聲明,無非是強調其產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對于消費者因“強生嬰兒油含有害成分”報道產生的不安,他們沒有表示出一絲哪怕是象征性的歉意。既然產品質量已經引起懷疑了,在相關檢測尚未得出正式結論之前,你一個勁兒地強調產品質量絕無問題,有什么意思呢?強生的態度,與亨氏、寶潔等跨國公司在產品質量遭質疑后的第一反應何其相似。
要擱在其他發達國家,產品出了這么大的問題,公司最聰明的做法是,立即夾緊尾巴裝孫子,無條件地給消費者賠不是,然后誠惶誠恐地靜候官方或權威機構的說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為什么他們到了發展中國家中國,態度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從孫子變成了大爺,從賠不是變成“打官腔”了呢?
這里面或許有他們的原因,但更有我們自身的原因。要知道,跨國公司在他們自己的國家,或在其他發達國家,人家只是把他們當成普通的企業,給予普通的待遇;而在中國一些地方,他們被當成了招商引資的重要成果,在審批、稅收等方面享受著政府提供的“超國民待遇”。他們既有雄厚的國際資本作后盾,又很快入鄉隨俗學會了中國特色的“公關技巧”,于是一些內資企業辦不到的事,他們往往能順利辦成,內資企業不敢得罪消費者,他們卻敢不拿消費者當回事兒。寶潔公司的碧浪漂漬洗衣粉包裝袋上公開標明,“可以去除99.9%的細菌”。專家指出,產品功能的廣告宣傳出現數字說明,這明顯違反了廣告法的規定,“如果是本土企業,這些廣告絕對是播不出來的。”中央電視臺有個《每周質量報告》節目,專門曝光產品質量問題,他們的記者大江南北都跑遍了,什么時候也應該去找幾家跨國公司練練手啊。
洋品牌學會了“打官腔”,而且水平在不斷提高,是一件值得警惕的事。我們不要崇洋,也不要排外。要幫助洋品牌改正“打官腔”的不良習氣,只需懷著一顆平常心,給他們與內資企業一樣的國民待遇即可。
本報特約評論員 潘多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