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一位名叫蒲忠的年輕人從四川省巴中市質量技監局機關到平昌縣質量技監局走馬上任,這一年,他剛剛29歲。縣里上上下下投來的都是疑慮的目光:這個“娃娃局長”能理順內外交困的局面嗎?能擔當起“質量興縣”的重擔嗎?
人們的擔心不無道理。平昌縣位于四川東北部的大巴山區,地處川陜革命根據地腹心,當年,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全縣有兩萬多人參加了紅軍,有近1萬人壯烈犧牲。而如今,由
于歷史原因,這個百萬人口的大縣集“老、少、邊、窮”于一身,屬國家重點扶貧縣,任何工作都要付出百倍的艱辛才能做出點滴成績。
大環境如此,縣質量技監局的日子則更不好過。“再不還錢,我就鎖你們的大門……”、“今天再不發工資,我們就要去找縣長……”這是上任伊始,債權人討債和每月領不到工資的職工經常甩給蒲忠的幾句話。由于歷史原因,平昌質量技監局人員多(110人,是全省之最),隊伍素質不高,債務相當沉重(達150多萬元),部分干部職工人心渙散、觀念陳舊,局機關的20多個人中,就有10多人結了“親家”,拉幫結伙現象比較突出。而在蒲忠的一次隨機“抽查考試”時,10人當中就有5人沒把自己單位的名稱寫全。
如何徹底改變全局的精神面貌?怎樣才能沖破“吃飯”與發展問題的長期羈絆?經過大量調查研究,蒲忠大膽砍出了上任后的第一板斧:作出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決策,即一手堅持抓改革、一手堅持抓創新。“決不養一個閑人、留一個懶人、虧一個能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而有效,效而有得。”蒲忠向全局職工承諾。為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全局所有干部職工通過公開競爭,擇優聘用。在全局營造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良好環境和氛圍。為解決投資主體單一化問題,他力推技術機構走向市場,實行股份制運作,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效。為解決分配不公的問題,他積極推行績效掛鉤,實行按勞取酬,徹底打破“大鍋飯”、“鐵飯碗”,牢固樹立了“市場造飯碗”,“自己給自己造飯碗”的意識。一時之間,全局職工面貌一新,人心思干,各項工作大有起色。到2003年底,全局業務收入增長7.8個百分點,職工福利增長4.3個百分點,削赤減債25萬余元,大家對這位“娃娃局長”刮目相看。在理順內部的同時,蒲忠也在思考,作為縣級基層局,其作用與地位如何才能體現?他的答案是:必須融入經濟建設的主戰場。
為此,蒲忠經常主動向縣委、縣政府領導匯報工作、提出建議,并圍繞當地經濟工作重點開展質量技監工作。在全縣農網改造中,質量技監部門查出有50%的原材料不合格,為全縣避免了重大損失,也提高了農網改造質量。縣委、政府在江口鎮老街修建防洪堤,為嚴把原材料質量關,剛開工,蒲忠就親自押車將重達200公斤的沙石、水泥等建材樣品日夜兼程地送到省建材質檢站,等檢測結果一出來,又連夜趕回平昌,及時報告縣政府。對此,縣長段興善高興地說:“今后市政工程建設所需一磚一瓦都由質量技監局說了算。”
與此同時,蒲忠還帶頭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幫企業發展找方向,為質量問題查病灶,引導企業建立自律機制,鼓勵全縣白酒、油脂、水泥和肉制品、高粱、蔬菜等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積極完善標準體系、計量檢測體系、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信用體系等四大體系。充分發揮質量技監部門在打假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嚴格實施市場準入制度、缺陷產品召回制度,強化與優化了質量技監工作。
正因為覺得質量技監部門在干事、也能干事,縣委縣政府對蒲忠和質量技監局十分信任,把“質量興縣”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列入各級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從縣政府到鄉(鎮)均成立了“質量振興”領導小組,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縣、鄉、村層層簽訂責任書,讓老百姓直接參加質量監督管理,形成了質量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齊抓共管的新局面。
為緊緊抓住“優質服務”、“強化監督”這兩個重心,蒲忠積極推行了“服務明白卡”和“廉政監督卡”制度:卡片上詳細記載了質量技監局主要工作職能,打假投訴咨詢服務電話,各股室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電話及監督舉報電話等內容,并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嚴禁吃、拿、卡、要和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現象,隨時為企業、為農民提供“優質服務”,企業若有困難,一個電話就能得到上門服務,深得社會好評。
在平昌這樣一個邊遠山區,不少孩子對質量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蒲忠深知,要樹立全面質量意識,就必須從強化質量法規宣傳和質量知識教育抓起,因此,他親自編寫教案,深入蘭草、元山、白衣等30多個中小學講課,在全縣范圍營造“質量振興,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在去年的“質量月”期間,該局不僅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咨詢活動,還組織了一場文藝晚會,一曲自編自演的《12365》不僅唱出了自信與豪邁,也唱出了質量技監人員的精氣神。
這新官上任的幾板斧,砍出了新意,砍出了水平,也砍出了平昌質量技監局的一片天地。4個月后,縣委一把手劉書記找到了巴中市質量技監局長:“你們派的這個‘娃娃局長’還真不錯,精明能干,作風樸實,為發展全縣經濟做出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
“滾起走,啥子標準哦,那是騙錢的,少來那一套,再說莫怪我的殺豬刀不長眼睛……”這是蒲忠在推廣農業標準化時所遇到的一幕。平昌是典型的貧困山區和農業大縣,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幫助農民致富,蒲忠把農業標準化作為重點突破口。剛開始,人們對農業標準化知之甚少,甚至還有抵觸情緒。陳強是當地一個有名的牛羊肉加工大戶,蒲忠第一次找他,要幫助制定牛羊肉加工標準時,他并不理解,大聲吼出了上面的不遜言語。但蒲忠并沒有被嚇退,更沒有生氣,而是和顏悅色、耐心細致地打比方、舉事例,并保證“我們不收一分錢,如果你搞虧了,我自己掏錢賠你。”事實證明,經過標準化管理后,企業產品暢銷,效益明顯提高,陳強很受感動,一再表示歉意,到處宣傳農業標準化的好處,在收購牛羊時自覺按標準化辦事。
為搞好農業標準化項目的摸底調查工作,蒲忠常常深入鄉村農戶,在臭氣熏天的豬牛圈里一呆就是半天,被蚊子叮得全身是疙瘩。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兩年的試點,現在一頭豬牛的價格比從前多賣了一二百元,初嘗甜頭的老百姓親切地送給他“豬倌”、“牛倌”的稱呼。對此,分管農業的楊林儒副縣長說:“現在,農民們都知道了農業標準化,許多農民還認識蒲忠這個質量技監局長。企業認識質量技監局長并不稀罕,但農民們能認識他就不簡單了,這說明,他的工作真到位了。”
作為一個年輕的局長,蒲忠為自己制定了“六不”:工作上不講排場;生活上不搞特殊化;在錢物面前不伸手;下基層不吃館子;原則面前不讓步;執行上級指示不走樣;不意氣辦事。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近兩年來,平昌質量技監局在這位“娃娃局長”的帶領下,的確干出了一番大作為,全局上下生機勃勃,各項工作成績斐然,相繼被巴中市委、市政府授予“先進集體”稱號,榮獲四川省首批“質量興縣”先進單位。今年9月,蒲忠個人也榮獲了“全省質量技術監督系統優秀縣級局局長”稱號……對這些耀眼的榮譽,蒲忠只是淡淡一笑:“都是大家干出來的。”
私下里,蒲忠向記者透露了他下一步的“野心”:創貧困山區質量技監先進典型!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要付出多少艱辛與努力。
作者:本報記者 龔志偉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