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老區湖南省平江縣,醬干、豆腐乳、火焙魚等風味食品的制作是當地老百姓的拿手好戲。但從沿街叫賣、賣不完的就拉回家當飯吃,到年產銷突破12億元,人均增收84.6元,成為遍布全國31個省市的大產業,小小的條碼竟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桿秤、幾只盤、一輛破車,這就是朱檢珍當年的全部家當。1994年,在縣醬制廠干了一輩子的老朱,沒想到快退休了遇上企業倒閉。為了維持一家人的開銷,老朱只得開了個
小作坊,干起了老本行———醬干。無包裝、無明確標價,只能隨行就市湊合著賣。每天做個20來公斤,遇上貨不好銷,又不懂保鮮,轉眼便成了廢品。
1996年,老朱的朋友從香港帶來了幾包小食品。拆開精美的包裝,味道卻比自己做的差了許多,而200克的食品竟賣到了6元錢,老朱呆住了。怎樣把自己的產品送到超市里去賣,成了老朱的心病。到處取經到處打聽,才知道食品進入商場、超市前必須要申辦條碼才行。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老朱到平江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為自己的醬干系列產品申辦了條碼。
1998年初,成為全縣第一個擁有醬干條碼的老朱,添置了真空包裝設備,于4月份投入生產。由于工藝獨特、味道鮮美,很快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當年便打入了岳陽、長沙、武漢、廣州的各大商場和超市。新增的豆腐乳、火焙魚、剁辣椒等產品也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老朱的成功,讓周圍的鄉里鄉親羨慕得一塌糊涂,紛紛向老朱討教。老朱也不保守,說秘訣就是“質量技監局幫我們辦了幾個小小的條碼”。于是,平江縣質量技監局仿佛掌握了致富的金鑰匙,老鄉們紛至沓來。有咨詢的、有等不及就要辦條碼的,一時間,質量技監局的干部們從“人人躲”變成了“人人搶”的熱門人物。
目前,平江縣已有傳統食品生產企業306家,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近50家,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近30家,年銷量達12億元,成為平江縣的支柱產業。在增加就業的同時,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僅此一項,全縣人均增收達84.6元。
憑借小條碼,平江傳統食品走向了全國,也讓這個在清朝就享有盛名的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來源:本站原創)
|