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羽青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日前對北京、上海居民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消費者對于假冒偽劣和質次價高現象反響最強烈,其中79%的受訪者認為假冒偽劣應除之而后快。
調查顯示,分別有44.5%和34.5%的受訪人宣稱遭遇過假冒偽劣和質次價高損失。北京遭受假冒偽劣和質次價高兩大損失的消費者分別比上海高出14.9和8.2個百分點,問題在北京表現得更為嚴重。有11%的受訪者宣稱,曾經遭遇假幣,上海比北京高出17.1個百分點。此外,也有受訪者宣稱還因不該有的合同糾紛、設施損毀等受到過損失。
在所列的懲治行為表中,被受訪者排于第一位的是假冒偽劣,79%的受訪者稱必欲除之而后快;排于第二位的是制造假幣,61%的受訪者呼吁徹底清除;排于第三、四、五、六位的是商業欺詐、工程低劣、偷漏騙稅、商品走私,分別有55.5%、53.8%、43.3%、42.3%的受訪者指出以上問題。此外,財務情況失真、地區經濟封鎖、文化市場混亂、逃廢債務等問題也受到較多指摘,消費者希望盡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