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餐飲 > 正文
 

《小康》雜志:調查顯示我國飲食小康指數71分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2日 11:03 《小康》雜志

  小康社會的第一個標志,就是飲食小康,吃什么,怎么吃,關系到民眾的生活質量,關系到民族的素質和命運。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是否能吃飽?是否能吃得安全?是否能吃得健康?政府在吃的問題上管理得怎么樣?《小康》將首次通過問卷調查方式為你提供中國飲食小康指數。

    《小康》雜志與有關政府部門、專家及社會團體進行了合作,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飲食小康”的抽樣問卷調查。

  問卷設計了四個方面的問題,每個問題占不同的分值,最后加權得出中國飲食小康的總分(詳見下表):

  根據以上問題設計的問卷共發出一萬份,其中城鎮、農村各占50%,涵蓋各種職業。有效回收8673份。在18—50年齡段的占58%,50——70年齡段的占42%;女性占47%,男性占53%。地域覆蓋我國的東部、中部、南部、西部、東北部五個區域,涉及10個省的城鎮和農村。

  《小康》雜志在咨詢了專家的意見后,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加權統計,最后得出中國飲食小康指數為71分。

  數據表明,民眾普遍認為:中國已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但對食品衛生安全現狀表示不滿意的指標卻高達51%,對政府在食品領域的監管體系及力度的滿意度僅在57%。  對溫飽問題樂觀,對食品安全最擔憂

  從本次調查的情況看,城鎮居民和農村群眾對-食品供應、人均擁有食品量上都有較高的分值,表明在溫飽上基本有保障,而其中城鎮比農村分值未加權前高出5個點,在城鎮居民中官員和專家在該項指標未加權前高出平均數4個點。在對當前的飲食衛生安全狀況調查結果看,這一項是飲食小康中人們最不滿意的。不滿意程度達51%。其中城鎮居民表示不滿意的遠高于農村,在不加權的情況下高出12個點,表明食品安全意識城鎮居民顯得更強,而城鎮居民中官員和專家在此項調查中又比普通居民表現出更為擔憂的意識,不加權高出居民平均數4個點。

  營養盲占多數,政府監管難盡人意

  在食品的營養結構上,城鄉認同率比較相近,都認為還過得去這樣一個分值。城市中占69%的人,鄉村中占71%的人認為自己目前的營養結構不成問題。這個數字表明當前因膳食結構不合理造成的危害還不為人們所太多的重視,尤其還沒有引起象食品安全一樣的令人不安。這些可能因所造成后果的直接快速與間接緩慢,及媒體的關注度大小有關。在對政府監管的調查顯示,對政府在食品領域的監管體系及監管力度上平均滿意率只有57%。一方面表明民眾對食品安全的要求和關注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表明食品監管難度大,政府面臨很大挑戰,政府在這方面的作為尚留很大的提升空間。

  問題 得分(百分制) 權重

  食品供應是否充足

  (包括供應量、人均擁有量等) 92 40%

  飲食安全狀況

  (包括食品的污染程度、科技運用對食品的 49 30%

  影響、主觀感受度等與食品安全相關的因素)

  飲食結構、營養結構是否科學

  (包括膳食習慣、進補方式、對健康的認識等) 69 20%

  政府在食品領域的監管情況

  (包括監管體系的建立情況、監管力度等) 57 10%  本刊記者 程衍方 潘益杰 報道

    食品安全已引起民眾食品消費的憂慮

  本刊記者 程衍方 潘益杰 報道

    從本刊的關于飲食小康調查的結果來看,大多數被調查者對食品安全抱有憂慮態度。在所有調查的大項中,食品安全的得分是最低的。人們對當前食品安全的不滿意度超過了50%。這是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

    食品安全事件頻出已引起食品消費憂慮

  一說到食品安全,接受調查的有關專家就直搖頭,他們幾乎都直言不諱地說:無論是作為專家還是生活中的消費者,我都對食品安全表示極度的擔憂!

  從問卷調查的情況看,對于食品安全的憂慮度專家比普通百姓高,城鎮居民比農村群眾高。

  有一政府官員在接受調查時說,《小康》關于飲食小康的調查很有必要,是對社會輿情的一大補充。在所有的調查題中,他說讓他感到最不滿意的就是食品安全問題,并說這需要政府和社會各個層面一起關注、齊抓共管,直到形成良好秩序才能真正得到解決。當問及現實的嚴重性時,他說就當前媒體公開報道的就已是觸目驚心了。

  最近幾年食品安全可能是食品類話題中最出新聞的。從劣質奶粉喂成大頭嬰,粉絲摻假添加有毒化學原料,高州某工廠生產的“毒罐頭”流向市場,到廣州假酒中毒導致多人死亡的惡性事件等。

  政府監管體制還待完善

  據調查,中國的食品供應體系主要是圍繞增加食品供給數量問題而建立起來的,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中國在農業投入品供給、產地環境、動物防疫體系、農產品生產、食品加工以及銷售等環節仍然存在安全隱患,假冒偽劣食品屢禁不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屢有發生,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檢測體系、認證體系等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適應性。加之中國食品安全管理權限分屬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農業、衛生、質檢、商務、工商、科技、環保、法制等部門,形成了多部門管理格局,不同部門僅負責食品鏈的不同環節。這種以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監管體制常常導致職責不清、管理重疊和管理缺位等問題。

  衛生部2003年的統計數字,2003年衛生部共收到全國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報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與2002年比較,重大食物中毒的報告起數、中毒人數、死亡人數分別增加了196.1%、80.7%、134.1%。衛生部門近年的監測結果表明,從食品種類來看,動物性食品是中國主要的食物中毒原因食品,其中以肉及肉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為21.88%;其次為水產品占10.11%。中國的食物中毒主要發生在集體食堂的占27.1%,在飲食服務單位的占23.6%,在家庭和食品攤販的各約占10%。

  這些還只是上報和重大的。實際的數字據有關專家估計,我國每年發生實際食物中毒的人數至少在40萬人左右。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的陳君石教授說:中國的癌癥病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吃出來的。

  食品衛生監管主要政府部門一覽表

  序號政府部門名稱

  1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農業部

  3衛生部

  4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5商務部

  6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7科學技術部

  8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9有關法制部門

  2003年與2002年中毒情況比較表

  重大食物中毒報告數增長率中毒人數增長率死亡人數增長率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03年比02年增加比率196.1% 80.7% 134.1%

    營養缺乏與營養結構失調威脅國民健康

  本刊記者 程衍方 潘益杰 報道

    在本刊發放的飲食小康調查問卷關于營養結構的印象題中,有超過半數的人填60分,一般,甚至有人索性說不懂。這反映一個問題,就是大多數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你的健康與否與營養結構的是否合理是劃等號的。

  中國烹飪協會秘書長馮恩援在接受調查訪問時所說,中國人從貧窮到溫飽是個歷史性突破,接著從溫飽到全面小康有一個大問題就不得不面對了,這就是營養結構問題。營養學界曾有一句行話:西方人(指發達國家)用腦吃,中國人用嘴吃。人家是根據營養結構吃什么,我們是什么味道好吃什么。改善膳食和營養結構將是國人當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營養結構失衡導致富貴病病發率上升

  據最近一份由衛生部、科技部和國家統計局聯合公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最近10年我國城鄉居民的膳食、營養狀況有了明顯改善,營養不良和營養缺乏患病率繼續下降。同時我國也面臨著營養缺乏與營養結構失衡的雙重挑戰。

  該報告稱,目前我國成人超重率為22.8%,肥胖率為7.1%,估計現有超重和肥胖人數分別為2億和6000多萬。大城市成人超重率與肥胖率分別高達30.0%和12.3%,兒童肥胖率已達8.1%,應引起高度重視。與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資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由于超重人數比例較大,預計今后肥胖率將會有較大幅度增長。

  我國成人血脂異常患病率為18.6%,估計全國血脂異常現患人數1.6億。值得注意的是,中年人與老年人患病率相近,城鄉差別不大。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估計全國現患人數為1.6億,比1991年增加7000多萬。農村高血壓患病率上升迅速,城鄉差距已不明顯;而人群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僅分別為30.2%、24.7%和6.1%,仍處于較低水平。

  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2.6%,估計全國糖尿病現患人數2000多萬。與1996年糖尿病抽樣調查資料相比,大城市2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

  這次的調查結果還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體力活動少與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發生密切相關;高鹽飲食與高血壓的患病風險密切相關;飲酒與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的患病危險密切相關。特別應該指出的是脂肪攝入最多而體力活動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種慢性病的機會最多。

  《營養立法》將力保國民健康

  國家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認為,目前主要是兩大原因造成了慢性病上升。

  首先,群眾對于合理營養的意識不強,具備的知識不足。現在特別是城市的居民,進食高熱量的食物過多。比方說現在城市居民攝入的植物油過多,植物油的熱量是非常高的,100克植物油的熱量要達到899千卡,而100克豬肉的熱量才只有395千卡。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合適的每天植物油的攝入量只是25克,而調查顯示北京居民每天植物油的攝入量是83克。

  專家做過測算,如果每天多吃5克的植物油不被消耗的話,十年以后體重就多長20斤。過多的熱量造成肥胖,肥胖是導致這些慢性病最主要的因素。

  第二方面是由于引導不夠。從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初將近30年的時間里,由于中國物質供應貧乏,居民只求溫飽,衛生行政部門的工作重點放在以防治腸道傳染病為主的食品衛生工作上,還顧不上營養保健的問題。而從上世紀80年代以后,尤其是進入90年代以來,一個顯著變化是物質供應豐富,食品供應應有盡有,可是,由于營養知識普及還相當貧乏,居民中“營養盲”十分普遍,以為營養過剩與結構性的營養不足危害中國居民的健康。

  中國營養學會副秘書長賈健斌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世界上存在的幾種飲食結構是:1.發展中國家一般是以植物性食品為主;2.發達國家如歐美一般是以動物性食品為主;日本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但同時漁產品較多。以日本為顯著特征的飲食結構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日本人勞動強度大,但平均壽命長,并且年輕人的身高都發生了較顯著的改變,因此值得我們借鑒。

  我國當前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同時存在。缺乏的主要是微量營養素(礦物質和維生素),如維生素A、B1、B2,鈣和鐵也需補充。營養過剩主要指某些宏量營養素攝入過多,如脂肪、蛋白質。我國營養專家提倡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結構。從1997年開始,中國營養學會制定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寶塔》向全社會推廣。今年學會除了繼續加大推廣力度,還受有關部門委托重點做好《營養立法》的準備工作。營養立法在發達國家很受重視,日本在二戰之后就有了營養法。我國的營養法規估計在2006年左右有望出臺。它將對國民的健康產生重大作用。

    中國人十大營養問題

  1. 肥胖率上升

    2. 心腦血管病患者增多

  3. 糖尿病發病率上升

  4. 高脂血癥發病率上升

  5. 熱量過剩

  6. 缺鐵

  7. 中小學生的營養素攝入不平衡

  8. 缺鈣

  9. 腫瘤患者增多

  10. 膳食纖維不足

  中國居民食物及營養素攝入變化

  1982,1992,2002年全國城鄉居民的食物攝入量(克/每人每日)

  城鄉合計 城市 農村

  1982年1992年2002年1982年1992年2002年1982年1992年2002年

  米及其制品217226.7239.9217 223.1217.8217 255.8248

  面及其制品189.2 178.7138.5218 165.3132.0177 189.1141.0

  其它谷類 103.5 34.523.3 24 17 16.3 137 40.9 25.9

  薯類 179.9 86.649.5 66 46 31.9 228 108 56.2

  干豆類 8.9 3.3 4.2 6.1 2.3 2.6 10.1 4 4.8

  豆制品 4.5 7.9 11.8 8.2 11 12.9 2.9 6.2 11.4

  深色蔬菜 79.3 10291.5 68 98.1 88.1 84 107.1 92.8

  淺色蔬菜 236.8 208.3183.7234 221.2163.8238 199.6191.3

  腌菜 14 9.710.3 12.1 8 8.4 14.8 10.811.0

  水果 37.4 49.245.7 68.3 80.1 69.3 24.4 3236.6

  堅果 2.2 3.13.9 3.5 3.4 5.4 1.7 3 3.3

  畜禽類 34.2 58.979.5 62 100.5104.422.5 37.6 69.9

  奶及其制品8.1 14.926.3 9.9 36.1 65.8 7.3 3.8 11.2

  蛋及其制品7.3 16 23.6 15.529.4 33.2 3.8 8.8 19.9

  魚蝦類 11.1 27.530.1 21.644.2 44.9 6.6 19.224.4

  植物油 12.9 22.432.7 21.232.4 40.2 9.3 17.1 29.9

  動物油 5.3 7.18.7 4.6 4.5 3.8 5.6 8.510.5

  糖、淀粉5.4 4.74.4 10.77.7 5.2 3.1 3 4.1

  食鹽 12.7 13.912.0 11.4 13.3 10.9 13.2 13.9 12.4

  醬油 14.2 12.6 9.0 32.515.9 10.7 6.5 10.6 8.4

    政府監控深受公眾關注

  本刊記者 潘益杰 程衍方 報道

    在本刊的飲食小康調查中的關于食品安全的調查顯示,近期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82%的公眾表示,這些事件“肯定會”引發自己對周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心,13%的人表示“可能會”。對于“您認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問題頻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這一多選問題,大多數人選擇了“不法食品生產企業和個人利益熏心”,該選項的獲選率達到87%。同時,相當多的受訪公眾認為“對失信企業和個人的懲戒力度不夠”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有68%的人選擇了這一項。

  在調查關于政府職能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問題上的作用同樣引起了公眾的強烈關注。認為“各監管部門責任不明晰,互相推托”的,達到了72%;“各執法部門之間缺乏配合,信息不溝通”以及“對相關執法部門人員不作為的懲戒力度不夠”,分別被64%和65%的公眾認為是食品安全問題頻出的根本原因。

  政府重拳出擊,食品將由藥監管

  而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犯罪活動一直是國務院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的重點,今年以來,國務院已連續召開多次常務會議討論食品安全問題。

  盡管通過幾次市場整治,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食品案件多發的勢頭已有所遏制,食品安全形勢趨于好轉,但是食品安全問題仍然比較嚴峻:一是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仍然是危害公眾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學性污染物對健康的潛在威脅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三是食品新技術、新資源(如轉基因食品、酶制劑和新的食品包裝材料)應用給食品安全帶來新的挑戰;四是我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五是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食品進行犯罪或恐怖活動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六是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條件、手段和經費還不能完全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

  最近政府已采取實質性措施,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所于今年1月1日正式成立。這是從原衛生監督所劃轉的部門,該所的成立意味著食品與藥品監督和管理的執法主體正式劃歸到一個主管部門。此前,藥品市場的監管歸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市場的監管則歸衛生部,藥品、食品的監管被分配在兩個不同的行政部門,導致不少監管漏洞。自從去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基礎上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加強食品安全管理。而后,各地藥監局也先后翻牌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但真正移交食品衛生監管工作的,上海是第一家。上海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王龍興表示雖然人、財、物尚未完全到位,但是今后食品衛生市場的監管將以藥監局為主進行管理,且如果改革順利,國家總局以及其他省市也將會借鑒推廣。

  耕地面積可能導致的溫飽問題

  本刊記者程衍方 潘益杰 報道

  根據本刊設計的飲食小康的問卷調查中,對溫飽問題的答復是一個較令人鼓舞的結果。世界糧食安全標準是人均400公斤,2002年,我國人均糧食達到406公斤。我國以用占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真正的實際問題是如果二十年后,中國耕地照目前這樣被商業化或工業化的繼續占用,而人口在進一步增長,到時我國本土生產的糧食是不是夠吃?是不是能夠正常地滿足戰略儲備?

  要實現糧食基本自給和保障人民食物安全,必須保證人均1畝常用耕地必不可少。1996年的第一次農業普查顯示,全國耕地總資源為19.5億畝,其中常用耕地15.83億畝,人均1.29畝。到2002年,全國常用耕地面積下降為15.78億畝。人均1.23畝。到2020年,如果常用耕地面積能保持當前的水平,由于人口增長,人均常用耕地面積仍將下降到1.06畝。如果放松管理,人均常用耕地面積很容易降到1畝以下。今后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難保耕地不被占用。

  自黨中央在制定"十五"計劃的《建議》中強調的要高度重視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建立符合我國國情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糧食安全體系后,糧食安全問題已為越來越多的政界與專家所重視。“民以食為天”,而用以生產糧食的耕地又是其重中之重,這關系著十三億城鄉居民是否能夠實現小康生活的最關鍵。

  要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首先要保護耕地,無節制地蠶食不可再生的耕地資源,遲早會影響糧食安全。值得深思的是,我國的糧食生產區集中在東、中部地區,有限的優質耕地更主要地集中在沿海地區,而這些地區恰恰是"圈地"熱度最高的地區。不少地區盲目上"開發區"和各種園區以及城市化建設,導致耕地因此迅速減少。而一旦出現糧食短缺,我國可供恢復的耕地將大量減少。

  據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琨提供的數字,從1985年到2003年,我國耕地減少2.4%。在這18年里,轉換的總量達306萬公頃,轉出的耕地中,38%屬建設用地,大部分發生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

  耕地面積的減少直接導致農作物產量的減少,就拿其中的小麥來說,其庫存狀況已在安全水平以下。2000年3月,國家糧食局對全國商品糧庫存普查的結果是:商品糧總庫存為2.5億噸,其中小麥庫存為1億噸,占總量的40%。其中陳化糧約占其15%,扣除陳化部分,小麥庫存應為8500萬噸。

  而2000-2003年小麥連續四年減產,產量均在1億噸以下。按最低消費1.05億噸計,則供需缺口如下表:

  由上可以得出我國小麥2003/2004年結轉庫存為8500-5245=3255萬噸。再考慮到國內糧食部門運作情況,實際庫存水平與賬面庫存相比大約有30%的虛數,則03/04年實際結轉庫存大約為2000萬噸。2004年小麥播種面積繼續減少,且苗情較差。因此,04年度小麥總產量不會高于2003年的8600萬噸。2004/05年缺口至少為2000萬噸,則2004/05年小麥結轉庫存將趨于零,后期必須依靠進口才能滿足國內需求。

  所以在2004年的 2月9日“我國土壤質量與糧食安全”高級論壇上,我國的專家、院士共同探討我國糧食安全的思路、措施、方法和途徑。農業部副部長范小建在會上發表講話說,解決我國的糧食問題,關鍵是構建起糧食安全的長效機制,必須完善行政管理的職能,必須完善耕地保護,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的工作職能。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飲食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我國局部發生流腦疫情
田亮被國家隊除名
2005年春運 票務論壇
萬眾矚目央視春節晚會
澳網公開賽百年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北京在售樓盤分布詳圖
《漢武大帝》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