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袁祖君報道 黃金周帶動了旅游熱,經(jīng)濟學家預測,伴隨著旅游熱、出游風險的增大,必將給旅游保險市場帶來紅火。不過實際的情況是,一邊是旅游“高燒”,各景點、交通爆棚;一邊是旅游保險市場的冷冷清清。
近年我國出游人數(shù)的急劇增多,使風險系數(shù)也不斷增大、事故增多。按說在這種大背景下防范旅途風險的旅游保險應當受到游客的青睞,但記者在北京幾家保險公司初步了解到
,今年“五一”期間,盡管出去玩的人不少,但能惦記著保個險的還是寥寥。而去年“十一”期間,除20%的游客因隨團旅游由旅行社辦理保險外,絕大部分出游的個人處于無保狀態(tài)。
-險種太少把客戶群擋在門外
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這主要緣于如今的險種仍欠完善。通常的游客出游僅有旅游救助保險、旅游人身意外傷害險、旅客意外傷害險、住宿游客人身保險供選擇。“很顯然,我國的保險險種少得可憐。旅游往往包含著相當多的風險因素,乘車安全、盜搶、自然災難隨時都會發(fā)生。發(fā)達國家的游客都很重視為旅游上保險,相比之下我國亟須加強這一領域工作力度。”有關專家指出。同時,目前大多數(shù)的旅游意外險只賣團體險,即只針對旅行社、單位、組團機構(gòu)等團體客戶,而對于自助旅游的個人暫不承保。有關資料則顯示,我國目前出外旅游的人群中有80%是自助旅游。這就意味著,有限的投保方式把相當大的客戶群擋在了門外。
-保險意識是關鍵
一些保險公司表示,“目前的旅游保險已基本可以滿足投保人的需求,旅游保險一直熱不起來,最‘致命’的是我國消費者的保險意識!本┏且槐kU公司團險部經(jīng)理說:“一部分游客存在僥幸心理,甚至采取抵觸的態(tài)度,不愿意為旅游上保險。認為出外旅游就那么幾天,根本沒有必要花那個錢來獲得這種保障!
-銷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目前旅游保險的銷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于旅游公司等代理銷售的熱情并不高,旅游者只能到保險公司的網(wǎng)點去購買,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他們購買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