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家電經(jīng)銷商點了把火,忙得消費者到處比價幾乎跑細了腿。有道是,從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業(yè)內(nèi)人士提醒說,越是這個時候越要保持清醒。因為商家都是玩價格游戲的高手,雖說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張牌,但商家總有本事每次都變出不盡相同的戲法來,讓消費者為自己的沖動買單。
商家的招數(shù)之一是吆喝什么不賣什么。商場降價廣告上羅列的特價品都極具吸引力,
這些商品的主要功能是吸引人氣,因為不少都是虧本買賣,商家難免刻意惜售,顧客要買時常碰到“數(shù)量有限”或“已售完”的情景,有時營業(yè)員還會貌似客觀地數(shù)落一通特價機的種種缺點,然后趁勢將賺錢品種推向前臺。一位顧客看中某款名牌特價1匹變頻空調(diào),商場早上9點開門,他10點就到了,卻見該商品上貼出了“售完”字樣,一連三天如此。旁邊的銷售人員忙不失時機地向他介紹:其實家里房間大的話,1匹變頻還是不夠用的,不如買功率大一些的型號……
加減法是本輪價格戰(zhàn)中的最新發(fā)明。家住典雅居的張先生看到鄰居家前不久裝了臺廣東某品牌2匹柜機,感覺不錯,但總覺得5700元的價格偏高了一點。這次價格戰(zhàn)風聲一起,他立即直奔這一品牌型號產(chǎn)品而去,一看之下大喜過望:商場赫然標出了4800元的價格。天哪,降了900元!興奮之余一問,才知道這一價格不含遙控器和電加熱功能,后兩樣另標了800元的價!張先生百思不得其解:什么時候空調(diào)主機和遙控器分開標價賣了?4800元加800元,是5600元,只降了100元。南京商家真是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
面對商家層出不窮的技巧,消費者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有關人士稱,首先要分清自己家庭是否急需添置家電產(chǎn)品,如果僅僅為降價所吸引,買回自己并不需要的商品或是把將來才需要的東西提前買回去,是極不理智極不科學的做法。因為家電產(chǎn)品隨著規(guī)模化及競爭的加劇,整體價格呈下降趨勢,集中降價只是商家的一種包裝炒作。另外貨比三家不吃虧仍是最簡單而有效的法則。獨家經(jīng)銷的家電品牌和型號,因為沒有可比性,價格的真實信息難以為人所知,降沒降價都由商家和廠家說了算,消費者不可能討到便宜。(施新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