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建華 通訊員李虹/文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現在武漢家庭請鐘點工為孩子服務的多,為父母服務的少。
照料兒孫/“孝子”“孝孫”者眾
5月22日,一50多歲的婆婆來到江漢區巾幗家政站,她要請一鐘點工專門照料剛生產的媳婦坐月子。退休在家的爹爹負責為兒媳做飯,請鐘點工幫嬰兒洗澡、照顧坐月子的媳婦以及家里的一點清潔工作。婆婆說,她本想親自照料兒媳坐月子,但工作讓她無法脫身。
5月30日,唐家墩一婆婆致電某家政服務站,請一鐘點工幫助她照料兒媳托付給她的重任——照料8個月大的孫子。
據該站站長劉敦林介紹,像這樣請鐘點工為子孫服務的,占所有用工家庭的85%,多為照顧、接送小孩,幫助年輕人做家務。
照料陪伴老人/“孝父母”者少
4月底,武鋼的劉師傅請鐘點工,因他住在漢口的80歲老母親患上了老年癡呆癥,同樣高齡的老父親身子骨也不太硬朗。但是他在青山的小家也有一攤子事,遠水解不了近渴。他只有請鐘點工替他“盡孝”。
據了解,像劉師傅這樣為父母請家政工的所占比例不高。以江漢區巾幗家政服務站的統計數據為例,以照料老人為由登記申請用工的占所有用工家庭的10%左右,且多是事業型家庭。其中還有部分家庭要求鐘點工在照料老人的同時幫助自己的小家做些家務。
苦于無法親自侍奉雙親的子女們多是為獨居的父母請鐘點工,除了照料病中老人,還有照料古稀老人日常生活以及為老人讀書報、聊天,幫老人消除寂寞的。
專家點評:這是正常現象
武漢大學[微博]社會學系周運請教授告訴記者,這種請家政服務“孝子”多于“孝父”的現象是正常的,不能簡單以此區分現代人的孝與不孝。
理論上說,上一代關心下一代或者隔代關懷是中國自古以來的一種傳統。從整個人類發展史上講,人類的繁衍只能是將重心放在下一代身上,且每一代均是如此,從而形成了世代相衡。
從實踐上說,中年人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夾縫中,當經濟情況無法兼顧時,他們多會將多半精力、金錢用于自己的下一代身上。這時即使是他們將金錢、精力集中花在老人身上而忽視子女的需求,老人們也不會同意的。當然也不能排除個別不孝順者背棄老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